陶剑芳,高秀玲,贾小梅,李 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乘人员实施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培训的效果
陶剑芳,高秀玲,贾小梅,李 娥
[目的]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乘人员实施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培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 800名公交及出租车司乘人员,调查其心肺复苏了解情况,比较培训前后心肺复苏知信行问卷得分、徒手心肺复苏考核成绩及司乘人员对心肺复苏知识的需求情况。[结果]97.7%的司乘人员未参加过相关培训,缺乏相关知识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获取途径(34.5%)和不了解重要性(25.7%),相关知识主要获取途径为网络。培训后即刻司乘人员心肺复苏知信行得分明显升高,培训后司乘人员心肺复苏知识需求率提高至66.67%。司乘人员培训前徒手心肺复苏得分为(38.5±6.2)分,培训后3个月得分为(70.6±10.5)分,培训前后司乘人员徒手心肺复苏考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培训可以提高司乘人员对心肺复苏的重视程度,增加相关知识,提高技能及主动学习积极性。
心搏骤停;司乘人员;心肺复苏;知识;态度;行为;需求
心肺复苏是心搏、呼吸骤停现场急救最有效的措施,而病人在院外心搏骤停时,专业救护人员很难在4 min内赶到现场急救[1]。同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祖国的边陲,长期以来是地震多发区及公路交通事故的高发地区。因此,司乘人员(尤其是出租车、公交车司机)作为第一目击者,对提高院外急救病人的生存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将运用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14个地区的1 800名公交车车司机、售票员及出租车司机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培训,为行政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
1.1.1 研究对象 为使抽样有代表性,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地、州、市58个公交车公司、出租车公司,随机抽取900名公交车司机、售票员和900名出租车司机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多个民族。纳入标准:年龄18岁~50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居住时间≥1年;确保其有能力完成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自愿参与研究[2]。培训前后均为同组研究对象,无人员变动。
1.1.2 培训团队 培训人员12名,包括科处长、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副护士长、护士,均为女性,其中1名为维吾尔族女性兼顾双语翻译;培训团队护理人员年龄23岁~52岁(40.5岁±7.2岁);工作年限3年~24年(13.5年±6.4年);专科1名,本科7名,硕士3名,博士1名。选择2名成员对调查及培训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质量把控。组织以上培训队伍到具有绝对影响力的医院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包括项目实施意义、实施措施、心肺复苏技能及理论知识培训方法、教学水平质量把控等。本次心肺复苏培训均由同组护理人员完成。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与方法 培训团队的护士参考2010年心肺复苏新指南[3]及相关资料制作问卷条目,通过在公交及出租车公司进行访谈完成心肺复苏调查问卷的制订及填写,测试问卷内容清晰度、阅读难易度,并进行修订。之后由质控人员与专业人员评估问卷内容效度为0.91,问卷信度为0.86。问卷主要项目包括司乘人员一般资料(性别、民族、宗教信仰、病史及家属病史等)、培训前司乘人员心肺复苏了解情况(培训次数、获取途径、心肺复苏知识缺乏的原因)、心肺复苏知信行得分、心肺复苏知识需求率。测评徒手心肺复苏成绩,包括环境评估、病人病情评估及呼救、胸外心脏按压、气道开放、人工呼吸、按压轮次、复苏效果评估、后续处理等项目,总分100分[4]。
1.2.2 培训实施方法 调整培训组成员时间,分批次通过会议、公司活动、讲座、宣传手册等对1 800名司乘人员开展心肺复苏知识培训。使用直观教学法进行培训,使用投影仪显示人体骨骼、血管图,讲解胸骨、肋弓缘、颈动脉等主要解剖部位,1名培训人员进行身体示范讲解,使学者触摸自己身体相应部位以及相互触摸找到准确解剖位置,使其熟练掌握。讲解心肺复苏要点,包括意识判断、体位选择、呼吸判定、人工呼吸、血液循环判断、正确的胸外心脏按压等。每次培训选1组或2组学员向大家示范,培训者进行纠错使其加深印象。培训后发放宣传手册帮助学员记忆,支持学员通过电话询问相关知识,随访3个月[5]。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一般资料及结果数据应用t检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司乘人员一般资料(n=1 800)
项目人数(%)性别 男1655(91.9) 女145(8.1)民族 汉族774(43.0) 维吾尔族826(45.9) 其他200(11.1)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890(49.4) 高中、中专680(37.8) 专科及以上230(12.8)是否有宗教信仰 是1023(56.8) 否777(43.2)自己有基础疾病病史 是82(4.6) 否1718(95.4) 家人有基础疾病病史 是574(31.9) 否1226(68.1)
2.2 培训前调查对象对心肺复苏了解情况(见表2)
表2 培训前司乘人员心肺复苏了解情况(n=1 800)
项目人数(%)心肺复苏培训次数 0次1758(97.7) 1次33(1.8) 2次及以上9(0.5)急救场合遇见次数 0次630(35.0) 1次850(47.2) 2次及以上320(17.8)心肺复苏知识缺乏的原因 太忙298(16.6) 不了解重要性462(25.7) 缺乏获取途径621(34.5) 毫无兴趣225(12.5) 其他194(10.8)心肺复苏获取途径 广播301(16.7) 网络652(36.2) 电视286(15.9) 医院或公司组织的培训活动321(17.8) 医护人员宣传153(8.5) 其他87(4.8)
2.3 培训前后司乘人员心肺复苏知信行得分比较(见表3)
表3 培训前后司乘人员心肺复苏知信行得分比较分
2.4 培训前后司乘人员徒手心肺复苏考评得分比较 司乘人员培训前徒手心肺复苏得分为(38.5±6.2)分,培训后3个月得分为(70.6±10.5)分,培训前后司乘人员徒手心肺复苏考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培训前后司乘人员心肺复苏知识需求情况比较(见表4)
表4 培训前后司乘人员心肺复苏知识需求情况比较人(%)
“知信行理论”模式认为卫生保健信息及知识是正确的健康信念、积极的态度形成的基础,正确的健康态度及信念是人改变行为的动力,因此要完成改变行为的目标,必须增加知识,使信念成为动力[6-7]。本研究信息是研究者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乘人员可接收的信息传递方式将收集到的心肺复苏相关信息整理后传授给司乘人员;知是司乘人员经各种途径获得心肺复苏相关技能和知识;信是通过了解知识认识到心肺复苏重要性,决定改变行为;行是司乘人员将获得的知识及技能转变为行为,经培训后进行考核;获得知识说明司乘人员心肺复苏技能及知识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即刻司乘人员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均明显提高,提示心肺复苏培训能有效干预司乘人员对心肺复苏的态度,使其获得心肺复苏知识,正确认识心肺复苏,重视心肺复苏培训,从而形成动力以改变行为,积极学习心肺复苏相关知识。提示心肺复苏培训具有良好效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发展及人口分布不平衡,地震频繁,交通事故等较多。此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许多地区医疗卫生条件难以满足需求,需要进行公共卫生事业建设[6-8]。司乘人员为特殊人群,在行车过程中可能遇见交通事故,尤其是从事危险品运输、机动车教练、道路客运等驾驶人员需要掌握交通急救技术,其中包括心肺复苏技能[9-10]。本研究结果显示:97.7%的司乘人员未经过心肺复苏培训,65.0%的司乘人员表示遇到过至少1次急救场合。无论是生活中事件以及我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相关规定都说明司乘人员急需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培训,而极少数司乘人员经历过专门的心肺复苏培训[11]。这与司乘人员普遍学历偏低、少有疾病,因此重视度不够有关;相关知识获取渠道的缺乏以及信息差错等都可导致心肺复苏知识缺乏。本研究结果显示:34.5%司乘人员表示缺乏获取心肺复苏知识渠道导致缺乏相关知识,司乘人员获取心肺复苏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网络(36.2%)。网络上的心肺复苏知识大多缺乏规范性、可信度,心肺急救具体措施描述不准确或未描述等都可导致读着获取信息不全。因此,需要通过大型医院组织专门的宣传活动或讲座传授心肺复苏知识才能确保知识正确性,开展心肺复苏知识培训具有必要性[12]。
本次心肺复苏知识培训采用的是直观教学法,即通过语言、模型、食物、图片等生动形象的呈现人体主要解剖部位以及急救措施,使其对学习的对象有清晰的认知,丰富其感性经验,通过分组学习和场景模拟将感性经验升华为理论知识[13]。研究发现在护理实习生中使用直观教学法可提高培训者演示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14]。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司乘人员徒手心肺复苏得分为(70.6±10.5)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培训后司乘人员从拒绝学习或被动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学习,对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的需求率提高至66.67%;从心肺复苏知信行得分比较来看,培训后3个月各项得分均有所下降,提示心肺复苏培训效果受时间影响,心肺复苏培训需要有延续性,以免时间太长导致学习者遗忘相关知识,操作技能下降,对心肺复苏重视度逐渐淡化。因此,长期培训是有必要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乘人员在了解心肺复苏重要性后会主动获取心肺复苏知识,而心肺复苏培训不但可帮助司乘人员正确认知心肺复苏,使其重视心肺复苏培训,还能提高其心肺复苏技能,促进其积极学习。
[1] 廖亚莎,张德丽.对成都富士康青年员工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实践效果[J].医药前沿,2014,11(26):35-36.
[2] 汪凤兰,茂林,龚光梅,等.基层特殊人群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的KAP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19):792-793.
[3] 陈崇平,张芳芳,陈群,等.对189名企业员工心肺复苏培训的体会[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z1):75-77.
[4] 刘耕,王聪,马玉华,等.音乐辅助心肺复苏训练可有效提高胸外按压效果[J].中国急救医学,2014,19(9):829-832.
[5] 肖江琴,王海燕,梁静,等.司乘人员对徒手心肺复苏知识培训意愿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10C):3732-3733.
[6] 邱丽敏,董雪,赵琪珩,等.情景式教学法在社区居民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12A):4328-4329.
[7] 徐奕旻,李佳,吴瑛,等.心脏性猝死高危者家属心肺复苏培训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0):1128-1130.
[8] 蒋晓红,李晓锋,叶泽兵,等.536名公众急救知识及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掌握情况比较[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11(9):791-793.
[9] 彭华,贺连香,李倩,等.“四位一体”模式下三级甲等医院对社区居民心肺复苏培训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30):99-103.
[10] 程玲,杨春,赵思宇,等.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养老护理员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1(8):2264-2265.
[11] 黄文娟,刘励军,徐波,等.基层医务人员初级急救技术的培训流程[J].中国急救医学,2015,24(7):670-673.
[12] 唐兆芳,李惠玲,童本沁,等.对冠心病病人家属实施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4,29(21):21-23.
[13] 杨艳,肖杭.PWW方式在大学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效果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5):577-579.
[14] 王建新,郭海云,田涛,等.华北石油油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心肺复苏知识现状及培训效果评估[J].中国健康教育,2015,14(8):792-794.
(本文编辑苏琳)
Effect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related knowledge training for drivers and conductors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Tao Jianfang,Gao Xiuling,Jia Xiaomei,et al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Xinjiang 830001 China)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342130。
陶剑芳,本科,单位: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秀玲、贾小梅、李娥(通讯作者)单位: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信息 陶剑芳,高秀玲,贾小梅,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乘人员实施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培训的效果[J].护理研究,2017,31(21):2659-2661.
R472.2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21.034
1009-6493(2017)21-2659-03
2016-06-04;
2017-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