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护理流程在精神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2017-08-07 11:55王颖苹聂明海赵丽俊
护理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交班精神障碍精神科

陈 曦,王颖苹,聂明海,赵丽俊



优化护理流程在精神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陈 曦,王颖苹,聂明海,赵丽俊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精神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男性精神障碍病人83例。根据病人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改变交接班模式,对病人进行分区域管理,针对病人不同的精神症状,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沟通。比较两组护士病情掌握情况和病人对责任护士知晓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满意度和护士对病人的病情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流程是对精神科现有护理资源的重新整合,以病人为中心,落实优质护理。

精神障碍;流程优化;专科护理;护理安全

与普通科室相比,精神科护理服务对象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多数精神科住院病人存在着情感与思维的异常状态,行为表现出怪异与冲动的特点,这要求精神科护理工作必须更为细致、审慎、周全[1]。相对地,对精神科护理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2]。因此,为了提高责任护士对病人的管理水平,针对科室现有流程中的不足之处做出相应改进,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探索病人安全管理的方法提供依据,本研究对精神障碍病人进行流程优化的分区域管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男性精神障碍病人83例。纳入标准:病情处于稳定期(一般在入院1周以后,进入普通病房的病人);有自知力和定向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60分;年龄18岁以上。排除标准:治疗期间病人病情发生波动,无法继续配合。根据病人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观察组年龄46.68岁±15.15岁,ADL评分为90.36分±5.56分;对照组年龄46.27岁±14.83岁,ADL评分为88.41分±6.46分。两组病人年龄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根据医院对护士独立上岗和自愿参与的原则,提出实施临床心理护理的护士必须工作满1年,可以独立上岗,且愿意配合参加此项研究。最终病区的22名护士中,有1人工作未满1年,无法参与研究,其余21名护士均可参与此项研究。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后的护理流程,具体如下。

1.2.1 改变晨交接班模式 常规交接班的形式是每天08:00开始交班,由下夜班的主班护士交接本班的情况,护士长做总结和当天工作的部署安排。交接完毕后由接班的白班护士去找自己分管病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后开始工作。优化后的交班依然是08:00开始晨交班,白班护士首先去和自己分管的病人沟通,询问前一个班次的情况,然后08:05回到护士站,所有医务人员再进行集体交班。

1.2.2 根据病人自身的症状对应不同的沟通方式 常规沟通方式是对病人前一个班次的情况进行询问,主要包括饮食、睡眠、排便、心情等。优化后的沟通方式是首先责任护士要熟练掌握病人的病情和服药情况,针对病人病情的不同和所服用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为观察要点。例如和强迫症的病人沟通时,关心其强迫行为和强迫观念有没有改善,如果有改善就要进行鼓励和强化,如果没有改善要和病人一起分析原因;和精神分裂症有被洞悉感的病人沟通时,就要了解其幻听、幻视的内容和被洞悉感发生的时间和频次,引导其认识到症状控制的原因,学会控制和转化自己的症状。

1.2.3 分区域管理 常规管理让病人按房间号或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坐在固定的位置上活动。优化流程后不再按房间号或者先后顺序,是按照病人的自身特点来划分区域,例如将医嘱有噎食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吞咽功能没有完全恢复有噎食风险的病人坐在护士就近的区域,便于观察就餐情况。康复活动时,将年龄较大、有跌倒风险的病人和普通病人分开活动,并且把他们安排在靠楼道扶手附近。有外走风险的病人就餐和活动时安排在靠近内侧的位置,增加外走的距离和难度。

1.3 评价方法 ①护士对病人病情掌握情况:参照北京协和医院护理管理手册[3]护士对病人病情掌握情况考核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出护士对病人病情掌握情况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包括病人一般资料、诊断、住院原因、目前身体状况、心理、既往史、异常实验室检查、治疗措施(主要用药及药物副反应)、观察重点、安全风险评估。考核满分为100分,≥90分为优良,80分~89分为合格,<80分为不合格。②病人对责任护士知晓情况、不良事件(噎食、跌倒、外走)发生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应用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病人对责任护士知晓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例(%)

表2 两组护士病情掌握情况及病人满意度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3.1 从病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改变流程 在工作中质控部门经常会检查病人对责任护士的知晓情况,由于精神科病人个人的特殊原因和现有流程的一些弊端,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为73.8%,高于对照组43.9%(P<0.05)。观察组从病人的需求为切入点,改进现有交班的流程,为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模式提供了基础。首先从原因上来说,清晨一早病人最想见到就是自己的责任医生和护士,由于精神科病人长期住院,住院环境单一,得不到家属的理解和关心,对出院的期盼非常强烈[4],所有有关自己病情的情况都想及时和医务人员进行沟通,得到解决。精神科医生一般1人分管20例左右病人,每个病人的病情他都需要在早晨查房时了解一遍,从而调整当天的治疗方法,所以对于病人内心思想活动和倾诉他们无法全面了解和倾听,这时候就需要护士在平时的工作中捕捉到这些重要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医生。晨交班08:00开始是以往的惯例,医务人员到医院后直接交班,交班之后再去找自己的责任病人询问前一个班次情况,这时护士找自己的责任病人可能会和责任医生查房冲突,护士由于时间关系又被迫开展一天的治疗工作,从而导致护士无法和病人进行有效沟通。病人抱怨不知道自己的责任护士是谁,症状波动时没有固定的倾诉对象,对护士缺乏信任感,他们认为即便倾诉也不能得到解决,所以沟通不到位是病人对护士知晓率和满意度影响的重要原因。优化后的流程考虑到时间冲突的问题,在不提前和不延长交班时间的前提下改变交班流程,护士进病房的第一件事情是先去和自己分管的责任病人沟通,询问上一个班次的情况,让病人主动说出自己的感受,医生先去看重症室的病人,医生和护士在医患沟通的环节避免了冲突的同时也满足了病人的心理需求,让病人有了被重视的感觉,利于精神障碍的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护士也在第一时间获得了病人最真实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

3.2 流程优化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 常规的护理模式是护士直接进入交班流程,白班护士对前一个班次所管辖的病人情况不了解,只能被动地听夜班护士对病人的情况进行总结,经常交班结束后由于常规流程的弊端不能和病人迅速建立有效沟通,病人对护士的依从性降低,护士也会对了解病人情况重要性的认识降低,以此循环无法建良好的护患模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对病人的病情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原因是优化后的流程要求护士首先要了解病人的病情,这样不光为和病人沟通做准备还可以对病人目前的情况做全面的风险评估,同时提高了与病人沟通的针对性和效率。在交班时心里有数,带着病人的反馈听交班,这种略带强迫式的流程,让护士必须先“做功课”,上班首先进入和责任病人沟通环节,这样就避免了和医生冲突而导致的遗漏工作。

3.3 加强安全护理可以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针对常规流程中存在病人安全问题(行走、进食、外走)进行了优化。行走:目前存在的问题有病人在做健步康复的时候发现有跌倒风险的病人跟不上整体队伍,跟在后面的病人又觉得有跌倒风险的病人影响了自己健步的节奏,优化后的流程是将患有跌倒风险的病人或者行走较为缓慢的病人和普通病人分开。进食:在餐厅吃饭时评估有噎食风险的病人发生呛咳的现象时有发生,护士人力资源有限难以做到观察每一位病人的进食情况;优化后的流程将有噎食风险和治疗后吞咽功能未完全恢复的病人安置在有专人看护的餐桌。外走:对于有外走风险的病人常常会有冲动的行为,尤其在病房门开启时他们会企图逃跑,优化后的流程将有此类风险的病人安置在离出口较远的位置,以增加外走的难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因为样本量较小的原因。病人安全无大小,保证病人安全也是在保证医疗环境的安全。

总之,精神科对护士的要求较高,除了日常的治疗外还应该注重病人的心理活动,及时发现症状的变化,从而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往交接班的流程过于简单,易造成工作遗留,重点内容未掌握。要减少因护理人员专业上的差异对病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必须要有明确的交接班流程,清晰的工作指引,规范化培训及考核,从而提高病人满意度及护理质量[5]。

[1] 武春建,刘玉兰,于斌,等.OEC管理模式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4,13(5):471-472.

[2] Elbogen E,Johnson S.The intricate link between violence and mental disorder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epidemiologic survey on alcohol and related conditions[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2009,66(2):152-161.

[3] 吴欣娟,高凤莉.北京协和医院护理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1.

[4] 荣丽,胡爱玲,刘媛,等.精神障碍患者沟通小组辅导体验的质性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0):1275-1277.

[5] 陈锐.规范交接班流程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8):267.

(本文编辑苏琳)

Application effect of optimizing nursing process for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Chen Xi,Wang Yingping,Nie Minghai,et al

(Xuanwu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53 China)

陈曦,护师,硕士研究生,单位: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颖苹、聂明海、赵丽俊(通讯作者)单位:100096,北京回龙观医院。

信息 陈曦,王颖苹,聂明海,等.优化护理流程在精神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7,31(21):2679-2681.

R473.74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7.21.043

1009-6493(2017)21-2679-03

2016-10-17;

2017-06-28)

猜你喜欢
交班精神障碍精神科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SBAR 交班模式在儿科护理晨交班中的应用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基于图片视觉强化的多媒体交班模式在手足外科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缩短护理晨间交接班时间中的应用
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护理交班表的设计与应用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