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终端的互动式教学的实施与效果研究
——以《医学免疫学》为例

2017-08-07 10:17:24廖纪元刘红云周惠萍王希君胡振武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免疫学参与度

廖纪元 曾 洁 刘红云 周惠萍 王希君 胡振武

(湖北科技学院基础医学院医学免疫学教研室,咸宁437100)

·教学园地·

基于移动终端的互动式教学的实施与效果研究
——以《医学免疫学》为例

廖纪元 曾 洁 刘红云 周惠萍 王希君 胡振武①

(湖北科技学院基础医学院医学免疫学教研室,咸宁437100)

目前,大学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或实践式教学法以及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法等[1]。以上教学方法在教学实际中并非单独施行,而是需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以及教学环境进行合理选择、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医学免疫学作为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地位非常重要,是临床医学专业必修主干课程之一。然而,医学免疫学理论知识更新迅速,技术方法发展迅猛,免疫分子、免疫细胞以及免疫应答等知识板块内容繁杂,学生普遍反映该学科知识抽象且难以理解,无法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充分的互动式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地位,使课堂教学更富有创造性、趣味性和自主性[2]。

在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应用四种基本教学法进行选择、组合及优化,有效开展互动式教学,是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根据苏佩尧等[3]在2015年的调查,目前国内大学生智能手机的普及率接近100%,而经常使用微信的学生占93.33%,所以基于手机终端的微信平台可能是教学改革的一个很好切入点。2016年秋季学期,我们以2015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助教”软件(Teachermate,武汉青橙公司提供),在免疫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课后练习等多层面开展了即时互动式教学改革的尝试,累计一对一有效互动14 000余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教学改革过程具体包括:前期问卷调查与反馈、中期互动教学设计与实施、后期教学效果分析与对比等三个环节,详述如下。

1 前期问卷调查

1.1 前期问卷调查实施 传统教学模式下,多数学科及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法,讲授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通过课前备课与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精炼的语言进行知识的传递。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统教学模式相对而言,更容易达到教学目标并完成教学任务,但讲授式教学法无法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过程完全依赖教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4];而绝大多数教师也普遍反映,从主观意愿来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愿意进行互动式教学,但是受大班式教学、教学课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传统一对一互动存在效率低、参与度低等缺陷,严重限制了教学互动的实施。

结合以上教学实际,为了客观了解学生对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的看法,掌握学生对互动式教学改革的意愿,我们从满意度、参与度、互动度出发,设计电子调查问卷,并以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共511位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手机终端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89份,学生反馈率为76.12%。前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情况见表1。

1.2 前期问卷调查结果 表1的调查结果提示:(1)传统教学互动的满意度不高。占28.53%的学生认为互动较少,认为互动情况一般的学生占到56.56%,认为互动情况满意的同学仅占14.91%。(2)传统教学互动的参与度也不高。有5.14%的学生表示课堂中很少思考,也不参与教学互动,有68.64%的学生表示会积极思考,但不愿意被点名,仅有15.94%的同学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3)大多数学生具有参与教学互动的主观意愿。在传统教学模式中,53.21%的学生有参与教学互动的主观意愿;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教学互动,学生的支持率上升为77.89%;若限定互动时间为每堂课5 min,尽可能压缩教学互动对学时的影响,则学生支持率进一步提升至88.69%。(4)绝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基于网络信息化的学习和反馈方式。对于平时作业、单元练习中是否支持引入手机终端进行的问题,学生支持率为76.35%,提示绝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和反馈方式,而非传统的纸质方式。

问卷调查结果、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现状以及学生对新模式下教学互动的主观意愿,诸多因素奠定了我们在医学免疫学科进行教学改革的软、硬件基础,推动了互动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表1 基于移动终端的互动式教学改革前期调查

Tab.1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based on mobile terminals termials

问题选项人数百分比①传统教学过程中,你对教学互动的满意程度:A.满意5814.91%B.一般22056.56%C.不满意11128.53%②传统教学的互动过程中,你的参与度:A.满意,积极思考,主动参与6215.94%B.一般,参与思考但不愿被点名26768.64%C.不满意,不思考也不参与6015.42%③传统教学互动,你的主观参与愿意:A.愿意20753.21%B.不愿意266.68%C.说不清楚15640.10%④如果上课过程中,我们通过移动终端花适量的时间来互动答题,你愿意吗?A.愿意B.不愿意C.说不清楚303186877.89%4.63%17.48%⑤若每次课45min内,我们花5min进行移动终端的课堂互动,你愿意吗?A.愿意,对学习有帮助B.不愿意,比较浪费时间C.说不清楚345172788.69%4.37%6.94%⑥若平时作业、单元练习也采用移动终端来进行互动。你愿意吗?A.愿意B.不愿意C.说不清楚297246876.35%6.17%17.48%⑦你使用的手机是什么系统?A.安卓系统B.IOS系统C.其他系统31669481.23%17.74%1.03%

2 互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2.1 教学互动软件平台 由武汉青橙公司提供的“微助教”是一款基于移动终端构建,通过微信通讯系统实施的,可执行实时互动与教学反馈的辅助软件,该软件操作简便、方便实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实现学生签到、即时答题、单元练习和教学讨论等形成性评价的关键环节。此外,“微助教”可有效控制课堂教学节奏,一改传统教学中“一对一”的互动模式为“一对多”的互动模式,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大班教学环境中,其教学效果更为明显。故我们拟采用“微助教”软件尝试实施教学互动改革。

2.2 互动式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医学免疫学教学实际结合学生学习现状,免疫学科课堂教学存在以下规律:(1)免疫学理论课中,每个知识点的讲授时间通常在10 min左右,而学生保持学习注意力的时间也持续在10~15 min[5];(2)免疫学实验课程,如沉淀反应、淋巴细胞分离、白细胞吞噬等实验项目均有20~30 min的反应等待时间;(3)免疫学知识构架包括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及免疫病理等板块,每个板块的教学过程持续约1个月左右。

依据以上学科教学规律,我们基于以下原则拟定互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教学互动环节如图1):(1)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以知识点为节点,以10~15 min为时间间隔,进行互动式教学设计,全程实施即时互动教学;(2)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验项目的操作流程,充分利用实验反应的等待时间,在沉淀反应等3个实验项目里实施即时教学互动;(3)结合免疫学科知识构架,以组卷形式拟定互动式单元练习,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实施课后教学互动与反馈;(4)结合形成性评价思维,随机选取其中两次单元练习纳入免疫学平时成绩,作为终结性评价的参考。

图1 教学互动的关键环节Fig.1 Key link of teaching interaction

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共6个班合计511人,我们随机选取A班(92人)为传统教学班,其余5个班(419人)为互动式教学班。在4个多月的免疫学教学过程中,互动式教学班持续开展了移动终端的互动式教学改革,累计师生有效互动1.4万余次,教学模式得到学生的普遍支持与好评。

3 结果与讨论

3.1 教学效果问卷调查 学期末,为了解学生对基于移动终端的互动式教学改革的意见,掌握互动式教学改革的效果,我们通过手机终端问卷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92份,学生反馈率为93.56%。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基于移动终端的互动式教学改革的效果调查

Tab.2 Investigation on effect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mobile terminals

问题选项人数百分比①本学期免疫学科开展互动式教学改革,你是否觉得满意?A.满意B.不满意C.说不清楚34194286.99%2.30%10.71%②本学期免疫学课程中每一次教学互动,你的主动参与情况?A.满意,每一次都主动参与B.不满意,觉得比较被动C.说不清楚349103389.03%2.55%8.42%③你认为此教学模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吗?A.是B.否C.说不清楚35473190.30%1.79%7.91%④你认为此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吗?A.是B.否C.说不清楚288139173.47%3.32%23.21%⑤你认为此教学模式是否有利于知识点的理解?A.是B.否C.说不清楚287159073.21%3.83%22.96%⑥你认为此教学模式是否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和消化知识?A.是B.否C.说不清楚2761410270.41%3.57%26.02%⑦你认为新的教学模式是否比以往的教学模式更有优越性?A.是B.否C.说不清楚2551312465.05%3.32%31.63%⑧你认为这种模式是否有必要进一步向其他学科推广?A.有必要B.没有必要C.无所谓265347767.60%8.67%23.72%⑨你是否担心此教学模式会占用太多手机流量?A.不担心,题目传输数据量很少B.担心,我每个月的手机流量很少C.无所谓2513810364.03%9.69%26.28%⑩上课抢答的过程中,网速是否影响你的答题速度?A.是B.否C.无所谓,我并不关注是否成功抢答310394379.08%9.95%10.97%

对比表2与表1,学生在满意度、参与度以及参与意愿方面,传统教学与新模式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别(图2所示);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课堂气氛、学习兴趣、知识理解、知识吸收等方面的支持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图3所示),具体差异有:(1)传统教学模式中,能有效参与互动的学生为15.94%,而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教学互动,则89.03%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教学互动过程,学生的参与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客观上,此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互动效率低,参与度低等问题,提高了教学效果。(2)认为新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的学生占90.30%,对于此教学模式是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是否有利于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消化等问题,绝大多数学生也持乐观支持态度,支持率分别为73.47%、73.21和70.41%,但比活跃课堂气氛的支持率有所下降。分析原因可能为,其中有16%~25%左右的同学对此教学模式是否能真正提高学习效果缺乏信心,故此教学方法的改革效果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3)认为此教学模式更具优越性的学生占65.05%,且67.60%的同学认为有向其他学科推广的价值;若深化推广此互动式教学法,则有必要在课堂环境提供局域网WiFi,进一步完善和解决流量或网速等问题。

图2 传统教学与互动式教学在满意度、参与度和参与意愿方面的差别Fig.2 Differences between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inter-active teaching in satisfaction, participation and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图3 学生对移动终端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气氛、学习兴趣、知识理解、知识吸收等方面的支持率Fig.3 Students′ support for interactive teaching in class-room atmosphere,learning interest,knowledge understanding,knowledge absorption,etc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卷面成绩数据统计

Tab.3 Statistical results of score in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分组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方差标准差信度[6](克朗巴哈系数α值)对照组(A班)92922457.1193.913.90.85实验组(B班)92913163.6175.113.20.84

图4 传统式教学与互动式教学期末考试卷面成绩频数图Fig.4 Frequency diagram of final exam result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interactive teaching

根据以上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学生主观上对此教学方法持乐观态度,但有16%~25%左右的同学对此教学法是否能真正提高学习效果缺乏信心。为了客观了解此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是否具有优越性,我们拟选择学科期末考试进行数据分析以明确其教学效果。

3.2 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期末考试结束后,随机选取开展互动教学的B班(共92人)为实验组与传统教学的A班(共92人)为对照组,以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进行试卷分析对比,数据统计见表3及图4。

实验组及对照组共194份试卷,通过基于SPSS 17.0软件的试卷分析系统进行了分析并客观科学进行了试卷难度、区分度、信度统计以及效度评估。本次考试,试卷总体区分度D>0.40,信度值α>0.80,信度可靠,区分度高,排除了考前点题、监考失误等人为因素,有效测试了学生的学习效果[6]。应用t检验进行两个班成绩对比,基于移动终端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成绩(P<0.01)。

4 结论

“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强能力”是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根本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临床医学教育的培养宗旨。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深度融合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是大学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7]。基于智能移动终端微信平台的“微助教”软件可快捷提升互动式教学的教学效率与质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显著性提高。2016年秋,我们在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中,合理应用“微助教”软件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课后单元练习等多个环节持续开展了互动式教学。问卷调查以及试卷成绩分析结果均显示,新的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优越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在以后的课程教学中,我们还需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进一步探究更为完善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1] 任春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对照分析[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6,5(9):209-210.

[2] 尹晓琳,魏 林,曾瑞红,等.医学免疫学多种教学改革方法的利与弊[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4-5.

[3] 苏佩尧.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混合式学习活动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6):177-180.

[4] 吴艳敏,王 慧.在免疫学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的必要性[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4):601-602.

[5] 王玉伟,易大方.影响大学生课堂注意力因素的调查[J].煤炭高等教育,2007,25(1):114-116.

[6] 梁雅丽,袁 慧,石 玮,等.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统计学》课程试卷分析[J].安徽医药,2015,19(9):1832-1834.

[7] 芦 起,余加林.微信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0(10):9-9.

[收稿2017-01-09 修回2017-03-07]

(编辑 张晓舟)

10.3969/j.issn.1000-484X.2017.07.028

廖纪元(1979年-),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医学免疫学教学研究以及肿瘤免疫方面的研究,E-mail:liaojiyuan@163.com。

及指导教师:胡振武(1964年-),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基础医学教学方面的研究,E-mail:475374006@qq.com。

R392.9

A

1000-484X(2017)07-1087-04

①湖北科技学院教务处,咸宁437100。

猜你喜欢
医学免疫学免疫学参与度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2021年5期)2021-10-11 00:30:24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2021年2期)2021-04-01 03:08:56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甘肃教育(2020年24期)2020-04-13 08:24:40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 02:38:06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本科生《医学免疫学》研讨型教学方法的探索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19:02:02
基于PBL模式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考试周刊(2016年67期)2016-09-22 13:58:04
以学生为本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0期)2016-09-20 13: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