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周不同频率太极拳练习对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2017-08-07 07:32李静雅程亮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股骨颈太极拳受试者

李静雅 程亮

1.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8 2.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人易发生骨质疏松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1]。研究证实了运动能预防骨质疏松,如有氧运动[2]、中国传统养生操[3]和抗阻训练[4]等。对于运动时间的选择,董宏[4]通过Meta分析,发现干预时间大于48周(3次/周,30~60 分钟/次)的运动能显著增加老年人腰椎和大转子区域的骨密度(BMD),而低于48周对BMD影响有限。中国传统健身操:24式简化太极拳因动作舒缓、易学,被老年人普遍接受。学者已证实长期练习能提高老年人身体姿势控制能力[5],提高关节肌力和神经肌肉反应时[6]。其中太极拳练习对老年人BMD的影响,大量报道为横断面研究并取得较为一致的结论,郁嫣嫣[7]认为太极拳练习(平均5.23年)的老年女性腰椎和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BMD显著高于对照组,降低了骨质疏松患病率。龚敏[8]也持相同观点,认为具有5年以上(5~7次/周)太极拳练习经历的老年女性腰椎L2-4和股骨近端BMD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纵向研究中,太极拳练习对老年人BMD影响存在争议,Woo[9]对老年女性(平均年龄69.67岁)进行48周(3次/周)的太极拳练习,显示腰椎和髋部BMD虽有变化但不显著。但Chan[10]持不同观点,认为48周(5次/周)太极拳练习对绝经女性(平均年龄54.0岁)骨小梁和皮质BMD维持有显著作用。发生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练习的时间、频率及受试群体年龄段的不同。徐世民[11]通过Meta分析显示太极拳练习时间(24周内)过短,对老年受试者BMD难以造成显著性影响,该作者建议延长太极干预时间,并增加锻炼的频率。目前不同锻炼频率的太极拳练习,对老年人BMD影响的差异尚无文献报道。为了进一步拓展前人的观点及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假设48周不同频率的太极拳练习对老年人BMD影响不一致,拟通过对老年女性进行为期48周不同练习频率的24式简化太极拳干预,探讨练习频率对老年女性腰椎和股骨近端BMD的影响,为运动干预增强老年人BMD、减少骨质疏松症状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受试者招募时间为2015年12月,实验周期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通过走访我市体育馆及大型公园,以问卷和广告形式募集60~70岁老年女性。纳入标准:①完成健康问卷调查并通过了健康体检;②无特别健身爱好;③近2年未服用雌激素药物、绝经;④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骨质疏松症状;②运动障碍或下肢关节损伤;③帕森金、癫痫病或心血管疾病。分成年龄、身高和体重相匹配的低频组(n=36,1次/周)、中频组(n=37,3次/周)、高频组(n=38,6次/周)和对照组(n=37,0次/周)。整个实验过程为48周,在实验初期、中途以及测试期间低频、中频、高频和对照组分别有6、7、5、4和4例由于不同原因流失,研究初期招募174例,最终148例受试者完成了本研究。

表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Table 1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study objects

1.2 方法

1.2.1太极拳练习

由专业太极拳老师对受试者进行48周的24式简化太极拳教学和练习,其中低频组(1次/周)、中频组(3次/周)和高频组(6次/周),前4周为学习期,后44周为巩固强化期,每次练习时间为60 min,另有10 min的热身和放松,锻炼时间安排在早上7:00~8:00。参考巴洪冰[1]和Chang[5]的研究,每隔4周由实验人员进行电话或面谈回访,了解她们的生活情况,期间不再进行其他形式的运动或服用影响BMD的药物。

1.2.2骨密度测试

本研究采用Norland XR~46型双能X线BMD测试仪(美国产),对4组受试者48周前后腰椎L2-4和右侧股骨近端的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进行测量,被测位置进行5次无折返连续扫描。其中腰椎L2-4、股骨颈和大转子误差系数为1%~2%,Ward’s三角误差系数为2.5%~5%[1]。

1.2.3数理统计

2 结果

对4组受试者腰椎L2-4和右侧股骨近端BMD测试结果见表2。(1)0周:4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周与48周组内比较:中频组腰椎L2-4、股骨颈和大转子BMD显著增大(P<0.05)。高频组腰椎L2-4和股骨颈BMD显著增大(P<0.05),大转子BMD非常显著增大(P<0.01);(3)48周后组间比较:中频组腰椎L2-4、股骨颈和大转子BMD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高频组腰椎L2-4和股骨颈BMD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大转子BMD非常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高频组腰椎L2-4、股骨颈和大转子BMD显著大于低频组(P<0.05)。中频组股骨颈BMD显著大于低频组(P<0.05)。

组别时间(w)BMD(g/cm2)腰椎L2-4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低频组n=36中频组n=37高频组n=38对照组n=3700.91±0.220.81±0.190.65±0.120.62±0.13480.93±0.15◆0.81±0.18◆●0.67±0.16◆0.62±0.1100.90±0.170.80±0.170.63±0.110.59±0.12480.96±0.23★▲0.86±0.17★▲0.72±0.11★▲0.62±0.1300.89±0.260.81±0.200.64±0.130.61±0.17480.99±0.21★▲0.88±0.16★▲0.74±0.13★★▲▲0.63±0.1100.91±0.240.80±0.170.65±0.180.60±0.15480.90±0.190.79±0.150.64±0.100.59±0.10

注:0周与48周组内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1;48周后低频、中频和高频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1;48周后低频、中频与高频组比较◆表示P<0.05;低频组与中频组比较●表示P<0.05。

3 讨论

研究发现运动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临床上已逐渐成为一种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的手段[3],但不同的运动频率对人体刺激负荷不同,且缺少实证方面研究。本研究采用了老年人普遍接受的24式简化太极拳,分析48周的低频、中频和高频太极练习对BMD的影响,将揭示不同运动频率对老年人BMD影响的理论。

本研究显示:48周后中频组(3次/周)、高频组(6次/周)腰椎L2-4、股骨颈和大转子BMD不同程度显著增大,而低频组(1次/周)无显著变化。说明每周3次或6周的练习频率有利于提高老年女性BMD,而每周1次的练习频率不足以引起BMD的变化。本研究中频组结论与Woo[9]的结论不一致,该研究认为3次/周(48周)的太极拳练习,受试者腰椎和髋部BMD虽有变化但不显著。造成与本研究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选择的受试者年龄段不同有关,Woo的被测受试者平均年龄为69.67岁,而本研究平均年龄约为65岁。有学者认为,随着受试者年龄的增加,运动干预对BMD的影响效果逐渐降低[4],一定程度解释了本研究与Woo研究不同的原因。另外我们认为:不同研究对受试者在练习过程的规范程度、受试者个体差异也会对结果造成影响;而Chan[10]的研究间接论证了本研究高频组的结论,该作者认为5次/周(48周)的太极拳练习对绝经后女性骨小梁和皮质的BMD有积极影响,受试者的骨质流失更慢,表现为BMD的增加。本研究高频组选择的频率为6次/周,进一步拓展了Chan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48周后对照组被测部位BMD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证实了增龄对老年女性BMD有负面影响。然而,本研究低频组(1次/周)被测部位BMD虽无显著变化,但未发现下降趋势,说明有规律、低频率太极练习仍能缓解老年人因增龄导致的BMD下降。

本研究不同练习频率间比较结果显示:高频组腰椎L2-4、股骨颈和大转子BMD显著大于低频组,中频组股骨颈BMD显著大于低频组。本研究初步验证了假设,48周不同频率的太极拳练习对老年人BMD影响不同,在相同的练习周期内(48周)随着练习频率的增加,对BMD影响效果越明显。从太极拳运动特点分析,很多动作要求受试者采取半蹲姿势进行练习,如野马分鬃、搂膝拗步、左右揽雀尾等,练习过程受试者不断调整身体姿势的稳定性。另外,练习时要求气沉丹田并采用腹式呼吸,这对躯干核心部位肌群起到锻炼作用[12],长期练习对受试者腰椎和股骨近端产生应力变化、增加了骨量,进而对BMD有积极影响。另外,本研究认为48周不论何种频率的太极拳练习对老年女性Ward’s三角BMD均无显著影响,我们认为可能与干预时间不够长有关。而在一项横断面研究中证实了上述解释,龚敏[8]认为老年女性进行5~7次/周(平均5年以上)的太极拳练习,腰椎L2-4和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BMD显著大于对照组。说明更长的太极拳练习周期对提高老年人BMD有好的效果。但本研究存在局限性,未能比较不同练习周期对老年人BMD有何影响,扩大样本对实验结果是否造成不同影响?需后续进一步论证。

综上所述:48周,每周3次或6次的太极拳练习能提高老年女性腰椎L2-4、股骨颈和大转子的BMD,随着练习频率的增加效果越明显,对Ward’s三角无显著影响。另外,每周1次的太极拳练习能一定程度缓解因增龄导致的BMD下降。

猜你喜欢
股骨颈太极拳受试者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