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丽红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资源镇中心校)
摘 要:随着入城打工的农民增多,我国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规模已达数千万,并且还有进一步继续增多的趋势。因此,父母不在身边,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在各类学校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虽然在农村学校教育中,有部分学校已经意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但如何针对留守儿童开展感恩教育,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留守儿童;感恩意识;培养策略
一、留守儿童感恩意识的现状
1.对父母的感恩意识
在农村父母双方外出務工,与孩子聚少离多,家中只剩老人与孩子,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观念极度缺乏,在家中一般与爷爷奶奶等住在一起,缺少父母有效的约束和管理,加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障碍,关系也变得紧张,时间长了亲情也就渐渐疏远了。所以,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感恩教育的正确引导,在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时表现得非常淡漠,他们还没有形成孝心和赡养观念,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是理所当然,更没有感激和报答父母的意识。
2.对老师的感恩意识
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使者,自古以来其身份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足以可见教师的教导情义有多重。在当今的农村小学中,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育理念上轻德育重智育,在教育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只“教”不“管”,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导致留守儿童感恩意识的淡薄,对教师还做不到最基本的尊重。例如:见到教师不主动打招呼,不配和教师的教学,上课无组织、无纪律,迟到早退、不认真听讲等等严重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
3.对社会的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不仅是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和教师的教导之恩,同样还要有对社会各界给予帮助的感恩意识。在一些农村留守儿童中存在着对感恩认识的偏差,缺乏正确的教育,产生了心理失衡现象,在面对困境时埋怨社会没能为其提供优越的生存条件,在更多的时候是在考虑如何享受生活,很少去考虑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对于社会各界的帮助看成理所当然,不仅不会表达感谢,更勿论感恩。
二、留守儿童感恩意识的培养
1.重视学生教育
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以学生为本正是体现教育的本质。在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中更是如此,教师要将感恩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活动中,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感恩活动充分发挥留守儿童的作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感恩观。教师引导和教育留守儿童,要注重五个方面的培养:第一是感恩父母及监护人;第二是感恩老师及同学;第三是感恩社会;第四是感恩生活及生命;第五是感恩大自然和祖国,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培养留守儿童环保意识,培养留守儿童爱国意识。
2.重视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其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留守儿童感恩意识的初步形成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在家庭感恩教育中最主要的障碍就是父母与留守儿童的距离问题,父母虽然不能陪伴孩子成长,但是能够通过电话、书信、网络等方式来加强与留守孩子的联系和互动,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空闲时常与监护人或老师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从中使之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重视,从心理上唤醒留守儿童的感恩意识。另外,父母在家时要以身作则,做好子女的表率作用,孝顺长辈、关爱子女、友待他人,营造良好的家庭感恩氛围,熏陶孩子的感恩意识。
3.重视学校教育
留守儿童感恩意识的形成需要教育的正确引导和良好环境的熏陶。在学校教育中,首先要发挥教师的作用,建立健全教师的师德评价制度,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主要标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德育兼修,自省、自律、自慎、自重,起到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其次是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注,他们由于缺乏关爱和重视,遇事无法解决,很容易产生偏激心理。学校在教学中要注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引导,可以通过课堂讲授、开设讲座、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形式来为他们提供心理帮助,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共同解决,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4.重视社会教育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包括感恩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感恩的社会环境。一般来说,留守儿童多存在于落后贫困的地区,这些地区办学条件和教育环境都比较差,学生的教育根本无法保证。而要想改善这种情形,实现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就需要加大教育投入,筹集援助资金,需要地方高校、慈善机构、爱心人士等的帮助,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如何针对留守儿童开展感恩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关注重点。本文从留守儿童感恩意识的现状着手进行分析,提出了培养留守儿童感恩意识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加强对留守儿童感恩意识的教育,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臧延芬.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探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4.
[2]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