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亮
摘 要:小学美术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的教学目标要求小学的美术教学不应只是教学生完成对作品的机械复制,程式化、概念化地接受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对小学生开展美学素质教育,使其能够形成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应用美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万花筒;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已经能够初步认识形、色等美术语言,并能够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材料的美术效果,通过看、画、做等方法简单地表现自己的思想。他们一般对美术有着浓厚的体验,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因而,美术教学应尽可能地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眼中学会创新,展开对美的追逐。
二、教学目标
《万花筒》这一课的内容属于应用设计领域,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基本设计知识,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创意和独特的构思,激发创作欲望,贯彻“努力贴近学生生活并与其认知水平相适应”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体会到创造的快乐及美术创作带来的情感体验。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小学生比较常见。而且比较喜欢的玩具——万花筒,让学生初步学习设计图案的知识,初步掌握中心对称图案的色彩、规律及设计方法。具体是指:(1)让学生认识万花筒生成的图案;(2)让学生了解中心对称图案;(3)让学生学会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中心对称图案。
三、设计及思路
教学课题:万花筒。
课时:1课时。
三年级的小学生虽然接触过不少的图案,但对图案的一些特点及设计方法还没有系统的概念。因此,教学中从学生兴趣出发,采用观察启发引导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这部分知识。课堂教学思路是:兴趣导入→观察分析→交流探讨→学会欣赏→创意制作。这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将通过学生的万花筒导入新课,通过引导观察、分析让学生了解图案,通过探讨分析让学生总结图案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欣赏增强学生探究、追求美的主动性,通过创意制作,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运用中心对称的方法设计、制作对称的图案。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表现记忆中的色彩感觉。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准备
教师准备:彩色卡纸、胶带纸、剪刀、绘画笔、胶棒、多媒体课件(课件包含万花筒的外观、内景、原理、形成的图案、制作过程分解,配合音乐、文字说明)、万花筒(多准备几个)、制作好的展示图样。
学生准备:彩色卡纸、胶棒、剪刀、绘画笔、胶带紙、万花筒(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二)兴趣导入:
播放教学课件并先请学生玩一玩万花筒,同学之间可以交换着来玩。然后让学生讨论一下“万花筒里的图案是什么样的?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最后教师总结知识并提问:“大家想不想也来设计这样漂亮的万花筒?”引出本课的教课内容。
简要介绍:万花筒是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放置彩色碎片、金属箔或圆珠。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碎片显示成的对称图形。转动装有碎片的部分即可显示变幻无穷的图案。
(三)观察分析
请学生观察万花筒,并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万花筒里的图形是千变万化的。让学生分析一下万花筒图案的特点,这些图案是对称的,即万花筒图案具有对称性的特点。教师总结性引导:万花筒中最漂亮的是什么形状?六边形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纹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引导学生进一步对万花筒进行观察,深入了解图案的特点及其规律,为下一步设计制作打好基础。
(四)交流探讨
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用什么方法?总结:可以画还可以剪,可以折叠剪,也可以先画出一个,再复制制作其余五个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请学生们注意观察色彩也是对称的。
(五)学会欣赏
学生学习设计各种中心对称图案,着重引导他们欣赏颜色和搭配形状。给学生们展示作品,播放课件中的精美图案,开阔学生思路,同时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六)联想创作
教师示范:要创作一个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似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让学生运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中心对称图案。提示学生注意图案的中心对称以及形状和颜色,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并且将它表现出来,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搭配颜色和图案可以使图形更漂亮?
在学生完成作品后,展示学生的作品,并组织学生自评、互评作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说出感受或评价。教师给学生的作品提些建议,培养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评价并从审美角度评价作品。
【收拾整理】组织学生将桌上的纸屑放在纸篓中,再检查一下周围地面是否有纸屑并收拾干净。
参考文献:
[1]章麒.浅谈小学四年级美术中的设计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6.
[2]陈欣欣.生命教育融入美术课程的行动研究:以小学三年级为例[D].首都师范大学,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