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芝
摘 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往往把孩子们关在教室里读,困在书本里读。这种“鸟笼式”的阅读教学,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而且捆绑了学生的思想,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多法并用;阅读;模式
阅读是小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钥匙,是孩子们打开心灵的窗户。成功的阅读教学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离不开师生课堂内外的对话。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把阅读的指导、交流、展示、评价挤进课堂内外,放入学生的内心。那么,如何更有效地指导小学生的阅读,并借助阅读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呢?我结合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给出以下尝试。
一、建立阵地,丰富读物,让学生对书籍产生兴趣
除了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外,我们学校的每个班级都设有读书角,为学生尽可能地提供阅读场所和阅读环境。哪怕是楼道的拐角也被我们开辟出来,摆放了相关书报杂志,供学生阅读。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阅读各类书籍报刊,获取了各种信息。这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了阅读的环境,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推荐书目,指导阅读,让学生自由乐读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精神财富。因此,我经常鼓励学生多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如《诗经》《三字经》《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我经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作品内容,也常常利用故事里精彩、扣人心弦的情节创设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促使他们产生不读不可、一读方休的心境。为了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我将新课标规定的小学生必读书目推荐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有计划、有顺序、有选择地阅读,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另外,在推荐好书目的同时,我会教育学生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常把“你有你的家,我有我的家,请把图书送回家。”这句顺口溜挂在嘴边。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样,学生阅读兴趣更浓了,从老师的“要我读”转化成学生的“我要读”,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多模式激“读”
(一)班级交流,激发阅读
小学生们争强好胜心理明显,因为这一特点,我让学生把课外阅读的成效在课内展示交流,利用课内几分钟时间,让学生上台说一说。学生有时出一则谜语,有时背诵一首古诗,有时简述一条新闻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阅读。
(二)学校交流,促进阅读
利用班、队会课,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比如:读古诗词,进行诵读比赛;读寓言神话,进行表演比赛;读报纸杂志,评出“最佳新闻播音员”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这样,在小小的校园里,形成了阅读的海洋。我也乐于每天花一点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用简短的话来跟同学们分享自己昨天读的书或者文章,既交流了收获,开阔了视野,又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师生互动,加强阅读
我和我的学生会定期一起读同一篇精美散文,每人朗读一段,有时会同读一本书,之后分享各自的体会,感受读书的乐趣。我发现,通过各种阅读竞赛活动,会让有的孩子一枝独秀,但更多的还是春色满园,孩子们在阅读竞赛中体验到许多快乐。同时,班级的多模式阅读教学,也让学生深深地爱上了阅读。
四、多“读”以致用
(一)读为交流写作做准备
因为注重了前期读与说的训练,学生进入写的阶段自然就水到渠成,说出来的是言语,写出来的是“文章”。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成书。”课外阅读时,我要求学生养成随时动笔圈画、批注的习惯,边读边划出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名言警句并摘抄下来。我鼓励学生把阅读后的收获或感想写下来,写得好的读书心得要在同学之间交流、展示。交流展示的方式我做了多种尝试,比如:开展朗诵会、我爱阅读分享会、读书笔记展览会等;评选“阅读之星”“班级小作家”等。
(二)读为语文教学做铺垫
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能把课外积累的知识在课堂中进行表述,哪怕是一个词语、句子,我都会及时表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我利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和少先队广播站,由获奖者介绍读书心得,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调动其他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久而久之,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量大大丰富,写作能力大有提高,在班级举行的“限时作文比赛”中,学生都能写出较好的文章,有的甚至出口成章。
总之,通过几年的阅读教学实践,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语文综合素养明显得到提升。正所谓,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一起带着孩子们爱上阅读吧。
参考文献:
孔祥福.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4(26):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