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杨姣
摘要:中班时期是幼儿审美创造性发展的敏感时期,也是美感萌发的关键期。老师应该把握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审美教育。本文将在审美教育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中班幼儿的审美特点,站在教师的角度探讨幼儿审美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中班幼儿;审美能力;审美特点
审美教育是培养幼儿发现美、探索美、表现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助于培养幼儿丰富的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中班幼儿的审美能力正是整个幼儿期发展的关键期,这需老师在充分了解中班幼儿审美特点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长期的美的教育和熏陶,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一、中班幼儿审美特点的分析
(一)具体形象性
中班孩子首先关注的是审美对象的外形美不美,特别容易对那些色彩鲜明、构图夸张、画面大胆有童趣的作品特别的感兴趣,幼儿和我们成人的审美眼光不同,他们对作品的形象性、趣味性、还有色彩感知度都有着特殊的要求。
(二)直觉行动性
中班幼儿对审美作品的关注角度就是一种情感性表现,情感是构成审美心理的重要媒介。幼儿在整个审美活动中,内心的情感活动会非常的激烈,对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审美愉悦感。
(三)形式夸张性
幼儿美术的特点就是涂鸦艺术。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又是大胆奇特的,最直观的表现在他们独一无二的画面上,他們的画面往往都构图夸张,色调丰富,线条凌乱,想象奇特,太阳可能是绿色的,小鸡可能是四只脚,小青蛙可能会飞…谁都预料不到下一步他会怎么出牌,因为他们的想象也是随着感情的变化而变化的。
(四)随年龄增长
中班幼儿审美能力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而加强的,不管是在日常还是在美术活动中,当幼儿的眼睛发现了一个色彩鲜艳让他感兴趣的事物时,他就会急于对这些事物做出审美评价,这是他们强烈的愿望。
二、中班幼儿审美教育的实施
中班幼儿的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思维决定了教师在美术活动中需要运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及多种形式来引导,利用美的事物和丰富的美术活动来培养幼儿感受美、探索美、表现美的情趣和绘画能力。
(一)感受美
1.感受自然,体会之美
幼儿在欣赏自然的时候产生的愉悦心理体验就是审美。大自然拥有着任何绘画作品都表达不完整的绚丽风光和勃勃生命力,这纯天然的美是对于幼儿审美能力的感知和熏陶最有力的手段之一。大自然神奇的力量,能提取出幼儿内心深处的审美体验。
2.欣赏作品,分析其美
中班幼儿对美术作品的审美体验是从欣赏审美对象开始,探索审美对象为中,表现作品为后。针对此特性,我首先让幼儿先来欣赏同伴的作品,每个孩子的绘画作品都是充满个性的,其中也定他们自己的想法和值得教师回味品析的地方,我引导幼儿在同伴的作品中寻找到亮点,提高审美态度。
(二)探索美
形式多元,增加趣味
《纲要》艺术教育中要求到,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中班幼儿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跳脱的。
(三)表现美
1.自由创作,大胆移情
幼儿常常会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一个客观的物体上,会巧妙的使得在成人看来死板无意的事物变得有生命力,简单的说就是将一个僵死的无极世界生命化。
2.加强表达,提升能力
《纲要》在艺术教育要求中提到,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提升幼儿的审美思维,自我表达是审美艺术的主要功能之一,这种功能是艺术的各种特性决定的。薛文彪教授说过:幼儿的美术技能是指幼儿运用工具材料的技能和方法。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幼儿对多元美术形式的欲望是强烈的。在薛文彪教授的指导下,我将一种新型美术形式带给了孩子,就是借形想象,用多种工具在纸上构成色块,让孩子们充分想像发挥,将单一的颜色勾画成有趣的故事。
三、根据中班幼儿审美结果的反馈
教师的评价
在任何的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评价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和对同伴的作品的讨论和理解都是不受约束的,教师的评价应注意善于抓住幼儿最初的对美的表达,适时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审美提升。孩子们的创作思维和我们成人不同,还经常脱离现实轨迹,就好像他们画的鱼可能是生活在天上的,他们画的爸爸可能有三米高,他们甚至还会给自己的画中角色命名…教师对幼儿这一系列的行为不能采用批评、阻止或者置之不理的态度,幼儿美术本来就是涂鸦艺术,我们应该给予及时的回应,褒义又简单。而这些也是提高审美能力必不可少的。因为我将重点放在幼儿对于这个美术活动反馈出来的作品参与性,是否快乐,是否有兴趣,是否独特!而这些也正是提高审美能力必不可少的。在中班美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讲评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
[2]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3]王希军,葛星.审美教育[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7,10.
[4]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5]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1.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