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
摘 要:在高中小说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还要教会学生三要素分析小说的方法,理清故事情节,在环境中去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学会通过重点的语句去分析小说的画外音,了解小说的深层意蕴,从而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故事情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7B-0127-02
小说阅读在语文学习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在今天尤其凸显出来,只有学会读小说,才能探究语文中的更深层的精神意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精选了很多小说篇目,在阅读中不仅可以丰富精神情感,而且还可以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懂得人间百态,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当然,在我们选择的小说中普遍存在着文本的内容相对较长、距离生活实际久远的特点,对于一些古典小说学生有一些阅读困难,并且读不懂,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阅读小说作出一些指导,教授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从故事情节中去探求小说的主题,从故事情节和环境中去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技巧、语言的精巧。
一、精彩导入,激发阅读小说的兴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的目标是通过课堂阅读教学使学生“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小说阅读篇幅较长,而其中有些距离我们生活的时代比较久远,学生们没有什么阅读的兴趣,所以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尤其重要。
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积极地引导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在上课伊始,我就为学生展示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图片,为其讲述了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故事,以故事为契机,向学生展示《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对小说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红楼梦》这样的巨著,学生们虽有想读的欲望,但是在读的时候却总是有些畏难情绪,因为里面的生字词比较多,而且还有些文言的句式,但是如果教师引导其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那么就会使学生消除这样的情绪。
就高中语文小说阅读而言,兴趣是第一位的,我们要让学生沉下心来去精心地阅读,去走进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中,理解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将人物放在一个大的环境中去探究人物设定的意义。在导入的时候,要立足于高中生的实际,精选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去打开学生学习小说的心门。
二、知人论世,明确小说创作的价值
小说是在一定的写作背景下去反映一定的问题的,每部小说都有其创作的价值,在阅读小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去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去探究作品的现实意义,小说总是或直接或间接、或直白或隐晦地反映社会生活,或许,一件相同的事情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不同的意义。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去研究作品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得到自我人格的成长,才会审视自己的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例如,在《我与地坛》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引导学生先去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从而使其感受到作者内心的一种情感,史铁生在经历了人生的重挫之后,依然选择了坚持,选择了面对生活,而《我与地坛》这篇课文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人生经历后才呈现出来的。“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这样的语句如果学生没有了解作者的经历,是根本没有办法了解这句话的深层意蕴的。
这部小说中作者面对生死的思考,以及做出的決定,将指引学生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执着,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再退缩。
三、探究方法,了解作者塑造的人物
小说的中心任务就是塑造人物形象,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作者往往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去刻画人物的性格,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掌握一些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将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方法熟记于心,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将人物置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故事情节中去进行深入的分析,我们才会懂得人物的行为的可行性。
例如,在《祝福》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引导学生去分析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如果我们不了解祥林嫂背后的大的社会环境,那么就会觉得这个女人是一个疯子,觉得她不可理喻,但是我们将这个人物置身于社会环境中去理解的话就显得更好理解了。她是一个被封建思想毒害过深的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在分析这个人物的时候,我让学生去仔细地把握人物的外貌特征变化,在不同的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境遇,祥林嫂的样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们在自主的对比中发现了祥林嫂样貌发生改变的原因,了解了人物在那个时期特有的性格特征。
在课堂上,教师教给学生方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下去了解人物形象的特征。通过这些人物中的性格特征来指导自己养成健康的心理特质,逐渐地在诸多的人物形象中找到真善美的力量,指导自己的社会生活。
四、重视环境,体会环境描写的意义
小说三要素中不能离开环境描写,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可以为作者塑造人物形象而服务,理解人物的行为就必须要放在一定的环境中去,环境描写的方法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描写以及场面、细节描写等。作者往往通过这些环境描写来营造一种氛围,从而使人物的情感表现得更加清晰。
例如,在《边城》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引导学生去分析其中的环境描写,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豆绿色的水、天气明朗、落日、薄雾、白云”等意象交织成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在这样的画面中我们时刻感受到了那种湘西的美好自然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看到的人也该是如翠翠一般的单纯的、善良的、美好的人。
除此之外,修辞手法也是环境描写的一个手段,在小说中,作者会通过隐喻的方式来表现小说的主题,通过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来表达深层的情感,教师要指导学生去发现这些修辞以及描写方式,让他们感受环境对于小说阅读的重要意义。endprint
五、通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的脉络
小说中的情节是我们阅读小说的主要支撑,没有曲折的情节和矛盾冲突,我们就没有阅读小说的欲望,是情节将我们带入了阅读的紧张情绪中,但是在阅读中迅速理清情节,分析情节设定的意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构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弄清楚叙述的顺序,理清情节之间的关联性。
例如,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引导学生去分析其中的情節,首先让学生去自主阅读全文,了解“欧亨利式结局”的特点,让学生去用简短的话语去概括文章的大致思路,弄清楚事情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从而去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女画家琼珊因肺炎而生命垂危,她把生命维系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上;老画家贝尔曼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了最后的常春藤叶,挽救了琼珊的生命,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故事学生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来,而结尾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我让学生去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使学生们在这样的情节中体会到了作为一个人活着的价值。
在分析小说情节的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找到小说情节的高潮部分,因为高潮是矛盾冲突发展到最集中、最充分、最尖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物性格往往呈现得更加鲜明。同时,我们还要掌握故事叙述的人称,弄清各种叙述人称的特点和效果,这对于分析情节也有着巨大的作用。
六、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脱离学生主体,不能脱离小说的三要素,无论是人物、环境还是故事情节,都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仔细地去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三要素分析小说的方法,在人物与环境和故事情节的要素交织中去感受小说带来的心灵上的震撼,体会小说的主题,用小说中的积极思想去指导自己的生活方向,在人生百态中去感悟人情冷暖,从而使学生逐渐爱上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体会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克欣.高中小说教学问题与对策探微[J].语文教学通讯,2012,(4).
[2]黄金炳.例谈小说教学应重视的三个问题[J].教学月刊,2009,(2).
[3]邹群.文本的多元性和教学解读的多元化—关于高中小说教学[J].中文自修,2008,(1).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