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智乐兼得”的数学课堂

2017-08-03 02:13陆海红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快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陆海红

摘 要:传统教学中,教师枯燥灌输、学生机械记忆,难以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本文主要从导入激趣、情境激趣、操作激趣等角度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快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7B-0087-02

“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数学之趣,在生活之“味”,在方法之“巧”,在探究之“乐”。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集中的时间短,而数学中涉及到大量的运算以及抽象的知识,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缺少学习的主动性,难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趣味横生,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质疑,才会使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一、以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难以开启思维,不会开动脑筋去思考,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因此,教师要以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以游戏导入激趣。小学生都有爱玩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至爱,玩游戏可以消除疲劳,缓解学习压力,刺激学生大脑的发育,锻炼学生肢体的灵活性。在上课伊始,教师以游戏活动导入,将学习内容融入活动之中,让学与玩和谐结合,这样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

同时,游戏具有启发性,让“不服输”的学生受到挑战,让他们在努力拼搏中玩出激情。游戏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交流互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如在《运动与身体的变化》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伸出右手中间的三个手指,放在左手手腕上,感受自己跳动的脉搏。老师喊开始时,让学生开始数一数脉搏跳了多少次,为提高准确性,要尽量保持安静。接着,教师让学生起立,原地跑30秒,然后数数脉搏跳动的次数;休息几分钟后,再开始原地跑,然后数数脉搏跳动的次数,看看两次的变化相同吗?为什么?教者将教学内容融于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二是以故事导入激趣。小学生喜欢听故事,他们会集中注意力,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的内容。教师以新奇的故事导入,瞬间将学生带入学习状态,让他们被情节所吸引,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全身心地投身于学习中,多重感官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学习兴趣也会变得浓厚,会乐意接受数学信息、思考数学问题。如在《认识厘米》的教學中,教师讲述阿福的故事,“古时候人们穿衣都是找裁缝做的,可阿福是做衣服的新手,一天来了一位顾客,师傅量尺寸,阿福记了下来,并照着师傅的尺寸开始做衣服。当顾客试穿之后,发现衣服做小了,师傅生气地说,‘顾客的身长是4拃,怎么做成了3拃?阿福也觉得冤枉,‘我明明认真做成了4拃,怎么会觉得小呢?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阿福按照师傅量的尺寸做出的衣服会小呢?谁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大家会发现阿福的手与师傅的手大小不一样,阿福的一拃比师傅的一拃要短得多。教师适时追问:“有什么合适的方法?”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有的说师傅量师傅做,有的说阿福量阿福做,也有学生提出用尺子量,就统一了长度单位。教师以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的必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厘米。

三是以生活经验导入激趣。如果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就会觉得抽象难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挖掘生活素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在《角的度量》的教学中,教师呈现学生所熟悉的滑梯图片,第一个滑梯倾斜度比较小,第二个倾斜度稍大点,教师问道:“大家会选择哪一个呢?”大部分同学会选择第二个滑梯。教师出示第三个倾斜度更大的滑梯图片,追问:“现在你想滑哪个滑梯?”学生会按照刚才的思路,会选择第三个滑梯,但略作思考后又觉得不妥,便改选第二个。教师诘问学生,让他们说出不选第三个的原因,有学生认为是太陡了,有的认为有点高,有的认为太斜了。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价,“同学们不选第三个滑梯,用数学语言表述就是角度不同,那么滑梯的角度到底多大呢?这就需要用到我们这节课的知识——角的度量。”

二、以情境激发兴趣

一是以数学史激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适当引入数学史、数学故事,向学生讲述数学家为科学献身的故事,让他们被求真、求实的精神所折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数学史能凸显文化价值,引领学生探索数学奥秘,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体会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动手实验,测量圆的周长,采用滚动圆测量、绕圆测量等方法,发现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教师出示祖冲之画像,创设情境:“早在1400多年前,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15926~3.1415927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比国外的发现早一千多年。同学们,你们的探究过程就是科学家发现发明的过程,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努力吧,同学们!”学生通过数学故事了解科学家们所取得的成就,他们坚强的意志、求实的态度,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动力,促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多查阅、多思考、多探究, 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二是创设交流情境。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巧妙设疑,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疑惑,激发他们的探求欲望,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无法解决问题时,会激发其挑战的兴趣。学生产生疑惑时,就会带着问题去思考,会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从而使思维产生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如在《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出示苗圃的情境图,提出问题:“老师今天去苗圃参观,园艺师告诉我们,室内培育22种花,共154盆,每种花的盆数相同。你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自然会提出“每种花各多少盆”的问题,从题目中搜集信息,列出“154÷22= ”的式子,由于缺乏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经验,教师引导学生去估算,学生们议论纷纷,有学生认为把数字都看作整十数,就是150÷20≈7,大约7盆;也有学生用乘法去尝试,20乘7是140,接近154,因而大约是7盆;也有学生用160÷20=8,得到大约8盆的结论。到底是7还是8,由于除数是22,不是整十数,如何最快地找到商?学生们经过讨论,将除数22看作整十数20来试一试,154里面有7个20,用商7来试一试。

三、以操作激发兴趣

教师不能机械地灌输知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把探索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经历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的过程,通过手、眼、脑的参与,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效率。但如果教师以不停的讲解替代学生的操作,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中,教师呈现一个直角三角形,学生会运用量角器去测量每个角的大小,经过相加求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但由于测量过程中会出现误差,内角之和不一定是180°,学生就会产生疑惑,教师及时释疑,“由于测量不准,会导致出错。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会通过顶点折叠或撕一撕、拼一拼的方法得到一个平角,轻松地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者要摒弃机械灌输的“注入式”课堂,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让他们在观察、发现、操作、质疑、归纳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丰富情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张芳琴.利用数学“美”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提示数学美的教学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25).

[2]赵瑞珍.浅谈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科技,2012,(1).endprint

猜你喜欢
快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