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收获阅读教学的别样精彩

2017-08-02 12:05王洪利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鲁侍萍周朴园贾府

王洪利

文本细读,顾名思义就是以文本为中心,仔细阅读文本,深入分析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语言环境、作者的谋篇布局以及写作意图等文本信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作者进行对话,产生情感的共鸣,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收获新知和新的体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阅读活动往往是支离破碎、断章取义、为了得出答案的浮于表面的浅阅读。因此,教师要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改变走马观花式阅读的不良现象,指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收获新知,获得情感体验,进而提高语文素养。

一、从文本内容出发,尊重学生阅读体验

文本是阅读活动的本源,细读文本必须从文本内容出发,以文为本。细读文本是作者、读者与作品三者之间的对话,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细读文本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以学生为中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指导他们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独立思考、钻研文本,从而获得心得和体会。

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读到:当林黛玉进入东廊三间小正房内,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脂砚斋有甲戌侧批“三字有神”。此处则一色旧的,可知前正室中亦家常之用度也。有学生提问“此处则一色旧的,可知前正室中亦家常之用度也”中的“也”是什么意思?我回答学生的问题,顺应学生的思路提问:这里说明还有其他的旧物,那么别处半旧的物件有哪些?为什么这些物件是“半旧的”?引领学生追溯到原文之中,学生很快找出“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以及“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那么为什么是半旧的呢?我指导学生再次细读文本,联系上下文和贾府之后的衰败。学生经过思考后得出结论:贾府到底是大富之家,“半旧”意寓其富贵时间的长久,“旧”字也预示着贾府的衰败走向,盛极必衰。

通过仔细阅读文本,指引学生从文本出发,字斟句酌,思考作者的语言文字、谋篇布局的意图,从而帮助学生直抵文本深处,发现文本的精妙之处,产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二、抓住阅读关键点,促进细读有效生疑

在进行文本细读时,不仅要以学生为主体,更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关注文本的细节,继而有目的、有方向地指导学生发现文本中语言的关键点,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进而启发学生产生疑问,进行文本细读。通过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雷雨》一课时,文中有一段对话,周朴园问:“三十年前你在无锡吗?”鲁侍萍答:“记得,三十多年前,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使用洋火呢。”这一段对白看似不痛不痒,但是细细追究起来,鲁侍萍的回答其实另有深意。细想,关于周朴园的问题,鲁侍萍其实只要回答“是的”就可以了,但是为什么还要加上后面一句呢?如果去掉,可不可以?我引导学生仔细思考作者加上这句话的用意。联系下文,其实“洋火”对鲁侍萍是有特殊意义的。“洋火的出现”暗示了鲁侍萍和周朴园曾经的美好生活,这句话也正好推动了情节发展,为作者展现周朴园对鲁侍萍复杂的情感做出铺垫,使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塑造更加丰满。

再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文中贾母和贾宝玉分别问林黛玉读书情况。面对贾母的提问,黛玉答:“只刚念了《四书》。”而面对宝玉同样的问题,黛玉却答:“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于是我抓住不同的回答这个关键点生疑,启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经过细读文本,不难发现黛玉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了解到贾母对女孩子读书持否定的态度,从此可以看出黛玉心思缜密,也体现了黛玉在贾府步步小心,寄人篱下的心酸。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的关键点,引导学生产生疑问,细读文本,促进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深入理解。

三、运用多种细读方法,发挥学生主动性

在细读文本的关键处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生疑,启发学生探索文本的深意。那么教师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呢?比如诵读法,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读”,通过使用教师范读、学生演读、齐读、自由读等各种方法,促进学生与作者对话,在朗读中感受作者情感。还有比较法,常用的是通过换词的方式,让学生分析不同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意。

例如,食指的《相信未来》节奏和谐、音律优美,十分适合朗读,且其内容含蓄蕴藉,寓意丰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以及誓为理想奋斗的不屈精神,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再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我将文中“曲曲折折、高高低低、远远近近”等叠词换成“曲折、高低、远近”等双音节词,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叠词展现出的韵律美。

总之,文本细读是高中语文阅读的必经之路,教师要有效运用多种手段,激活学生的阅读体验,转变学生的阅读观念,抓住文本的关键处,启发学生细读文本,深入文本,与作者、文本展开对话,体会作者语言运用的妙处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通过细读文本,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226500)

猜你喜欢
鲁侍萍周朴园贾府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雷雨》(节选)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谈小说教学方法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硬、安、纯——鲁侍萍没有大改的“真”性情
破解周朴园的“真情”之谜
王夫人“点头不语”有深意——品读《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