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婷婷
由于傳统教学观念的制约,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只是一味地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忽略了给学生一个自己理解感悟的环节,既不讲究语感培养的方法,也不重视语感培养的程度。基于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谈谈看法。
一、对比教学,揣摩细节
优秀的文学作品运用的描写方式都有相同之处。在语文课堂中,将不同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学习,带领学生赏析经典作品的优秀细节,与学生一同分析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感知文学作品语言的形象性与生动性,在向学生传授写作手法的同时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方式。
在学习《阿Q正传》时,由于学生曾经学过的《孔乙己》其细节描写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巧妙地将这两篇文章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一描写手法。由于这一问题有难度,我带领学生分析二者有何不同之处,先让两名学生分别朗诵文章中描绘阿Q和孔乙己付钱的语句。阿Q:“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的铜的银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而孔乙己是:“‘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在学生朗诵结束后,我要求学生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不同之处。有的学生语感非常敏锐,认为:“一个‘扔字,一个‘排字,区区两个字确是大有不同。阿Q的钱得来‘容易,再加上存心摆阔,所以一伸手抓出一把,一‘扔了事;而孔乙己的钱很少,又要在短衣帮前故作斯文,因此才挨个儿排钱。这简单的两个字将人物不同的个性和境遇写活了,实则妙也。”
同样是写付钱,作者对阿Q和孔乙己的付钱方式的细节描写大有不同,这也巧妙地表现了两人个性与处境的不同,可见作者用词的精准扣深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抓住这些细节之处,带领学生多多探讨揣摩、研究感知,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才可以潜移默化地进行语感的培养。
二、发挥想象,感受意境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想象力,通过想象,将感性的形象带入审美过程中,促进思维的活跃,把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化,进而在大脑中生动形象地展现甚至复刻出文章本真的意境,在获得审美感受的同时也可以在优美的语言氛围中进行文学素养的熏陶以及语感的培养。
在学习《琵琶行》时,由于描写琵琶女演奏的那段文字非常出色动人,所以此节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带领学生一同品悟与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在分析“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句诗时,我引导学生自行想象这句诗所表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所看到的情境。有学生表示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到琵琶女掩面走出的场景,同时诗歌中的“急语”“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等描写也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音乐声调的悠扬婉转、短促激情,节奏的快、慢、缓、急等,这样的描写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地感受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
这一系列的描写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对语言文字所展现的画面进行想象,感受其中的意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形象的语言中得到美的熏陶,获得审美体验。
三、深层感悟,参透主题
对一篇文章的教学,不仅是对文字表层含义的探讨,更重要的是超越文字表层挖掘其中的深沉意蕴,从而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参透主题。在感受作品深邃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的同时,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进而使学生的语感得到熏陶培养。
在讲解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这一课时,作者通过写游褒禅山的经历,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人生的哲理,这是文章的教学重点。在阅读文章后,我与学生一起根据用词挖掘作者想表达的人生哲理。比如这篇文章从表面上看是表现山的“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志”“力”“物”,实际上却告诉学生一个道理:要做成功一件事,不仅需要有坚定的志向与意志,还要善于向周边的事物借助力量。
我对学生说:“王安石巧妙地将深刻的哲理蕴含于看似平淡的抒情议论之中,发人深省。这样的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加以借鉴,同时作者传达的人生哲理更需要我们铭记在心。”而文中的“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以及文章的主题思想。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参透了作者借游记揭示了生活中的哲理与客观规律,教学效果显著。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透过简单的表层文字,深层挖掘文章的内涵,参透文章的主题,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的敏锐度,完善审美观念,从而获得人生的教导与启迪。
总而言之,培养语感对高中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作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共情心理,提升情商。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启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锻炼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65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