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彩平
摘 要:作文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应,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习作。
关键词:激发兴趣;活用教材;快乐习作
作文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应,是对《大纲》所要求的听、说、读、写诸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整個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三年级的作文,只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但要想让你的学生喜欢上你的作文课,喜欢上写作,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和研究,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见解。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快乐习作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首先,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其实很简单。根据以往的经验,大多数学生提起写作文就头疼,觉得“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不知道写什么,该怎么写。其实,孩子最初学习写作,都是怀着好奇心来学的。我们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兴趣,要让他们的热情燃烧。我们要把握好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将学生喜欢的游戏、故事、活动等,利用多媒体手段等引入作文教学,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在兴趣中学习,一边玩一边写,触动思维,作文就会很生动。一定要想办法排除学生对于作文的畏难情绪。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因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谜语、故事、图画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教学肖像描写时,我首先出现一个描写班上有显著外貌特征的同学的片断,如:“他1.30厘米的个子,大约有40斤重。瓜子脸,眼睛炯炯有神,整天都是微笑着,扎着两条小辫子,喜欢穿裙子”。让学生猜是谁,然后现场素描,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显现这个人的外貌,趁学生目瞪口呆之际相机问:谁能再写这么好的片断让我画出来呢?堂下顿时举起双小手。这时再让学生用笔写下来,学生就会有话可写,有话想写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从他们的作文中找到亮点,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
第二: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
第三: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开展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就这样,我班学生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了,学生身心是快乐的,作文也是快乐的。
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学生爱上习作
纵观三年级的习作,我们不难发现,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都有了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是这也给老师们出了一道难题。教材存在开放的空间越大,老师们就越难把握。很多老师都已习惯于老教材中明确的写作要求和写作内容,面对现在的习作,却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就拿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来说吧,习作要求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鉴于这种实际情况,我突破教材,对习作的内容进行拆分,由规定统一内容“不自由”地写,到习得方法之后“放手”地写。首先是缩小习作范围,要求学生统一以“有趣的课间游戏”为题,写一写自己课间活动时最喜欢的游戏,帮助学生找到了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利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
三、帮学生积累生活素材,让习作更有情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捕捉好的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基础。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便是观察,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难于建筑的空中楼阁”。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真实生动。这样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还能丰富其生活经验,扩大他们的视野,充实他们的知识。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学生可感可看的事物,让学生立足身边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己的耳朵倾听,自己的大脑思考,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比如说,现在正值中秋时节,农作物已经成熟,农村到处都是收获的景象。田野里收割机,拖拉机来往穿梭,家家户户都收回了各种农作物:地瓜,稻子堆成小山;芝麻没处放置。每个人这时都会感觉家里房子太小。于是我就不失时机抓住这一特点让他们自己观察,秋收时家的变化,在看物的同时,并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家人在农忙时节起早贪黑忙碌的情景,体谅家人的辛苦,教育学生知道每一粒粮食来之不易,让学生在生活中珍惜每一粒粮食,学生真心投入到生活中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想写的事物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了一篇篇生动真切的好文章。如我班有位学生写秋收中的妈妈时写道;“我从没看见过妈妈穿过一件干衣服,也没有看见妈妈坐下闲一会儿,妈妈太辛苦了。我多么盼望自己快长大帮她多做一些事.”寥寥数语中包含着深深的母子之情。这样的作文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写作源泉,写出的作文就会有真情有实感,不至于到内容贫乏,无话可说,有真情的作文才更感人。
总之,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开展出更为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教师踏踏实实地立足于教材,吃透教材,深刻领悟其内涵,突破形式的约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讲究教学艺术,就会让学生乐于习作,爱上习作。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M].
[2]关于三年级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J].
[3]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