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胜任力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实证研究

2017-08-02 03:44王新安
预测 2017年4期
关键词:胜任高管公益

张 雯, 王新安

(西安财经学院 商学院 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100)

高管胜任力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实证研究

张 雯, 王新安

(西安财经学院 商学院 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100)

多元化的社会资源分布要求企业必须充分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发展需求。从企业战略视角透视社会责任问题,将其融入经营管理实践之中,有效提升社会责任的履行,以满足多方位利益群体的期望,将是我国企业不可回避的实际问题。本文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将高管胜任力与企业社会责任作为研究对象,基于317份问卷调查数据,探讨高管胜任力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以及企业责任管理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高管胜任力的完善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企业责任管理在高管胜任力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高管胜任力;“地壳模型”;责任管理;企业社会责任

1 引言

彼得·圣吉指出: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然要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1]。实践证明:社会经济转入一个成熟的发展阶段时,分配社会资源就必须实现多元化,企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对利益相关者实际需要进行充分考虑。管理学对企业高管胜任力的忽略,对于其理论知识的持续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限制。如果只是把高管胜任力看作其自身具备的行为,忽略其理论研究和在组织长期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产生的实际影响,就很难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和高管胜任力关系的深层次问题。

半个多世纪以来,针对CSR可以为组织带来怎样的收益,出现了有关CSR和企业财务价值、顾客忠诚度等研究。Moskowitz指出CSR对于提升企业财务绩效、建立顾客忠诚度和提升产品品牌价值具有促进作用[2];张完定等提出,即使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绩效的实际作用具有滞后性,企业内外部责任对企业绩效仍然具有正相关性[3]。近年来,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焦点从企业社会责任能够带来什么,演变为寻找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前因变量,以及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路径。白永秀和赵勇认为应利用激励制度的传输作用,让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逐渐趋于一致,让企业在实现本身利润的过程中,对非股东利益的相关行为进行充分考虑[4]。杨皖苏和杨善林则指出,我国应该建立起健全的制度环境,在高效的监督体系之下,利用市场压力帮助企业落实社会责任[5]。

可见,对于CSR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调控、法律法规等方面对其履行途径进行阐述。企业应该如何将CSR与战略充分融合,有效提升社会责任的落实,满足各利益相关者需求,是企业提升社会责任的关键所在。本文将高管胜任力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视作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不仅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提升的内部有效途径——完善高管胜任力,而且为高管胜任力和CSR关系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具解释力的理论框架,对已有研究领域的拓展做出了新的尝试。

2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1973年,McClelland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论文“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指出胜任力测验的重要性,被称为胜任力建模之父[6]。我国最早进行胜任力体系研究的是时勘的研究团队,他们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方式,对我国通信行业管理者的胜任力展开实证研究[7]。本文在McClelland[6],时勘等[7],Bonanzas[8],王重鸣和陈民科[9]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高管胜任力的“地壳模型”,即“地壳”——管理知识;“地幔”——管理技能;“地核”——管理素质。“地壳”部分是对企业高管最基本的要求,且最容易培养;“地核”部分对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发挥着关键作用,且提升难度最大;“地幔”部分的培养难度介于以上两者之间[10]。

“高层管理者”这一概念最初由管理大师Peter Drucker在1956年正式提出,他指出“高管”就是“拥有和使用符号、运用理论知识与信息工作的有关人员”[11]。本文将高管定义为:企业中掌握并能够创新性地利用知识,引导整个企业价值观,具有多元化和创新精神的工作人群。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其本质是回答何谓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以及如何进行责任管理等问题[12]。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对象即为企业,本质表现为管理的战略计划,以及这种战略安排为企业带来怎样的利益[13]。Porter和Kramer指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实质是关于企业战略的决策行为[14]; Waddock和Bodwell提出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并指出管理好企业特定的社会责任问题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保障[15]。

国内外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主要有定义性研究、规范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应对性研究五种研究取向[16]。目前,学术界广泛采用的是Carroll的CSR四层次型[17]。近年来,伴随着不断出现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我国学者对CSR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徐尚昆和杨汝岱对CSR概念和分类进行的本土化实证研究,得出了我国CSR的九个方面[18];社科院CSR研究中心把企业社会责任划分成四个维度,并对我国CSR管理与信息揭露实力进行评定[19]。本文在全面收集并总结以前学者和机构关于CSR维度划分的基础上,结合研究需要,将CSR分为市场责任、用工责任、环境责任和公益责任四个维度。

伴随着人们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自身缺点也日益呈现,即没有更好地将其与企业社会责任结合,从而忽略了社会责任在企业层面的微观研究。高管胜任力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管胜任力的完善可以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系统逐渐健全,进而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因此,探求高管胜任力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途径是本研究的主要目标。在高管胜任力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机理中,企业社会责任相当于整个路径的“目标”,高管胜任力相当于“驱动”,而责任管理则相当于“行为”。据此,本文提出“驱动→目标”、“驱动→行为”及“行为→目标”路径(见图1所示)。

图1 概念模型

2.1 高管胜任力与企业社会责任:“驱动→目标”路径

绝大多数实证研究表明,肩负多种角色的企业高管和其他单一化管理人员相比较,具有较高的绩效,在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能够采用多种参考架构,这些能够给企业带来良好业绩,还会提升企业社会责任落实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假设高管胜任力的提升会使整个企业价值观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同时带来企业责任管理的全方位改善,促使员工具有更加一致的价值观,从而提供了提升CSR的有效途径。

根据以上剖析,本文提出“驱动→目标”路径,即高管胜任力与企业社会责任正相关。为了进一步探讨高管是通过何种胜任力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哪些维度产生作用,研究又进一步假设管理知识、管理技能和管理素质分别与市场责任、用工责任、环境责任和公益责任正相关。

H1 管理知识对企业社会责任(1a:市场责任,1b:用工责任,1c:环境责任,1d:公益责任)具有正向影响。

H2 管理技能对企业社会责任(2a:市场责任,2b:用工责任,2c:环境责任,2d:公益责任)具有正向影响。

H3 管理素质对企业社会责任(3a:市场责任,3b:用工责任,3c:环境责任,3d:公益责任)具有正向影响。

2.2 高管胜任力与企业责任管理:“驱动→行为”路径

高管胜任力包含显性行为和隐性动机,其知识、技能等相当于“地壳模型”中的“地壳”与“地幔”部分,虽然比较容易被发掘,但不能仅以此判断高管胜任力的水平;“地核”虽属于较难发掘部分,但为高管胜任力的关键要素。时勘等指出高管胜任特征模型主要应该突出鉴别性胜任特征[7]。如果对高管“地核”部分展开充分剖析,能够帮助企业完善责任管理的有关制度和督促工作落实,使非结构化的知识成为结构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20]。企业价值观的核心是以高管价值观为引领,以企业员工价值观为基础而形成,并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巨大影响[21]。因此,企业高管具有卓越的胜任力是责任管理提升并落实的重要保障。

根据以上剖析,本文提出“驱动→行为”路径,即高管胜任力与企业责任管理正相关。为了进一步探讨高管胜任力如何对责任管理产生影响,假设管理知识、管理技能和管理素质与责任制度制定和责任制度实施正相关。

H4 管理知识对企业责任管理(4a:责任制度制定,4b:责任制度实施)具有正向影响。

H5 管理技能对企业责任管理(5a:责任制度制定,5b:责任制度实施)具有正向影响。

H6 管理素质对企业责任管理(6a:责任制度制定,6b:责任制度实施)具有正向影响。

2.3 企业责任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行为→目标”路径

对于企业管理理论的扩充和完备是企业责任管理理论发展的本质。对于企业来讲,社会责任管理的主体对象是其本身,责任管理系统的目标是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即给企业带来怎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2]。因此,一些学者试图探讨如何运用企业责任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如 Porter和Kramer将企业社会责任与价值链链接,以实证的方法论证了良好的责任管理能够为价值链增值,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竞争优势[23]。这就要求社会责任管理系统必须在充分考虑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要求的基础上,按照企业社会责任目标的要求,拟定合理的共同目标,有效整合资源,更好地落实企业各项社会责任,并充分对社会责任的履行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与控制,从而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根据以上剖析,本文提出“行为→目标”路径,即企业责任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正相关。为了进一步探讨社会责任理如何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又进一步假设责任制度制定和责任制度实施分别与市场责任、用工责任、环境责任和公益责任正相关。

H7 责任制度制定对企业社会责任(7a:市场责任,7b:用工责任,7c:环境责任,7d:公益责任)具有正向影响。

H8 责任制度实施对企业社会责任(8a:市场责任,8b:用工责任,8c:环境责任,8d:公益责任)具有正向影响。

2.4 企业责任管理的中介效应

在以上概念模型剖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企业责任管理的中介效应假设,即企业责任管理是高管胜任力对企业社会责任发挥作用的中介变量,并具体通过责任制度制定与责任制度实施联合传递。

H9 企业责任管理在高管胜任力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3 研究设计

3.1 数据收集

为了检验高管胜任力、企业责任管理、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第一,为了采集高管胜任力、企业责任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数据,项目组于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对陕西、甘肃、山西、内蒙、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8省126家企业发放问卷335份,回收问卷326份,排除信息填写不完善或有虚假信息等问卷,最后获得有效问卷317份,问卷有效率94.63%。此外,本次调研对象为企业高管或对高管及企业有充分了解的工作人员,以确保对问卷内容的正确理解,最大限度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3.2 测量工具的编制与修订

为了保证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本文在尽可能运用现有成熟量表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内容进行必要修正。具体来说,高管胜任力量表主要根据McClelland[6],时勘等[7],赵曙明[24]的胜任力测评模型及指标体系整理形成;企业责任管理量表主要根据Waddock和Bodwell[15],李伟阳和肖红军[22]关于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相关研究成果整理形成;企业社会责任量表主要根据Carroll[17],徐尚昆和杨汝岱[18],中国社科院CSR研究中心[19]研究成果整理形成。调查问卷量表主要根据里克特5分量表设计。

为了提升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在正式调研之前,项目组对12个企业进行了预调研,听取了企业管理人员和该领域专家的有关建议,最大限度排除了问卷的不合理之处,并对问卷展开探讨、修改工作,最后落实定稿。

3.3 信度与效度检验

本文对高管胜任力与企业社会责任等变量量表信度检验主要运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完成[25,26]。第一步,在所采集的样本数据基础上,使用 SPSS 17.0软件进行计算,得到量表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27,删除任何题项之后,系数均无显著提高;第二步,通过计算得出:量表中九个变量题项的 Cronbach’s α系数均高于0.7的标准。因此,研究所使用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在效度检验方面,由于本文将现有相关文献中的量表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归纳及总结,并通过专家访谈和预调研的方式对问卷进行了多次修改,因此,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为了对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验证,本文主要运用AMOS 17.0软件对各构成要素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NC为2.352 (1<NC<3);GFI为0.903,NFI为0.918,IFI为0.927,TLI为0.915,CFI为0.926,以上均大于0.90; RMSEA为0.063,小于0.08。可见,模型拟合程度较好。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假设检验

经多次调试后的模型总体拟合程度较高,简约化程度合理。此外,以初始模型的路径关系对结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管理知识和公益责任、管理技能和公益责任、管理技能和责任制度制定及责任制度制定与公益责任之间的路径关系不显著。所以,删除以上路径,获得本文的修正模型。同时,修正模型的各拟合指标与原始模型相比数值拟合度较高,且不存在其他不显著关系路径(如表1所示)。

表1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与假设检验结果

4.2 中介效应分析

根据温忠麟等总结的依次检验与Sobel检验的中介效应分析方法[27],对模型的中介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如下:高管胜任力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化系数c=0.93(p=0.02),即两者关系显著,可进行下一步检验,高管胜任力对企业责任管理的标准化系数a=0.38(p=0.02),即两者关系显著,企业责任管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化系数b=0.68(p=0.01),即两者关系显著;在控制中介变量后,得到高管胜任力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化系数c'=0.27(p=0.01),即两者关系显著。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责任管理在高管胜任力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4.3 研究结果讨论

以上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7个假设中,23个和原理论假设相符,通过检验,而其他4个假设没有通过检验,即管理知识与公益责任正相关,管理技能与公益责任正相关,管理技能与责任制度制定正相关以及责任制度制定与公益责任正相关。

由于本文已在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部分中对通过验证的假设做了具体分析,故以下只对未通过验证的命题进行剖析。

第一,管理知识和企业公益责任正相关,此假设未通过验证。可能是因为高管的管理知识虽然在企业责任管理制度的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为企业责任管理制度的制定提供重要支撑,但对于公益责任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层面的管理知识,不同的企业高管存在差异。同时,这部分知识是否能够被充分共享和利用,也成为其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特别是当企业面临危机或者困境时,履行公益责任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第二,管理技能和公益责任正相关,此假设未通过验证。可能是因为高管的管理技能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虽然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高超的管理技能并不能确保企业公益责任的落实。这就需要发挥管理知识和管理素质对公益责任的引导作用。

第三,管理技能和责任制度制定正相关,此假设未通过验证。可能是因为高管的管理技能在确保企业的运行过程中虽然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责任制度的拟定和完善,需要高层管理者知识和管理素质。

第四,责任制度制定和公益责任正相关,此假设未通过验证。可能是因为:其一,企业的责任管理制度制定主要涉及企业战略与规划、责任体系设计、企业文化等方面,这些对于企业落实社会责任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然而,只有被认真执行的制度,才会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其二,考核制度和监管措施也是责任制度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越来越多的企业深刻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其赖以生存的重要方式。然而,如果缺乏相应的考核制度和监管措施,就会导致公益责任很难落实,从而造成企业的责任管理制度和公益责任相关性不高。因此,企业责任制度不仅需要合理制定,而且需要不断落实,这样责任管理制度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5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提出高管胜任力“地壳模型”,这对企业高管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及测评工具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2)结合理论剖析和实证研究,指出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一个重要内部途径是完善高管胜任力,两者产生关联的中介变量是企业责任管理。这为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了全新视角。(3)验证了高管胜任力、企业责任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三个变量各个维度之间的作用机理。这对企业如何从内部管理层面提高其社会责任的落实给予了一定的参考。可见,要切实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和能力,不仅要加强政策引导,而且企业自身应提升高管胜任力,加强责任管理及道德管理,并不断完善高管胜任力测评模型,从企业内部找到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

5.2 管理启示

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宏观政策的引导和监督,更重要的是需要企业内部微观层面切实有效管理。本文避开以往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宏观政策等研究,从企业内部寻求解决途径,这无疑对企业管理实践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第一,积极推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在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对其运营方式发挥着更加重要的制约作用,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股东利益本位”思想,推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使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之中,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第二,注重企业价值观管理。企业要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树立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发展的良好企业价值观。因为企业价值观不仅对企业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对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提升高管胜任力。设置独立的责任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管理层是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有效途径,同时,高管胜任力的不断完善更是其重要保障。根据研究结论,企业高管应从管理知识、管理技能和管理素质三方面不断完善,特别是作为“地幔”和“地核”部分的管理技能和管理素质,更是企业高管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摸索学习和积极领悟的关键。因为卓越的管理技能和管理素质能够帮助企业在不同环境中做好全面责任管理,从而保证社会责任的高效履行。第四,制定并完善高管胜任力测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企业高管选拔和胜任力完善的重要依据和指导,对应高管胜任力的三个维度:管理知识、管理技能和管理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正如三把尺子,即标准尺、游标尺和卡尺。“标准尺”是作为一名合格企业高管最基本的条件,“游标尺”是高管工作过程中灵活运用的管理技能,而作为“地核”部分的管理素质是选拔高管的“卡尺”,即最高权重部分。

总之,为了从内部微观层面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企业应以不断完善高管胜任力为根本,推进全面责任管理体系,注重企业价值观管理,并以科学的高管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驱动,发挥卓越高管胜任力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积极作用,在满足多方位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同时,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从而确保企业持续发展。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张成林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355-359.

[2]Moskowitz M R.Choosing socially responsible stocks[J].Business and Society Review,1972,1(1):71-75.

[3]张完定,赵淑萍,杨松蓉.企业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29(12): 44-49.

[4]白永秀,赵勇.理性、激励机制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A].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5年年会[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49-159.

[5]杨皖苏,杨善林.中国情境下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大、中小型上市公司的对比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6,(1):143-150.

[6]Mc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 1-14.

[7]时勘,王继承,李超平.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评价的研究[J].心理学报,2002,34(3):306-311.

[8]Bonanzas R E.The competent manager: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formance[M].New York:Wiley,1982.12-13.

[9]王重鸣,陈民科.管理胜任力特征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检验[J].心理科学,2002,25(5):513-516.

[10]张雯.企业社会责任与高管胜任力关系实证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2.

[11]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M].朱雁斌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193-202.

[12]王正斌.企业管理创新:从利润到责任[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2):46-49.

[13]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14]迈克尔·波特,马克·克雷默.企业慈善事业的竞争优势[J].吴言译.哈佛商业评论,2003,(2):40-55.

[15]Waddock S,Bodwell C.全面责任管理指南[M].李伟阳,肖红军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16]周祖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五种取向[J].管理学报,2016,13(7):1045-1050.

[17]Carroll A B.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will industry respond to cutbacks in social funding[J].Vital Speeches of the Day,1983,49(19):604-608.

[18]徐尚昆,杨汝岱.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范畴的归纳性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5):71-79.

[19]黄群慧,彭华岗,钟宏武,等.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状况评价[J].中国工业经济,2009,(10): 23-35.

[20]Sternberg R J.A model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wisdom,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synthesize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dership in Education,2005,8(4):347-364.

[21]单孝虹.价值观:现代企业管理之魂[J].理论与改革,2002,(2):91-92.

[22]李伟阳,肖红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新的企业管理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10,(1):114-123.

[23]Porter M E,Kramer M R.Strategy and society:the link betwee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12):78-92.

[24]赵曙明.企业社会责任的要素、模式与战略最新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31(1):2-8.

[25]Nunnally J C.Psychometric theory[M].2nd ed.McGraw-Hill,New York,1978.

[26]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4.

[27]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Executive Competency t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ZHANG Wen,WANG Xin-an
(The Research Center of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Business School,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Xi’an 710100,China)

The diversity of social resource distribution requires enterprises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arious stakeholders needs.It will be an inevitable problem to our enterprises in the future that how to consider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the strategic level and merge it with business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effectively and meet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interest groups.Based on the above background,this paper puts it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cutive competence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management based on 317 questionnaires.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the improvement of executive competenc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nd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management plays a part of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executive competence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xecutive competency;“crustal model of competency”;responsibility management;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F272.7

A

1003-5192(2017)04-0063-06

10.11847/fj.36.4.63

2016-07-23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Q006,2016R04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资助项目(12XGL006)

猜你喜欢
胜任高管公益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公益
公益
公益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