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条件下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2017-07-31 15:58肖瑞婷杨柳关伟
西部金融 2017年4期
关键词:信用评级

肖瑞婷+杨柳+关伟

摘 要:本文分析了对外开放新阶段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评级市场开放对国内评级机构在市场格局、评级质量和金融安全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应对市场开放必须要完善制度、加强合作、注重研发、储备人才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开放条件;信用评级;评级机构

中图分类号:F830.5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4)-0057-03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自贸区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信用评级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也迎来了对外开放的新阶段。2016年12月底,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已将“外资资信调查与评级服务公司”这一项,从限制外商投资的14项产业目录里移除了,这意味着外资评级机构引入中国市场有望松绑。引入外资评级机构,有利于强化国内评级市场竞争,激励国内评级机构规范评级标准,提高评级质量,但同时也对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冲突。因此,研究开放条件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问题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市场开放环境下我国信用评级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信用评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信用评级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影响也日益扩大,但与国际成熟信用评级市场相比较,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用評级业立法相对滞后,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监管部门。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信用评级行业的法律法规,相关的制度规定分布在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保监会等颁布的指导意见或管理办法中,法规分散且层次相对较低。同时,我国金融行业分业监管的现实情况也导致信用评级行业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监管,缺乏统一的监督管理部门,监管重叠、监管冲突或监管真空的问题时有发生,有效的监管体系尚未形成。

(二)信用评级机构发展起步较晚,实力较弱。从总体来看,我国评级机构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业务规模较小,在综合实力上与国际评级机构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产品研发、技术开发、评级结果检验、内控机制等方面还比较落后,市场供给能力有限,品牌化尚未形成;机构之间实力悬殊,在人民银行备案的信用评级机构近100家,但评级业务、收入基本集中在5家主要评级机构,真正具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社会公信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评级机构比较匮乏;从业人员数量较少,专业人才匮乏,业务收入单一,评级收入较少,多数机构经营和生存状态较为困难,尚未建立良好的评级业务盈利模式。

(三)评级机构的影响力不够,核心竞争力不强。国外信用评级机构一般通过差异化竞争树立其核心竞争力,如A.M.Best机构对保险公司评级独树一帜,Lace金融服务公司专长于金融机构评级等。与国际评级机构相比,我国评级机构的规模小、市场化程度较低、评级信息披露不充分,评级结果缺乏检验,主要评级机构的影响力或权威性尚未树立。同时,我国评级机构基本是“通用型”的,不管传统的或者新业务,几乎所有的评级机构都愿意并且能够承接该项业务,评级机构的特色业务、拳头产品不明显,核心竞争力不足。

(四)评级市场间接受国际评级机构控制,缺乏国际话语权。我国五家相对实力较强的信用评级机构中,除大公国际和东方金城外,其余三家已经被外资参股或已与外资评级公司开展技术合作。2006年穆迪拥有中诚信49%的股权,2013年已增至51%,实现了绝对控股;2007年联合资信49%的股权由惠誉拥有且接管经营权;2008年标准普尔与上海新世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培训、研究和评级技术等多领域开展合作。加之,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主要在国内开展业务,虽然也有评级机构试图通过涉足主权评级来切入国际业务,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国际化程度仍然较低。国际评级机构的间接控制和较低的国家化程度导致国内评级机构的话语权严重缺失。

二、市场开放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影响

信用评级市场开放过程中,社会各方对于信用评级的有效需求将逐步增加,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必将迎来一个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有利契机。但是,大量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进入的同时,也必然会对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形成一定的冲突,产生一些影响。

(一)市场开放对我国评级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我国信用评级行业起步较晚,发展初期基本依靠政策的驱动。信用评级市场开放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必将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和参股中资评级机构强势进入,参与评级市场竞争,必将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形成一定的威胁。国内信用评级机构也将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面临生存空间被挤占、行业集中度上升、垄断加剧的市场环境,面临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型压力。

(二)市场开放对我国信用评级质量的影响。市场开放后,随着国际评级机构与国内评级机构的全方位、多角度合作,国际评级机构先进的评级理念、市场化的评级体系以及完善的技术优势将会逐步引入我国评级市场,促进国内评级机构评级理念的转变、评价技术的提升,一定程度上改变国内评级机构较为落后的评级指标和模型,严格评级标准,增强预警功能、提高评级质量、提高国内评级机构的市场声誉,为将来与国际接轨、走向国际评级市场打下基础。

(三)市场开放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信用评级机构不同于一般市场主体,其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对大量信息的掌握,这会对一国经济安全、金融稳定产生重要影响。加之国际评级机构对中国的国情相对比较陌生,是根据一个成熟的或完善的市场经济理念开展评级工作,在评级过程中必然会带来非客观性、非公正性等问题,从而对金融市场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因此,在开放信用评级市场时,更需要在日趋多变的外部环境下有效维护金融稳定,以资本安全为前提控制信用评级市场的开放程度,防范可能发生的信息泄露,保证金融市场稳定,防控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三、市场开放后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应对策略

信用评级业是金融信用服务的重要领域,当前信用评级市场的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必须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确保我国评级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一)完善法律,强化监管,做大做强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鉴于信用评级行业的特殊性,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评级行业的发展,通过完善法律,制定政策与措施,推动国内评级机构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活动,在国际上争取话语权,对外资评级机构进入国内评级市场进行规范,如明确规定外资评级机构不得涉及我国国家安全的经济领域、对外资机构持股中资信用评级机构的持股比例设定上限等。完善政府管理和自律管理相结合的监管体系,明确信用评级机构统一的监管部门,建立信用评级业务的准入、退市制度以及持续监督机制,推进机构整合、兼并和重组,推动建立评级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行业规则和规范、协助立法、人员培训等方面的作用。

(二)放眼全球,加强合作,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走出去奠定基础。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体化、全球化,客观地要求我国信用评级市场既要满足国内需要,又要满足跨国交流合作的需要。因此,应引导评级机构注重国际前沿理论调查研究,前瞻性地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及时关注国际评级市场的需求,加强与国外知名评级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吸收国外最新评级理论和技术,参与主权信用评级的研究和发布,改变我国信用评级业总体发展落后、技术能力不强的现状。实践证明,信用评级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来源于数据、经验及公信力的长期积累,我国评级机构必须放眼长远,脚踏实地,培育自身市场影响力、社会公信力和国际竞争力,参与国际评级体系的变革和重塑,为我国信用评级走出去奠定基础。

(三)发扬优势,改进劣势,积极适应评级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相比较,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具有主场优势,对国内市场环境、宏微观政策、产业及行业发展现状、企业自身情况了解较为深刻,也对评级行业的市场需求、监管政策等更为熟悉。因此,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应积极发挥这些优势,统筹规划、协同发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同时,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也要积极借鉴国际机构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在数据挖掘、评级方法、技术模型、信息采集、服务能力和产品开发等方面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机构的自身素质和评级质量,真正发挥信用评级,树立自身业务特色,真正获得市场的认可和应用,充分发挥信用评级在市场交易中的揭示、预警、定价作用。

(四)加强研发,储备人才,树立核心竞争力。随着评级市场的快速开放,面对研发力量强大、技术人才雄厚的国际机构,我国评级机构将面临日趋严峻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只有把握评级市场的潜在需求,树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真正获得市场的认可和使用,谋求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穆迪、标普和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之所以能够快速顺应国际资本市场发展的步伐,关键在于它们主动加强评级产品研发,扩展评级体系标准的广度与深度。因此,我国评级机构要加强评级技术研发,规划评级产品开发,完善指标设定,建立符合国际市场多元化要求的评级体系;要加大数据库建设,有效整合业务信息、客户需求信息等资源,为提升评级质量提供信息基础;要加强人员建设,注重行业人才的培养,尽快将业务优势转化为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巴曙松,丁波,刘少杰.开放环境下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改革发展趋势[J].农村金融研究.2011,(2):5-8。

[2]冯奇,李孟刚.我国信用评级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J].管理现代化.2013(6):37-39。

[3]郭濂.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比较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1):36-39。

[4]许余洁,邓博文.我国信用评级如何“脱虚入实”[J].金融市场研究,2017,(1):62-72。

[5]杨勤宇,艾群超,张靖雪.本土信用評级机构如何应对我国债券市场开放[J].债券,2015(10):48-53。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redit rating market in the new stage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From the aspects of market structure, rating quality and financial securit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rating market opening up to the domestic rating agenc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such as improving the system,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focusing on R&D and reserving talents and so on.

Keywords: open condition; credit rating; rating agency

责任编辑、校对:党海丽

猜你喜欢
信用评级
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设问题的思考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关于资产证券化中信用评级行为的分析
我国房地产企业信用评级财务指标体系研究
互联网金融征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自然环境因素对绿色债券信用质量的影响
关于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探讨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