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夏琦
(扬州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摘 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成为人们生存的关键。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微信为人们的终身学习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其强大的社交互动功能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学习更灵活便捷;社交和学习相融合,使学习资源更丰富多样;学习者自主学习,使学习更具主动性。但是基于微信的终身学习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终身学习 微信 学习方式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进步,终身学习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媒介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类“微”社交媒介为人们的终身学习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些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教育问题。
一、微信与终身学习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及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基于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手机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入网络生活的大舞台,移动互联网应用向用户各类生活需求深入渗透。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达6.56亿[1]。在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的影响下,传统教育方式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伴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传播,基于移动通讯网络和移动终端的终身学习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微信作为目前最受人们欢迎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无形中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微信的社交通讯、订阅公众号、分享朋友圈三大功能,为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传统教育体制外的终身学习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利用微信的通讯功能,学习者可以组成多人群,群成员既能实时沟通交流,又能分享学习资源,共同学习进步。目前,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都会创建微信群辅助日常教学工作。一般分为家长群、学生群,既方便教育者发布通知、布置作业等,又方便学习者在群内互相沟通讨论,随时和教师、管理者保持联系。除此以外,“一对一”的微信聊天窗口为个别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教育者和学习者利用微信,通过网络可以在异地或同步或异步地进行教学、学习。基于通讯功能,微信在传统教育体系以外,扮演着一间间虚拟教室的角色,教育者和学习者可以自由组建班级,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跨时间、跨地域的教学和学习。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可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强大功能,以及当下网络教育产业的兴起,微信公众号正逐渐被应用于教育领域。无论是教育组织、教育机构还是对教育有兴趣有能力的个人,都开始创建相关教育微信公众号。学习者通过关注、订阅自己感兴趣的公众号,既可接收到公众号管理者发送的各类信息,又可在公众号内与管理者进行互动交流,互相探讨相关知识信息。因为微信公众平台对信息资源容量的限制,平台内的学习资料和信息通常呈现微小化形态,这类学习资料和学习信息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学习者进行碎片化学习。
微信的朋友圈功能既独立于通讯和公众平臺功能,又与二者息息相关。微信用户可将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信息分享至朋友圈,而其微信好友则可在朋友圈浏览该信息,进行点赞、评论或者转发。在教育和学习领域,朋友圈充当“黑板”或者“公告栏”的角色。学习者在朋友圈浏览、评论、分享信息,可以说是一种互相交流、学习的行为。
二、利用微信进行终身学习的特点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使学习更加灵活便捷。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都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学习场所中,以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为学习内容,教师个人进行单向的知识传授。“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受到固定,学习的地点、时间受到限制,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但通过微信平台,人们手中的“手机”成了打开“教室”大门的钥匙,每一位微信用户既可以是“学生”,又可以是“老师”,知识信息的传播不再是单项而是双向的。同时网络将师生之间的距离大大拉近了,即使是地球两端的微信用户也可以进行实时的交流探讨。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基于微信的终身学习,更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生活中的碎片化学习需求,即使在等车、排队等空暇时间也可以拿出手机在微信上学习、阅读。智能终端和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促使学习和新技术相结合,学习者只要在网络信号覆盖的地区,只要手中有手机,就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学习和传播知识信息。
(二)社交和学习相融合,使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多样。
一方面,微信作为当下最受人们欢迎的社交平台,大部分网站和软件都可将站内信息“一键分享”至微信好友或微信朋友圈,微信用户间、朋友圈、公众号的信息可以互相转发、分享,微信用户间的学习资源分享或学习交流既是一种社交行为又是一种学习行为。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教育领域及终身学习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个人或群体进入该领域内,如创建相关公众号、组织线上线下学习等,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知识,还是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几乎各行各业的知识信息都可在微信平台内传播、搜索、获取。微信作为社交平台,其广泛的用户群体及强大的社交互动功能是学习资源丰富多样及传播共享的重要条件。
(三)学习者自主学习,使学习更具主动性。
在传统教学体系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学主动权往往掌握在教师手中。这往往会导致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渐渐习惯被动地接受学习,习惯“填鸭式”教学,进而可能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丧失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很多学习者都视“学校教育”为“受刑”,无论是青少年的在校学习还是成年人的职业培训,只要进入课堂,很多人都会叫苦不迭。但利用微信学习的时候,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学习偏好选择单独学习或“小组”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选择文字、图片、语音或视频的学习素材。学习者之间可以相互沟通交流,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制订专属自己的学习计划,不仅能够提高学习者对学习的喜爱程度,还能够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三、利用微信進行终身学习存在的问题
与上千年的教育史相比,“终身学习”概念的提出只有短短几十载,而微信的产生和发展更是只有5年时间而已。目前,基于微信的终身学习虽然能够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良莠不齐,无法保证学习质量。
目前,移动设备和移动网络的发展、微信功能的不断完善及微信用户群体的不断增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利用其作为终身教育的平台。但微信作为开放的社交平台,其丰富多样的资源中不可避免地会掺杂着垃圾、有害信息。一方面,微信缺乏专业的教育监督和指导机构,对利用微信平台发布信息的个人和机构缺乏严格的审核和管理,导致平台内的信息资源质量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大多数用户难以对传播的信息资源的质量做出辨别,很可能不仅使自己吸收有害的信息,还传播有害的信息。广受年轻人诟病的中老年用户间、朋友圈中传播的虚假养生信息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中老年人有养生的需求,也有学习的意愿,但其较弱的信息辨别能力使其成了营销号和不法分子的“帮凶”,传播了垃圾有害信息。
(二)手机端易分散学习注意力,无法保证学习效率。
科技的发展使得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各式各样的手机软件是智能手机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微信软件便是其中之一。手机成了集工作学习、娱乐休闲功能于一身的重要移动通信工具。所谓基于微信的终身学习,其实可以说是基于手机终端的终身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在封闭的教室环境内,在固定的时间段进行有计划的学习。利用微信进行学习时,学习者是“暴露”在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中的,短信、电话和其他娱乐软件都会成为打扰学习者专心学习的因素,甚至于微信平台内部的一些功能,如游戏、购物等,都会分散学习者的学习注意力,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如果学习者自控力较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学习效率将会更加低下。
(三)搜索信息具有一定难度,无法快捷获得学习资源。
微信作为社交聊天工具,其外显的基本功能是通讯和社交,大部分用户使用微信的最初目的也仅仅是社交。终身学习平台可以说是随着微信软件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可以说教育和学习是微信的一种内隐功能。在微信内隐的学习功能下,其内含的学习资源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导致用户无法快捷、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无论是作为学习小组的多人聊天群还是朋友圈内的信息共享,都是建立在“微信好友”的前提下的,如何寻得志同道合的学习好友、如何进入聊天群加入学习群组,对于有特定学习需求的微信用户来说都是不小的困难。此外,虽说微信用户在公众号内可以通过导航、“回复关键字”等途径获取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到自己感兴趣的公众号、如何准确快捷地搜索到有关自己所需信息的公众号,这在微信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是不小的问题。
四、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一方面对人们的终身学习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了途径。微信作为当下最受欢迎的手机社交软件,其强大的功能为人们的终身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基于微信的终身学习毕竟只是新兴的学习方式,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寻求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hlwtjbg/201608/P020160803367337470363.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