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变形技巧教学

2017-07-29 21:21林小玲
学周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教学技巧学习能力小学数学

林小玲

摘 要:能够学习并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学生们才可以去接触到更深入的数学内容,这不仅是数学学习的开始,更是影响着学生对后来学习的热情、兴趣以及学习的吸收能力。小学生年纪小,难以管理,却想法天马行空,行为热情活泼,使得教师的教学技巧面临巨大考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技巧;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5-011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5.073

一堂课四十分钟,并不短,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将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很难吸引学生。事实证明,教师如果能够加大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多地交流,尽量结合多种教学方式,使课堂上的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敏捷。但是,这不代表教师要完全听从学生,其实,这更是一种对教师能力的考察,如何有效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等。从而,新时代的教师就将创新和有效作为标准,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和课程安排。

一、联系实际,使课堂变得有趣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在心情欢快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那么,学生学习也是如此。怎么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怎么让学生积极地对待学习,这是现代的教育需要改进注意的地方。而如何做到这两点,一个活跃的正向的课堂气氛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例如,有一道数学上的应用题是这样的:小明和小红的行走速度分别是两千米每小时和三千米每小时,那么,两个人经过四小时的行走距离多远。这是一道中规中矩的应用题,难度也不大,解题方法也很清晰,预期中应该会有较多的人回答出来,然而,在实际的解答中,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只有一部分的学生能够得出结果,还有一部分学生无法进行计算和解答,那么,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接下来,教师换了一个问题,喜洋洋和懒洋洋在赛跑,两者的行走速度分别是两千米每小时和三千米每小时,那么,两个人经过四小时的行走距离多远。忽然,课堂上就炸了锅,大家都发出了热烈的讨论,各自有自己的想法,距离远近都有人说,为了提出切实的依据,学生们开始进行计算,这时候,教师再加以简单的引导,学生们就这样在自己的发现中学会了这种题目的解答和计算。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这两个问题的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后者将学生们感兴趣的动画主角引进题目中,激发了学生们的热情,集中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将学生们都引入到如何解决问题上来,而且,用学生们热衷的卡通人物举例,不仅仅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课本上,解放了学生的天性,也更加利于学生的自主思考,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也更加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是一种双赢理念的体现。

二、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

创新,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创新,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也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利于塑造学生的数学思维。我们都知道,在数学的学习中,会做很多的习题,但是,题目是做不完的,那么,举一反三的能力十分重要,通过一道题目的解决能够对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有所思考,这也是创新的体现!再比如,某一段公路的长度达到了一千两百米,现在打算让清洁工甲来打扫,假设他打扫的速度是六十米每天,那么,总共需要多长时间才可以打扫完成?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十分顺利,很快就得出了答案,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也为了学生对这一类型问题的掌握,教师要请他们自己编一道相似的习题,数字可以不变,而形式有所改变,把清洁公路换做司机开车,换做学生写字,换成木匠做工,换成工匠搬砖,换成各种各样的事情,同学的想象力都很丰富,在这种改变中学生对于这种类型的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不仅仅是这一道题目能够解决,更是理解了问题的本质,以后遇到相似的题目就不用担心了。就这样把创新性带进课堂中来,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巩固。

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事实上,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不但会让学生感到厌烦,产生抵触情绪,也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真正的教学目标,再加上小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对小学生的教育更加不适用。实际教学中,我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一个教学案例。这是一道数学计算题,是几个数连加的计算题:23+86+35+14+65+77=?我问学生们是否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时候,大部分学生都开始拿出笔不断地进行计算,而有少部分学生则很快地得出了答案,我大概了解到,已经得出答案的学生找到了更加便捷的计算方法,头脑灵活,善于思考,而加紧计算的学生脑子就不太会转弯,不太注重思考,思维比较僵化,这是不太可取的。但是教师的职责就是解放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学会用更加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也大大有利于今后的学习。我让已经得出答案的同学不要公布答案,而是让他们写下来,并且规定大家都不许说出答案。其实,这时候,不能说穿,否则其他的学生就不能很好的把握这个问题的解答,不能够有预计的效果。我摊开双手,问同学们一共有几个手指,同学们大声地回答:十个。然后,我按下四个手指,问还需按下几个手指才能变成拳头,同学们大声地回答:还要按下六个。这时候,我看到又有几个同学在本子上写下了答案,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我看时候已经差不多了,就问50加 50 等于多少?同学们下意识地就给出了正确的答案。这时候,很多同学都已经明白了,我再问有几个同学得出答案的时候,举手的学生已经是大部分了。我知道,我已经达到了我想要的结果。我再提出了几个类似的计算题,同学们也可以很快做出解答,这类问题已经不再是他们的难题。

小学数学在我们的数学学习的生涯中,起到的是奠基的作用,给我们带来数学上的启蒙,对于我们以后建立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和能力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联系实际,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可以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们学会利用数学知识,去观察社会,分析社会,更加具有创造性。同时,将实际生活引入数学课堂,也可以让课堂氛围更加真实鲜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陳美琳.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2] 李吉林.为儿童快乐学习的情境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3(2):3.

猜你喜欢
教学技巧学习能力小学数学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探讨计算机网络课程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的方式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