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红军的组建与各部沿革

2017-07-28 10:23张化民杨建邦马凯
延安文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警备政委骑兵

张化民 杨建邦 马凯

今年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及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也是清涧起义90周年和红26军及前身红军陕甘游击队、红27军前身红军延川游击队创建85周年。西北根据地“是由谢子长、刘志丹等领导的红26军和红27军经过多年艰苦战斗创建的。”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以后又先后由西北的红军游击队组建了红28军、29军、30军及独立第1、2师和陕甘宁独立师。西北红军的各部,在战争年代,为共和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和平建设年代,是共和国的钢铁柱石,保卫着祖国的和平发展。一、西北红军的组建1927年10月12日的清涧起义和1928年5月的渭华起义,开始了西北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以谢子长、刘志丹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探索在西北创建人民军队的道路。1931年5月初,根据中共北方局的指示,在山西特委(书记刘天章)的领导下,从军阀高桂滋部调来具有作战经验的杨重远、拓克宽、吴岱峰、周维仁、李成兰、胡廷俊、陈玉清、白树梅、田有莘、曹鸿北等二十余位地下党员;从太原兵工厂调来尹子安、安世仁、安茂林、马佩勋等十余位地下党员;陕北特委谢子长派阎红彦、白锡林、董金支、王俊杰、李素云、胡廷壁、张免枝、李发荣、杜鸿亮、张琪、寇世仁、张继忠、李秉彦等十余位地下党员到山西,于1931年5月上旬,在山西隰县辛庄(现属交口县)组建了我国西北地区第一支红军部队: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简称晋西游击队)。大队长拓克宽,政委黄子文(北方局派),副大队长阎红彦、吴岱峰,总支书记杨重远。1932年1月初,刘志丹领导的南梁地方武装和阎红彦、杨重远、吴岱峰领导的晋西游击队及其收编的商贩武装陕北支队,在甘肃正宁县柴桥子村改编为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总指挥谢子长,副总指挥刘志丹,参谋长杨重远。1932年2月12日,在正宁县三嘉塬细嘴子村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谢子长(后刘志丹、阎红彦、谢子长),政委李杰夫兼队委会书记(后李艮),参谋长杨重远。12月24日,在宜君县转角镇,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第2团,军政委兼第2团政委杜衡,团长王世泰,参谋长郑毅(后刘志丹)。1933年11月8日,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第42师,师长王泰吉(后刘志丹、杨森),政委高岗(后杨森、高岗、谢子长、张秀山),参谋长刘志丹,政治部主任黄子文。在中共陕西省委、陕甘边特委、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下,红军陕甘游击队及红26军,经过寺村塬、照金、南梁三个阶段,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到1935年9月,红26军发展到近3000人,游击队1000余人。1932年3月12日,共产党员刘善忠、共青团员高朗亭等4人,夺取民团步枪6支,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延川游击队。后先后更名为西北先锋队红1支队、中国工农红军陕北9支队、陕北1支队,队长刘善忠(后高朗亭、强世卿、白德胜、李胜堂等),政委高朗亭(后杨重远、李成荣、魏武、任志贞、刘清山、贺晋年等),在中共陕北特委领导下,开始了陕北的游击战争。1934年初,西北军事特派员谢子长回到西北,推动西北革命形势迅猛发展。1934年7月8日,在安定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谢子长(后贺晋年),政委郭洪涛,参谋长贺晋年。1934年9月,撤销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把第1、2、3支队组建为陕北红军独立师第1、2、3团。1935年1月,陕北红军第1、2、3团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7军84师,师长杨琪(后贺晋年),政委张达志。在中共陕北特委、谢子长、郭洪涛、马文瑞、马明方等领导下,红27军和陕北各游击支队创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包括神府革命根据地)。到1935年9月,红27军发展到2700余人,游击支队25个4000余人,赤卫队20000余人,共产党员20000余人。1935年2月,陕甘边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一起形成西北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时期我党硕果仅存的唯一根据地、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及抗日战争的出发点。1935年9月18日,长征到陕北的红25军与西北红26、27军合编,成立红15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丹,政治部主任高岗。红26军改编为第78师,师长杨森(后田守尧、韩先楚),政委张明先(后张达志、崔田民)。红27军改编为第81师,师长贺晋年,政委张达志(后张明先、李宗贵)。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1月,红78师随同红15军团编入红1军团,红81师归总部直接指挥。1935年12月以后,中央先后把陕北省的游击队整编为红28军,军长刘志丹(后宋时轮),政治委员宋任穷,下辖第1团(由绥德、吴堡战斗团编成)、第2团(由米西游击师编成)、第3团(由清涧红4团编成),共1200余人。不久,又成立了第5团。陕甘省中宜、延安、宜川、富县独立营和韩(城)郃(阳)游击队整编为红29军,军长肖劲光(后谢嵩、李仲英),政委朱理治(后甘渭汉)。陕北红军独立团与陕北黄河沿岸的几个县独立营整编为红30军,军长阎红彦,政治委员蔡树藩。关中特区的游击队整编为独立第1师,师长白志文,政治委员李宗贵。神府特区的红27军84师第3团扩编为独立第2师,师长王兆相,政委张秀山。29军一部及曲子、环县、豫旺(后改定环)、豫海、赤安、固北、安边、定边、盐池等地方武装成立陕甘宁省军事部及陕甘宁独立师,军事部长肖劲光(后王世泰),独立师师长姚喆,政治委员黎林。1936年12月15日,红81师恢复为红27军,军长贺晋年,政委王平。抗战爆发后,红78师(原26军)、28军、独立第2师1、2团和15军团骑兵团分别编入八路军115师、120师和129师,东渡黄河到敌后方抗战;红27、29、30军及独立第1师、第2师3团、陕甘宁独立师等其它部队则编入八路军留守兵团,保卫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二、西北红军各部沿革在长期的战争岁月及建国后,部队多次打乱原编制进行重新组建,现在很多部队已经很难找到去向了。能够查到的西北红军的传承部队有以下几支:1、从红78师到39军116师、117师1937年8月,在陕西三原,红15军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红78师分编为第687团第2营和第688团第2营。平型关战斗中,687团2营首先冲下峡谷隘口附近公路,切断公路,率先攻入公路,截断日军退路,并且打退了数倍于己的灵丘增援之敌,对围歼敌人起到了重大作用,引起115师师长林彪和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的注意。12月,根据十八集团军总指挥部命令,以原红78师的人员组建689团,团长韩先楚,政委崔田民(一个连仍在688团)。1940年6月,689团改称八路军4旅9团。1941年“皖南事变”后,4旅9团奉命改编为新四军10旅29团。1942年底,10旅兼淮海军分区,29团全部地方化,与淮海区地方武装组成了10旅兼淮海军分区的4个支队。1945年4月,10旅第2、3支队组建新四军独立旅(其中有原红26军3个连)。1945年8月10旅免兼淮海军分区,恢复10旅建制。8年抗战中,由红78师改编的部队转战于华北、华中、华东大地,参与了晋察冀、冀鲁豫、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新四军第3师第10旅(原红15军团)歼敌日伪军3万余人,从1937年8月三原改编时的两个团6200余人,发展到9000余人,向师(纵队)及上级单位先后输送2万余训练有素的指战员。新四军独立旅歼敌日伪军万余人,部队也由三原改编时的4个红军连队(3个红78师连队)发展成为一支有6000余人的主力部队。1945年10月,10旅、独立旅在新四军第3师编成内进军东北。1945年11月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第10旅、独立旅。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10旅、独立旅。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5师、第6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5师、第6师。5师是“东北解放军12个纵队36个师中表现和成绩最突出的,最有朝气的1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能猛打猛冲猛追三猛著称,善于运动野战,攻击力亦很强,为东北头等主力师”;6师“历史较短,老骨干少,战斗作风稳,吃苦耐劳精神很好,善于防守”。1948年11月11日,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5师和第6师分别改称116师和117师。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三下江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辽沈、平津、广西战役等。四年的解放战争中,116师作战数百次,歼敌8.6万人,涌现出全国著名的舍身炸碉堡英雄梁士英。117师作战200多次,歼敌6.1万人。1950年10月,39军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五次战役。抗美援朝的云山战斗是116师的经典之作,重创美开国元勋师骑1师,开创了中美现代陆军首次交锋的胜利。第116师于1950年12月4日和1951年1月5日先后解放平壤、汉城。116师共参加大小战斗285次,毙伤敌1.0436万人(美军5521人,伪军3770人,英军694人,加军451人),俘敌642人,缴获飞机4架,击毁击伤敌机94架,收缴和击毁击伤敌坦克106辆、汽车295辆。117师在横城战斗中歼灭美2师9团两个步兵营、—个榴掸炮营和韩8师近两个团,毙伤敌850余人,俘敌2500余人,其中美军800余人,创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个师在一次战斗中俘敌最多的战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117师共作战200余次,歼敌1.6万余。116师和117师分别于1953年4月和7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16师、第117师番号。1961年1月,116师被确认为全军首批十大战备值班师之一。1984年4月改编为机械化步兵师,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9集团军机械化步兵第116师,为我军主力王牌师,全军重点建设部队。现辖第346团、347团(原红78师)、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117师1984年4月改编为乙种摩托化师。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9集团军步兵第117师,执行北方乙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1989年6月117师349团执行特种警备团编制。1996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117师,现辖武警第349(有3个红军连源于红26军)、350、351、700团。2、从延川游击队到“红军师”——11师1937年8月,陕甘宁军事部改编为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红27军、独立第1师改编为120师辎重营、炮兵营、特务营;红29军、陕甘宁独立师合编为129师特务营、工兵营。10月,120师辎重营、炮兵营、特务营、129师特务营、工兵营又改编为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第1、第2、第5、第7团。1942年底,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改编为警备第3旅旅部,下辖警备第7团、第8团、第9团(由原警备第1团、第5团和边保第2团、第4团编成);385旅下辖警备第4、第5团(由原警备第2、第7团改称)和770团。两旅同时分兼三边、陇东军分区。1944年11月7日,770团(欠第3营)开赴抗日前线,脱离385旅建制(3营编入5团,770团主力后为中原1纵2旅5团)。1945年6月,两旅又抽调600余名干部开赴冀、热、辽地区。抗日战争中,两旅一直守卫在陕甘宁边区,参加了黄河河防、剿匪和大生产运动,涌现出强全义、张治国、郝树才等边区劳模,完成了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光荣任务。1946年4月,385旅和警备第3旅合编为警备第3旅,下辖第5团、第7团、第8团(由原警备第4团、第5团、第7团、第8团、第9团改编)。1947年9月21日,警备第3旅编入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1949年2月,警备第3旅改编为第一野战第4军第11师,原辖各团依序改称为步兵第31团、第32团、第33团。在解放战争中,步兵第11师转战陕甘宁三省区,参加主要战役战斗82次,歼敌36000多名。兰州战役,老31团基本全团打光,团长王学礼牺牲。涌现出全国战斗英雄马宜生、田占德、丁兴发、吴德仁等英模。30团荣获第一野战军“长攻善守英雄团”和第2兵团“能攻能守英雄团”称号。31团荣获第一野战军“真正顽强英雄团”和第2兵团“勇猛顽强英雄团”的称号。全国解放后,1952年6月,4军撤销,11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1师,撤销33团建制,将军炮兵团、10师30团和29团3个营编入11师。师辖30、31、32和炮兵团。1956年至1958年,11师南下甘南平叛,歼敌22000多名。1959年3月,11师奉命紧急进军西藏,参加平息西藏叛乱,歼叛匪1万7千多名,受到了三总部的多次通报表扬。1962年10月,对印自卫反击战,11师部队经过七天五夜强行军抄敌后路。给所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王牌部队”印军第4师以歼灭性打击,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评价:“古今中外谁都怕抄后路,这次还击战,主要是11师跑到它后面去了。”1967年,11师31团在亚东中锡边境地区,英勇反击了印军武装入侵,保卫了祖国的领土。1985年,11师扩编为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由原辖4个团扩大建制为6个团(步兵31团、32团、33团,炮兵团、高射炮兵团、坦克团)。1988年12月7日,兰州军区党委作出决定,确认步兵11师为“红军师”。步兵11师由延川游击队的4个人6支枪成长为“红军师”。2014年4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参观11师师史馆时,叮嘱部队领导,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3、从神府特务队到红军铁甲旅1933年10月8日,中共陕北特委委员马文瑞和中共神木南乡区委书记贾怀光,在神木温家川组建成立了仅有7名队员、4支枪的神府特务队,队长李成兰,政委王兆相。11月,改编为陕北红军游击第3支队。1934年9月,改编为陕北红军独立第3团。1935年1月,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7军84师第3团。1936年8月,扩编为中国抗日人民红军独立第1师,师长王兆相,政委张秀山,后改为独立第2师。神府红军创立了神府苏区。抗战时期,1937年7月,独立第2师改编为八路军120师工兵营,近2000人。10月,改编为八路军120师警备6团,团长王兆相,政委张达志。1、2营开赴晋西北,对日作战;3营留守陕甘宁边区。1940年5月,开赴晋西北的警6团改编为120师独立第2旅第6团。1940年11月,晋西北军区成立,120师独2旅兼任晋西北军区第2军分区,第6团改番号为第9团。1942年9月改称第120师独2旅兼晋绥2分区9团。1945年4月,调入晋绥军区塞北军分区第9团。转战于晋绥塞北,为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2月,改编为晋绥野战军独立第3旅9团。1949年3月,改编为第一野战军第3军第8师第24团。参加了攻占集宁、大(同)集(宁)战役、运城战役、太原战役、扶眉战役、陇东追击战役和兰州战役。为解放山西和大西北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6月至1951年11月参加了河西走廊剿匪,基本上肃清了河西走廊的土匪特务,稳定了当地的社会秩序。1952年8月,24团调归1军建制,称1军2师第24团。1953年1月,改编为坦克自行火炮第207团。1955年3月,调入朝鲜中部的谷山、新溪地区,担负海防备战任务。1958年9月,交防回国。1968年10月,坦克自行火炮第207团转隶坦克第11师。1969年9月,全军统一坦克部队番号,改称坦克第42团。1998年,改称装甲第42团。1998年改编为54集团军装甲第11旅第42团,为全军装甲兵部队惟一的红军团。在1975年、1998年和2016年的抗洪抢险斗争中,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从7个人4把土枪的神府特务队,发展成为现在的红军铁甲旅。4、来自红28军的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1937年8月,红28军缩编为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2营及716团侦察连。716团2营有4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全营700多人。营长陈仿仁,副营长黄新义,教导员王再兴。1937年9月28日,以716团2营为骨干扩编为900余人的雁北支队(旅),宋时轮担任支队长兼政委。雁北支队有34大队、36大队、骑兵大队及独立营,同日军进行了百余次战斗,歼灭日军200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390多辆,创建了雁北抗日根据地,队伍由初到雁北时的900余人,发展到近2000人。1938年5月,宋时轮率领雁北支队与晋察冀军区的邓华支队会合,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委。雁北支队改编为第12支队、骑兵大队和独立营。1938年冬,第4纵队改为冀热察挺进军。1939年9月由34、36大队及骑兵支队改编为晋察冀第9团。创建了平西和冀东抗日根据地。1944年1月,改编为晋察冀军区机动旅9团,开赴陕北。1944年秋,晋察冀军区机动旅改编为陕甘宁晋缓联防军教导第2旅,旅长黄永胜,政委邓华。1945年9月,教导1、2旅抽调部分部队,开赴东北、华北。留下的部分部队改编为教导旅,旅长兼政委罗元发。9团编入教导旅第2团。1947年3月,改称西北野战兵团教导旅。1947年7月,改称西北野战军教导旅。1947年10月,改编为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教导旅。1948年5月,教导旅在西府战役中损失很大,“全旅只剩下三百余人。”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第16师,2团改称47团。1953年5月,第16师改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5师。在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在参加阅兵的以英模部队命名的方队中,第6个出场的“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第1集团军机械化步兵第1师第3团3营7连,又被称为“尖刀七连”,就是716团侦察连。在忻口会战中,716团接连两次在雁门关一带伏击日军车队,先后歼灭日军500余人,击毁汽车30余辆,袭扰并一度切断了交通运输线。716团侦察连在战斗中英勇作战,战绩突出,被授予“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荣誉称号。716团侦察连随716团参加了创建晋绥抗日根据地和稳定和鞏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358旅716团侦察连随358旅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隶属晋绥野战军、晋绥军区第1纵队、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第1纵队、西北野战兵团第1纵队、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1949年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1军第1师。参加了保卫陕甘宁边区和解放大西北的所有战役。该连除被授予“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外,建国后分别被武汉军区、昆明军区授予“夜老虎连”“尖刀七连”荣誉称号。连队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两次,集体二等功5次,连续多年被上级表彰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5、红30军和陕甘边红军游击总指挥部的传承部队1933年3月8日,陕甘边区特委决定成立陕甘边区游击队总指挥部,李妙斋(后吴岱峰)任总指挥,习仲勋任政委。红军时期,先后改名为陕甘边红军游击队第3路总指挥部、陕甘边南区游击队总指挥部、关中特区军事部。1937年8月,红30军改编为八路军129师炮兵营。10月,129师炮兵营改编为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第3团,团长阎红彦,政委杜平。1939年12月,成立了警备第1旅。旅长文年生,政委阎红彦,下辖警备第3、8团(原红9军团),调防关中地区。1941年8月,关中保安司令部1、3两团(原关中特区军事部领导的红军游击队)和警备第4团(原红74师)编入调守关中的警备第1旅。1943年1月,警备第1旅整编,和关中军分区合并,警3团编散(红30军的传承部队以后去向不明),有2个营编入以原警8团为主新的警1团;一部编入以原警4团为主新的警2团;关中保安1、3两团合并为新的警3团。1944年10月,警2团由陈先瑞率领开赴豫西,组建豫西抗日游击第3队(原警3团人员留在警1旅)。1945年7月,警1团由文年生率领,编入八路军南下第3支队,开赴河南新安地区。警1旅改编保安部队为新的警1团,整编属县保安中队为新的警2团。1947年9月,警备第1旅编入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1949年2月,警备第1旅改编为第一野战第4军第10师,原辖各团依序改称为步兵第28团、第29团、第30团。在解放战争中,步兵第10师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宜川、西府、陇东、荔北、陕中、扶眉、兰州等重要战役战斗。1952年6月,步兵第10师部分部队编入第11师。1952年7月,步兵第10师直属机关(起源于陕甘边区游击队总指挥部)和部分部队在陕西省泾阳正式组建炮兵第10师师部及炮兵第3团(由步兵第29团机关和直属队组建)。1952年12月,炮3团调归高炮第66师。炮兵第10师师部和驻东北军区炮兵第45、46、32团在辽宁海城合编为新的炮兵第10师,为中央军委预备炮兵师,归东北军区炮兵领导。1958年7月,调归沈阳军区建制。1983年1月,划归陆军第68军。1985年9月,炮兵第10师改为沈阳军区直属炮兵师。1992年10月,转隶陆军第16集团军。2003年11月,炮兵第10师撤销番号,整编为陆军第16集团军炮兵旅。而高炮第66师于1983年2月,编入第60军。1985年,第1军和第60军合编为第1军,高炮第66师合编为第1军高射炮兵旅。1992年改编为第1军炮9师团建制。文年生率领的八路军南下第3支队中途改道挺进东北。1946年1月,和当地部队合编为热辽纵队第22旅。1946年4月,改编为冀热辽军区独立第27旅(后改称独立第18旅)。1947年8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23师。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134师。1952年10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134师。6、从西北抗日同盟军骑兵大队到步兵第8师1932年1月初,西北抗日同盟军骑兵大队在甘肃省正宁县北柴桥村成立,2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大队长强龙光。12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红26军第2团骑兵连。1933年11月合编为红26军骑兵团。1935年9月,改编为15军团直属骑兵团。11月骑兵团调离红15军团建制,编为军委直属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骑兵第1团。1936年7月1日,15军团手枪团与骑兵连合编,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骑兵第3团。在谢子长、刘志丹、徐海东的直接领导下,30人的骑兵大队逐步发展成为两支正规的骑兵团,骑兵部队先后毙俘敌15000余人。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骑兵第1、3团分别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骑兵营和第129师骑兵营。1937年9月3日,120师骑兵营编为留守兵团骑兵团,团长孔令甫,政委马泽迎。1943年3月,留守兵团骑兵团、保安骑兵团、359旅骑兵大队之1、2中队,合编为陕甘晋绥联防军骑兵旅。1937年8月,129师骑兵营东渡黄河抗日。1938年2月,129师骑兵营改为骑兵团。抗日战争中,129师骑兵团纵横驰骋于整个冀鲁豫战场,大小数百战,歼灭日伪军一万余人,被誉为“冀鲁豫平原上的红色哥萨克”。1945年9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骑兵旅、绥蒙军区骑兵2、3团在商都地区合编为绥蒙军区骑兵旅。11月,129师骑兵团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7纵队直属骑兵团。1947年3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7纵队合编为第1纵队,骑兵团改隶第1纵队指挥。1948年秋,绥蒙骑兵旅编为晋绥野战军第8纵队骑兵旅。1949年3月,晋绥野战军第8纵队骑兵旅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1师。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骑兵团整编为河南省军区骑兵团。解放战争时期,骑兵第1师各部队共歼敌21270余人,俘敌13970余人,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1952年5月,骑兵第1师、骑兵第3师、河南省骑兵团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1师。骑兵第1师曾两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批示表彰,先后参加了开国大典及3次国庆阅兵。1952年11月,骑兵第1师改隶西北军区建制,开赴甘、青、川边执行平叛剿匪。骑兵第1师经大小战斗417次,歼灭叛匪15189名,受到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表彰。1962年8月移防新疆。1964年8月11日,骑兵第1师除留骑兵第3团外,其余按陆军步兵南方甲种师编制,使骑兵第1师由单一的骑兵部队扩编为步、骑混编的骑兵师。1969年9月16日,骑兵第1师改番号为陆军第8师。1985年11月,整编为新疆军区步兵第8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下辖步兵第22团、步兵第24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7、从秀延、米西红军游击队到坦克第3师1935年2月,在安定玉家湾区柳树沟村成立了秀延县苏维埃政府,辖区有现在的子长、清涧、子洲和横山交界区,相继在各区成立了红军游击队。1935年8月,中共米西县委、米西县革命委员会成立,辖区有现在的子洲、绥德、米脂和清涧交界区,相继在各区成立了红军游击队。1937年11月,八路军后方留守处组建绥德警备区,司令员陈奇函,政委郭洪涛,统辖陕北秀延12区红军游击队、米西红军基干游击队、米脂警卫队、吴堡保安大队、河防游击队、清涧警卫队、清涧保安大队和佳县河防游击队等地方武装。1939年10月,八路军第120师359旅兼绥德警备区,359旅长王震兼任绥德区司令员和政委。1942年10月,绥德警备区转隶陕甘宁联防军建制,晋绥军区独立第1旅兼绥德警备区。独立第1旅副旅长王尚荣任司令员,中共绥德地委书记习仲勋兼政委。1945年7月,绥德警备区由抗大总校兼管,校长徐向前、政委李井泉分别兼任绥德警备区司令员和政委。1945年8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重新组建绥德警备区,并改称绥德军分区。1946年11月,绥德军分区(司令员吴岱峰)在所辖三个营(米脂、佳县、子洲独立营)的基础上,扩编组建警备第4、第6团。1947年4月,绥德军分区组成前线指挥部,率警备第4、第6团,划归西北野战军指挥。1948年6月,绥德军分区机关、直属队及所辖警备第4、第6团改编为陕甘宁边区警备第2旅,并兼绥德军分区。1949年8月,陕甘宁边区警备第2旅改编为西北军区独立第1师。解放战争其间,西北军区独立第1师先后配合华北军区第1兵团和西北野战军在陕北北线作战,保卫陕甘宁边区,参加了沙家店、榆林、绥北、晋中、太原、宁夏战役,作战百余次,共歼敌10332人,缴获各种火炮294门。1950年11月8日,以西北军区独立第1师为基础,在吉林省四平市组建坦克第3师。1951年3月21日,坦克第3师改称战车第3师。1952年6月17日,战车第3师入朝。1953年3月24日,志愿军战车第3师改称志愿军坦克第3师。1954年春,志愿军坦克第3师归还东北军区装甲兵建制。1955年2月11日,东北军区改为沈阳军区,坦克第3师隶属沈阳军区装甲兵建制。1983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坦克第3师划归陆军第39军建制。1998年10月16日,坦克第3师改称装甲第3师。2011年装甲3师裁编为装甲3旅和机械化步兵202旅。注:本文所涉内容的时间下限,为最新一轮军改之前。endprint

猜你喜欢
警备政委骑兵
骑兵政委 邓永耀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骑兵之败
用忠诚和担当警卫中共中央——中央警备团与开国大典
蒙古骑兵,所向无敌
新时期企业采购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
出入在糖果店里的政委解风
政委何方礼的三种身份
南京军区召开警备工作会议
“老政委”情满崔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