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017-07-27 13:59甄颖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班级管理教师

甄颖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将心理辅导引入班级管理,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

关键词:心理辅导;班级管理;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97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重视。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当今社会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其中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多达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表现出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现象。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杜威曾说:“如果对于个人的心理结构和活动缺乏深入的观察,教育的过程将会变成偶然性的、独断的。”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将心理辅导引入班级管理,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

一、班级管理忽视心理因素的现况分析

当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忽视学生心理因素的情况还普遍存在。有些教师把学生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当作“思想政治”问题来对待,未能从心理学角度正确地看待教育对象,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工作。例如:有的学生性格沉默孤僻、不爱合群,教师对这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缺乏集体观念,对班级不够关心,和不团结同学”等,实际上问题的根本可能只是因为自卑而已。另外,班主任在进行道德灌输的时候,忽视了每个受教育个体的心理状态,尤其忽视了对不平衡心理状态的疏导,不能使之处于乐于顺应主流规范的常态。其实,学生中存在的厌学,与同学、师生的关系紧张,处事偏激,早恋等问题,都是因为心理问题所引起的。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应注意区分问题的关键到底是思想品德问题还是心理健康问题,再根据性质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心病还需心药医”,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在班級工作中开展心理辅导,是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的合理的扩展与延伸,它使德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发展。

1. 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心理辅导为有效地实施德育准备了基础

第一,它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心理背景,打好了心理基础。第二,通过心理辅导发展起来的自我调整等能力,本身就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生如果只会在较高层次上实现正确的价值定向,而缺乏适应日常社会生活这样一些基本层次的做人本领,则他的政治方向、思想倾向因缺乏坚实的心理基础而终究会落空。

2. 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心理辅导为提高德育成效提供了新途径。

首先,实施心理辅导促使我们自觉地学习与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服务于学校德育工作。第二,借助心理测验及其他测评工具来客观了解学生个性及发展趋势,使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第三,心理辅导强调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不必担心教师的嘲笑和指责,敢于敞开思想,这就大大减少了思想工作的阻力,为学生接受德育影响准备好了充分的内部条件。

三、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辅导的方法

在班级管理中,成功的班主任懂得像经营家庭,关心子女一样体察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动用心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培养;运用心理输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消费、交际、择业、危机等方面的指导。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有做主人的感觉,容易形成上进的,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心理辅导的基础

几乎所有的辅导理论都承认,师生关系是决定辅导成败的首要要素。师生关系对辅导改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师生关系本身就有治疗作用,其二,师生关系是其他改变因素的“传送带”和支持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做好以下几点:

(1)尊重、真诚、理解

许多实验研究也证实,倘若教师能够成功地建立起一种充满信任、理解、真诚、关爱、尊重、宽容、接纳、自由和托付感等成分的关系气氛,那么即使不考虑特别的辅导理论和技术,也能对学生有好的辅导效果。

尊重、真诚、理解是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关系时的一种主观态度。表现在教师不以长者、居上者身分自居,承认在辅导过程中双方有同样的权利,学生有权接受或拒绝你,有权反驳甚至批评你,他有决定自己的选择的自由。教师能够理解他们,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误,在心底里承认自己并不比学生优越。具有这些态度,就是平等。就是要求教师放下种种角色面具(如教师、长者等),以自己本来的个人面貌出现于辅导关系中。

(2)同感理解

教师应胸怀坦白,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会、认识学生的观念和行为,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暗。教师应放下自己的参考系,“用当事人的眼睛看世界”,去体察对方的心情,即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对学生感同身受。但仅仅产生同感还不够,还要将你的同感有效地传达给学生,才会产生辅导效果。

(3)接纳与积极关注

教师面对受辅者要有一种温情的关切之感,这种关怀是无私的,不指望回报的,是一种喜欢他、想要为他做点什么似的感受。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在感情上无条件接纳。例如,千万不要对学生说诸如:“你怎么老是给我添麻烦”“你无药可救”这些话。而像“你今天虽然扰乱了课堂纪律,但老师相信你决不是故意与老师作对,老师相信你是一个好孩子,对吗?”这种话就值得提倡。

2. 利用班会课进行集体心理辅导

优秀的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很擅长利用班会课进行针对性强的集体心理辅导。形式有专题讲座和心理训练课等,前者适合于学习方法的辅导;后者有助于全体参与解决某个情绪、行为问题。

例如: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智力的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开展“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定了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制定了系列监督机制,并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3. 通过开展活动进行针对性强的心理辅导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師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开展“我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共同创作班歌,唱班歌,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撰写与讨论,让学生与兄弟班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篮球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团结、互相关心和帮助,整个班集体形成较强的凝聚力。

4. 笔谈——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

笔者发现,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有时笔谈比面谈更行之有效。笔者在开学伊始就让每个学生制作一本“交心本”,要求字数、内容不限,一周与笔者交流一次,刚开始学生并不习惯,东搬西凑或词不达意,渐渐地,学生敢说悄悄话、知心话了,每次与他们的交流都是一种心灵的对话。曾经有这样一个女生,成绩优异,能力强,却过于要强,斤斤计较,一次在“交心本”中她谈到自己竞选班长落选后颇多微辞的看法,笔者随即也在交心本中写了一封诚恳的回信,其中信的末尾笔者是这样写的:“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不在于职位的高低,只有承受得起失败的人才可能赢得真正的人生,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得失,然而与年龄不相称的衡量得失实在是最大的悲哀。”此后,这个女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爱计较的毛病也收敛了不少。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笔谈还是面谈,都要注意保密性原则,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5. 善于捕捉学生内心的闪光点

《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没有什么都不行的学生,问题在于教师站在什么角度看,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表扬的话要适时、适度,批评的话要既婉转又有的放矢。如:班上有一位喜欢欺负别人的学生,当笔者发现他对自己的妹妹十分关爱这一情况后,及时和他谈心,对他给予充分的表扬,然后教育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后来,他也开始关爱其他同学了,对教师也十分尊敬,成为教师、同学都喜爱的好学生。

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它能较为准确地找到学生思想问题的内因,是对学生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的一条捷径,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86中学 510000)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班级管理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美育教师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