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子书包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2017-07-27 09:46戴秀英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电子书包历史课堂预习

戴秀英

[摘 要]电子书包是一个全新的教学媒介,历史教师可在课前预习、查阅资料、资源共享、批阅练习等环节中运用电子书包,让历史课堂变得更生动活泼,精彩纷呈。

[关键词]电子书包;历史课堂;预习;资源共享;批阅练习

[中圖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7202

电子书包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强大功能: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多样化的辅助教学功能,迅捷有效的信息交流等。它可以在历史课堂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前预习推送,及时回传,掌握学情

初一、初二阶段的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课前预习任务即使有预习导学案,可真正完成的学生并不多,所以历史教师想通过课前预习反馈了解学情,做到课堂讲授有针对性、目标性,有时真的有点困难。电子书包的使用解决了笔者的困扰。

如讲授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备课时笔者梳理了全文,设计了5个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内改革首先在哪儿开始?农村改革实行的政策是什么?对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哪个城市有“一夜崛起之城”之称?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的?笔者通过电子书包系统的“课前预习”功能在上课伊始就将问题“全班推送”给学生,由学生细读课文,各自在pad上自主完成并“提交”。在学生提交的同时,电子书包已对学生的作答进行了批阅,即时呈现在大屏幕上。其中第二和第五题学生的错误率较高,尤其是第五题达到了80%左右,很明显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课前预习”并及时批阅回传这一功能让笔者全面了解了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知道了学生的疑点和困惑在哪里,接下来的授课该如何开展也就心中有数了。

二、联网方便快速,实时查阅,消除盲点

现行的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或许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教材内容相对以前而言有了较大删减。但我们都清楚现在主动接触历史知识的学生很少,他们不爱阅读各种历史书籍,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书本及课堂上教师的传授,这样的历史知识储备难以构架知识体系。电子书包的“网络资源”功能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我们仍以《改革开放》一课为例,对于农村改革“为什么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在教材的小字部分简单介绍了一下,其实施过程就“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两句话。如何达到课程标准中“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这一目标要求呢?利用电子书包备课时,“网络资源”功能让笔者眼前一亮。

因为备课时笔者自己也通过百度百科查阅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介绍极为详细。课上笔者将事先找好的网址直接发送给学生,学生重点浏览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的背景及变革、确立的过程。学生利用2分钟时间浏览了这样一个较完整的演变历程,再用2分钟时间讨论,很快就总结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基本原则,并且记忆效果好,印象深刻。

三、资源人人共享,丰富灵动,激活课堂

如果说历史教科书中的文字资料是教学中的参天大树的话,那么图片、动画、影音就是辅助教学的一朵朵美丽而绚烂的小花,它们让我们的课堂变得灵活、生动。

通常我们历史教科书中的图片较少,备课时教师要花大量精力去查找符合所讲知识的图片等资料,有时还不一定找得到。但在电子书包的资源库中几乎每节课每目知识都有配套的图片资料。

在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中的“文字的演变”,书本仅提供了两幅图——《二里头遗址陶器上的符号》和《早期甲骨至大篆体“马”字的演变》。只凭这两幅图和书本简短的文字介绍如何达到课标中“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商朝甲骨文的特点及影响”这一要求呢?在笔者一筹莫展时,点击打开了电子书包的资源库。与之相关的资料全部涌现出来:最早发现甲骨文的甲骨文之父——王懿荣的图像、最先确认甲骨出土地点为小屯村的学者罗振玉的图像、甲骨祭祀狩猎刻辞图、有关金文介绍的文字及图片、金文拓片、金文书法、补充的小篆和隶书的“马”字。笔者将这些资料与书本文字介绍合理编排、讲解,或在PPT上呈现,或让学生来说,整个课堂显得活跃而灵动。那些久远而深奥的文字演变让学生觉得十分有趣,并从中掌握了知识,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了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图片只是将历史静止化地呈现于纸上,而音像资料则可以将多种信息动态地呈现给学生。

如在讲“世界三大宗教”中的佛教时,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佛教的产生与传播”,电子书包为此提供了时长为2分14秒的简短视频。精美的画面、动态的传播路线、生动的解说,将枯燥的佛教知识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用教师再多说什么,佛教的诞生地、佛教教义、传播路线等基本知识都已刻在了学生记忆深处。

电子书包提供的图片、影视资料活化了教材,激活了课堂,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更使学生乐学、爱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即时批阅评判,快速反馈,增效课堂

通常课堂练习教师只能抽几个学生小组及时批阅,然后根据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评讲,全班批阅一般不太可能,而电子书包特有的即时评判、快速统计反馈功能则帮了教师很大的忙。学生提交了之后,全班答题情况在大屏幕上即时呈现,电子书包平台还提供了答题的统计数据,甚至是每一个选项的被选情况。

初三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时,笔者引导学生做了一个单元练习,其包含20道选择题。

学生提交后,电子书包的统计情况如下:5道选择题全部正确,另外15题的正确率是87%、92%、53%、41%、32.5%……并且还将每个选项的被选情况统计出来了。下面是其中一道正确率只有32.5%的题目。

下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这一政治体制是( )。

A.皇帝制

B.郡县制

C.中央官制

D.中央集权制度

统计情况显示,选A的学生占14.2%,选B的占3%,选C的占50.3%,选D的占32.5%,笔者马上根据平台显示分别从选A、C、D的学生中各叫一人回答,分别说说自己审题时的想法、判断的依据等,从而暴露自己答题思维,同时也从别人的分析中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如此根据统计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讲,特别是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重点评讲,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课堂练习还需要有层次性。电子书包有“分层练习”功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设计分层练习,分别发布推送。这样既让优生“吃饱”,又让后进生“吃好”,全体学生都能通过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达到“大以大成,小以小成”的效果。

电子书包对笔者来说还是一个较新的教学媒介,上面笔者所讲的也只是电子书包功能中的冰山一角,还有抢答、投票、游戏、拍照、思维导图等功能,充分挖掘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会让学生由沉闷地学习变为快乐地学习。电子书包的强大功能还有待笔者进一步熟悉,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相信它们会让笔者的历史课堂变得更生动活泼,精彩纷呈。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电子书包历史课堂预习
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探析
电子书包的使用误区及出路*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运用电子书包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