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经典诗歌诵读能力培养及方法

2017-07-26 09:45黄冲
学周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作用

黄冲

摘 要: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精品,对诗歌进行学习和把握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诵读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诗歌学习及教育方法,在学习诗歌时应用诵读的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诗歌。诗歌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诗歌诵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诗歌诵读;能力培养;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4-005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4.031

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财富,诗歌在一代又一代人之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自古以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诗歌诵读教育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上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夫子所创办的私塾,那时候就已经有诗歌诵读教育了。在当代教育中,诗歌诵读教育也仍然不可忽视。

一、小学中高年级经典诗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的侧重点出现偏差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诗歌教学,以应对考试为目的,教师以考试中的出题形式为参照,对学生进行经典诗歌的教育。在经典诗歌的教学中,教师对诗歌逐字逐句进行阐释和翻译,将诗歌的背景以及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等,强制性地灌入学生脑中,这样的诗歌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学习,同时,也使学生丧失了感性认知的能力,不能对诗歌的内涵进行深入的鉴赏,学生只会对诗歌内容进行死板的记忆和背诵。诗歌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但这样的诗歌教学现状显然违背了这一教学初衷和目标。

(二)不能准确理解诵读的含义

在当今的诵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准确理解诵读的含义,认为诵读只是单纯地阅读,甚至有人认为诵读是一种陈旧的教学方式,是老古板,是应该被剔除被取代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一切的误解都是由于对诵读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诵读并不是机械地重复阅读,诵读要求学生掌握好诗歌中的声韵及音调的起承转合,了解诗歌中蕴含的韵律,声情并茂地对诗歌进行诵读,在诵读中,要边读边对诗歌的内容进行理解,争取在诵读的同时对诗歌的内容做到基本把握。

(三)学生诗歌阅读缺乏兴趣

诗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体方式,换句话来说,经典诗歌对当代学生来说,时间跨度较大,学生对诗歌了解不够,而且,经典诗歌与现代的白话文不同,经典诗歌中的用字用词非常精练,一句话常常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含义,学生理解起来相对较为困难,因此,导致学生对诗歌的学习缺乏兴趣,诵读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学生对诗歌的知识储备不够

诗歌兴起较早,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就已经形成了十分完善的诗歌体系,诗歌体系中的内容非常庞杂,诗歌中融合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经典诗歌中的遣词造句是极其讲究的,精细到每一个词,都有着自己的含义和用处,因此,想要对诗歌进行深刻解读,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储备,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对这些知识的了解是比较少的,而且学校也没有对这些知识进行专门的课程教学,学生对诗歌创作背景不了解,不具备诗歌中的语言环境,而且对诗歌中的用词不理解,这些问题都成为诗歌诵读的阻碍,使得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无法对诗歌进行深入的解读。

二、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经典诗歌阅读能力

(一)及时对学生诵读给予方法上的引导

教师在进行诵读教学时,一定要及时对学生给予方法上的指引,首先,教师要教学生把握诗歌节奏和韵律的方法,绝大多数的诗歌都是押韵的,学生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在诵读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诗歌的节奏进行划分和标记,掌握好诗歌诵读的韵律和节奏,是做好诵读的第一步。接着,在充分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之后,就要对诗歌的情感进行分析,诗歌表达什么情感,就要用什么样的情绪去阅读,诗歌中表达了激昂的情感,学生在诵读时就要带着非常振奋的情绪,诗歌表达悲伤情感,学生就要带着相对低沉的情绪去诵读,必要时,还可以加入合理的面部表情或肢体语言,以此来更好地诵读诗歌。

(二)明确教学目的

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一定要明确教学的目的,诗歌的目的并不是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诗歌的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能主动学习诗歌,使学生爱上诗歌,做中华文化传播的小使者。

(三)设置相关课程,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诗歌主要依赖于语文课,语文课是学生进行诗歌学习的最主要形式,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课上对诗歌知识的学习只是九牛一毛,想要使学生在诗歌方面的学习取得进步,就要努力去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使学生掌握更多与诗歌有关的知识,学校应当设置相关的国学课程,教授学生更多的诗歌文化知识。

三、培养小学中高年级经典诗歌诵读能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对诗歌的记忆

诵读是一种非常科學的诗歌学习方法,在进行诵读时,学生能够对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进行把握,在诵读的同时还能对诗歌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对诗歌进行深刻剖析后再诵读,能够深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这对诗歌的记忆是非常有利的,而且这种记忆不同于死记硬背,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和对诗歌的诵读达到了记忆的效果,这样不仅记忆得快,而且能记忆得更加牢固。

(二)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诵读要做到的第一点就是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节奏的变化,感受诗歌韵律所带来的美感,这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语感的形成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在除诗歌以外的文学作品阅读中,语感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

(三)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诗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辉煌而灿烂的一笔,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当代人的继承和传播,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经典诗歌诵读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对诗歌进行理解,拥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正所谓教育要从孩子抓起,诵读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以及鉴赏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欣赏诗歌,使学生爱上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冯凤雅.诗中有境——走进经典诵读的意境美[J].飞(素质教育版),2014(2):55-56.

[2] 鲁丽娟.试谈小学古诗词的教学[J].文理导航(下旬),2015(4):55.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作用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