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玲,刘学梅,梁群
(青岛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20)
球轴承中的润滑脂只有润滑作用,不能带走轴承的热量。轴承温升过高会导致润滑脂流失而使润滑失效。因此,有必要研究脂润滑球轴承的温度场。
文献[1]应用SKF公司的SHABERTH软件分析了脂润滑角接触球轴承的稳态工作温度分布、疲劳寿命、球-沟道滑动及膜厚等轴承性能参数。文献[2]测量了低温下脂润滑圆锥滚子轴承内、外圈的温度及滚子大端部位的润滑脂分布。文献[3]应用R0F轴承试验机,采用2种锂基润滑脂试验研究了温度、速度和添加剂对润滑剂寿命的影响。文献[4]建立了脂润滑推力球轴承的热学模型,应用热网络法分析了轴承系统的稳态温度分布,预测了滚动轴承的能耗。文献[5]综合考虑滚子-滚道摩擦生热、滚子大端与套圈挡边摩擦生热及黏性拖曳功耗等热源的影响,建立了脂润滑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热分析模型。文献[6]以局部法求解脂润滑球面滚子轴承发热率,应用热网络法求得了脂润滑球面滚子轴承-轴-轴承座系统的瞬态温升。
为研究高速脂润滑角接触球轴承的温升情况,采用有限元法对轴承系统的温度场进行分析,并通过试验法测量外圈温度。
以角接触球轴承为例,对轴承及轴承座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时忽略轴承及轴承座的细节,得到简化模型。导入ANSYSWorkbench中生成的三维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ANSYSWorkbench中的三维模型Fig.1 Three-dimensional model in ANSYSWorkbench
采用多区法进行网格划分,如图2所示,节点数为201189,单元数为40822。
图2 网格划分Fig.2 Meshing
7008C主轴轴承主要参数:内径d=40 mm,外径D=68 mm,宽度B=15 mm,球径Dw=7 mm,球组节圆直径Dpw=54 mm,内圈沟道直径di=44.6 mm,外圈沟道直径de=63.4 mm,初始接触角α=15°,球数Z=18,主轴长度Ls=50 mm,轴承座的轴向长度Lh=30 mm,轴承座高度Dh=78 mm;轴承材料为GCr15钢,弹性模量E=2.06×105N/mm2,泊松比ν=0.3;轴向载荷Fa=1000 N,径向载荷系数X=0.0013,轴向载荷系数Y=0.33,接触角α=15°时,径向和轴向当量静载荷系数分别为Xs=0.5,Ys=0.46。
1.3.1 轴承的热载荷
轴承的热载荷主要来自轴承摩擦产生的热量,轴承总摩擦力矩由黏性摩擦力矩和载荷摩擦力矩两部分组成[7],即
式中:M0为与轴承类型、转速和润滑脂性质有关的力矩,N·mm;M1为与轴承所受载荷有关的摩擦力矩,N·mm。
将整体摩擦力矩M等额分成内、外圈沟道分量,然后变换成各接触区的局部分量[8],有
式中:Mij,Mej分别为内、外圈的摩擦力矩。
根据套圈控制理论[9],自旋所需的扭矩Ms为
式中:μ为球与沟道的滑动摩擦因数;F为球与沟道的法向接触载荷;a为球与沟道的Hertz接触椭圆长半轴;E为球与沟道Hertz接触椭圆的第2类完全积分。
对于内、外圈沟道接触区[9],第j个球的摩擦发热率分别为
式中:ωroll为轴承滚动速度;ω为主轴的旋转角速度;ωb为球的自转角速度;ωc为球的公转角速度;ωsi为球与内圈滚道接触时的自旋角速度;r*为球径与球组节圆直径之比;β为球的旋转轴在径向平面上的投影与垂直平面内的夹角;αi,αe为轴承的内、外接触角。
球与内、外圈的摩擦发热率分别为
根据文献[10],轴承产生的摩擦热50%传到球上,50%传到套圈上。
1.3.2 轴承系统的传热方式
在有限元分析中,热传导、热对流通过边界条件的形式加载到轴承系统上。空气的自然对流传热系数为Ks=9.7+5.33u0.8(u为旋转线速度);轴承座等零件静止表面与空气的自然对流传热系数Kh=9.7 W/(m2·K)[11]。
1.3.3 施加边界条件及结果处理
ANSYSWorkbench的热分析过程中把热流量、热传导、热对流加到模型上,得到加载后的几何模型。
当轴向载荷Fa=1000 N,考虑球的自旋时,主轴转速n=3000,6000 r/min时的温度场云图如图3所示。
图3 考虑自旋,轴向载荷F a=1000 N,不同主轴转速下的温度场云图Fig.3 Nephograms of temperature fields under different rotational speeds of spindles when axial load F a=1000 N with considering spinning
由图3可知,在任意截面上,温度按内圈沟道与球接触点、内圈、球、外圈沟道与球接触点、外圈、轴承座的顺序依次降低。相比于图3b,图3a中各部分的温度较低,这是由于转速降低,导致产生的摩擦热减少,热流量减少。
当轴向载荷Fa=1000 N,不考虑球的自旋时,主轴转速n=3000,6000 r/min时的温度场云图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轴向载荷Fa=1000 N时,随着主轴转速增加,轴承各部分温升增大。
图4 不考虑自旋,轴向载荷F a=1000 N,不同主轴转速下温度场云图Fig.4 Nephograms of temperature fields under different rotational speeds of spindles when axial load F a=1000 N without considering spinning
考虑与不考虑自旋2种情况下的最高温度见表1。由表可知,考虑自旋时轴承各部分温度明显高于不考虑自旋时,温差随转速增大而增大。这是由于球自旋产生一部分摩擦热,当转速增大时,球与内圈沟道接触时的自旋角速度ωsi增大,内圈与沟道的自旋摩擦力矩Msi也增大,从而使自旋产生的摩擦热增大。
表1 最高温度比较(F a=1000 N)Tab.1 Comparison of the highest temperatures when F a=1000 N
试验设备如图5所示,由电主轴、轴向和径向加载系统、控制箱、数据采集系统、润滑系统和底座组成。
图5 试验设备Fig.5 Test rig
通过PLC控制步进电动机系统进行轴承加载:PLC控制箱控制步进电动机带动丝杆旋转,推动螺母压缩弹簧实现0~500 kg的连续可调加载,通过PLC闭环控制实现对两侧轴承对称同步加载。
轴承温度检测元器件为PT100热电阻,将其测得的电阻信号通过PLC控制箱处理后传给数据采集系统。轴承的测温系统如图6所示。
图6 测温系统组成Fig.6 Composition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试验环境温度为20℃,试样为NSK商用7008C角接触球轴承,精度等级为P4,润滑方式为脂润滑(润滑脂牌号未提供)。
试验测得的轴承外圈温度随轴向载荷和主轴转速的变化曲线如图7所示。由图可知,外圈温度T随转速n和轴向载荷Fa的变化符合温升规律。
图7 试验测得的轴承外圈温度Fig.7 Temperatures of outer rings of bearings by experiments
有限元法(考虑自旋)和试验测得的轴承外圈温度定性对比见表2。由表可知,试验测得的轴承外圈温度与有限元结果基本一致,但试验值略高。这主要是由于试验轴承中的脂的牌号、性能未知,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较多,而有限元法建立的模型与实际模型尚存在差异,需进一步完善。
表2 轴承外圈温度对比(F a=1000 N)Tab.2 Comparison of temperatures of outer rings of bearings when F a=1000 N
运用有限元法分析了滚动轴承的温度场,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如下结论:
1)考虑自旋时轴承各部分温度明显高于不考虑自旋时,两者间的温差随转速的增大而明显增大。因此,对于高速轴承,须考虑自旋的影响。
2)影响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为载荷和转速。
3)有限元法与试验法测得的轴承外圈温度基本一致,试验值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