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模式改革对策

2017-07-24 16:53刘哲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新形势

刘哲

摘 要:传统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的教学需求,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时代要求,探索课程模式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形势与政策”;课程模式改革

高校思政教育中“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及时效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学中需要采用与之匹配的教学方法。本文探究了“形势与政策”课程模式改革的对策。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概述

“形势与政策”可以解答广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帮助其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如今国内国外形势变化迅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形势是该课程承担的主要责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政策方针,从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课程模式改革必要性分析

1.教学内容相对枯燥

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学生并不关心,教师也不了解学生对什么内容感兴趣。大部分教师提前写好学案,课堂上依据学案开展教学。

2.实践教学有名无实

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部分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依旧以理论教学为主,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对教学效果产生了影响。

3.师生重视程度不足

大学生对专业课重视程度较高,对选修课、公共课不够重视,认为“形势与政策”课程可有可无。部分学生不关心时政,对课程学习缺乏兴趣。另外,授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自身并不重视教学,对时政内容研究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模式改革对策

1.创新教学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形势与政策不能分家。教师要以形势为基础,依托政策,有机融合两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详细说明各项政策,让学生明白其中含义,重点讲解政策调整的益处。“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课程相对枯燥,因此有效结合热点问题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

2.提高教学时效性

“形势与政策”课程承担着向学生介绍国内外形势及国家方针、政策的重任,教学内容广泛,内容更新速度快。与其他课程相比,本课程有很多特殊性,其中时效性表现最为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向学生传递最新的信息,让其了解国内外形势。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了解大学生的思想需求,将学生乐于接受的时事政治作为突破点,从学生最想了解与最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并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实现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三观”;最后,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当地政策与发展形势,参考本校情况,联系区域实际,培养学生的就业观与认同感。

3.创新实践教学理念

我校在“两会”期间组织学生重点关注国家教育政策,结合“两会”内容为学校发展提供意见。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实践,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增强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生活素材,积极创新,不断贴近学生生活。体验式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要特别重视情境与学生情感的共鸣效果,要激发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的心理状态。这就要求体验式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必须首先考虑到学生的情感状态,并依据此确定活动主题,挑选和布置场景氛围。实践体验主题的选取决定了体验场景,而体验场景的选取则直接影响体验效果。例如,肃穆庄严的主题显然不适合以闹市区作为活动首选地点,强调服务的主题活动则必须选取在受助人群集中的地方。

四、结语

“形势与政策”课程本身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教师应该充分借助此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智看待问题;同时全面了解党和国家制定的政策方针,对社会转型期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正确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汉梅.关于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探索[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9(1):68-70.

[2]范小强,王建利.高校学生认知形势与政策影响因素探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6).

[3]杨慧宇,石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素质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125-127.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新形势
移动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挑战与应对
大学生党建会与形势政策学习的调研报告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的外企财务管理建议分析及相关问题阐述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