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17-07-24 14:46徐震宇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实施构建

徐震宇

摘 要: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既需要高度专业的人才,也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高职院校的“专才”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迫切需要通过构建和实施通识教育体系,在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创新发展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通识教育;构建;实施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不仅需要熟练的技术型人才,更加需要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应正确认识通识教育的积极作用,努力构建和实施更具实效性的通识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通过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构建通识教育体系

人文素养主要指人文精神与品质,包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情感、兴趣和动机等。

一是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高职院校可在校园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举办道德模范报告会、优秀校友讲座、国学经典讲堂等活动,开展支农支教、爱心助残、公益助学、学雷锋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传播净化学生心灵的文明风尚。

二是塑造学生的价值观。高职院校应加强思想教育,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正能量充满校园,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是增强学生的心理素养。高职院校要通过倡导积极、乐观、感恩的生活态度,通过开设心理学课程、配备心理咨询师、构建心理疏解机制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心理素养,培养开朗、阳光、上进的年轻人,为社会培育具有一定意志力、自制力、承受力的人才。

二、通過强化学生的艺术素养构建通识教育体系

良好的艺术素养能够使人变得富有情趣,更加热爱、敬畏和感恩生命和生活。艺术素养作为人文素养和高职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受到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将其贯穿于高职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艺术素养,重在熏陶、感染和体验。高职院校除了要开设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电影、摄影、设计等艺术类通识课程,还要积极举办艺术展览活动、歌舞曲艺比赛、演唱会、艺术节演出活动、电影节佳片展映等文艺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之美,增强学生对艺术之美的发现力、感受力和创造力。

三、通过强化学生的能力素养构建通识教育体系

通识教育体系中的能力素养是指除了学生本专业以外的技能素质,包括综合知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高职院校要将能力素养的培育当作通识教育的重中之重,认真研究、探索和实施。

第一,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高职院校要在通识课程的设置上做科学合理的安排,要在课外活动上做积极有效的设计,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解放学生的思想、丰富学生的见闻,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储备和内化,让学生形成自主思考、科学判断、理性思维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思想的成熟和智慧的增长。

第二,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专业教学中,高职院校擅长培养“专才”,重视专业技能实践,但往往忽视了对其他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一专独能”,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下,便无法适应社会的竞争。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好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要将更多的实践操作活动融合在通识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和生存力。

第三,重点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高职院校在构建通识教育体系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列入其中,通过创建社团、组织文体活动、举办校园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增强沟通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四,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在高职阶段,学校要重点培养学生随时学习、终身学习、多渠道学习、多领域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独树一帜、标新立异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具备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职业素质永不落伍,就业能力独具优势。

四、结语

在重视学历的当今社会,高职毕业生的竞争力不占优势。高职院校要结合高职学生的性格特点与知识结构,积极研究、探索和构建通识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恕,于淑华,刘向红,等.高职传播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探析[J].新闻界,2011(2):144-145.

[2]陈洁.基于跨界思维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通识教育体系研究[J].职业教育(下旬),2015(10):24-27.

[3]刘想元.对构建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体系的思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4):10-14.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实施构建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