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娟
(巴彦县红光乡中心小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1800)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很重要。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脑力劳动,而求异思维对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认真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要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时,注重多思路、多方案;解决问题时,注重多途径、多方式、最终达到思维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求异思维 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殊不知这样的教学只会让学生被动学习,学生缺乏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究的好奇心,这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并非好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1]
一、思维方式的培养
1.一题多解,开阔思维
一题多解,即对同一题目,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联系各种数学背景,采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广开思路去分析探讨,从而获得多种解题途径。
2.多题一法,思维化归
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多注意“通法”的教学,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使学生通过某一题的解答,而明白此类题的解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2]
3.一题多问,激发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将某一习题提出富有思考性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猜想、联想、类比,进而得出新的命题(即一题多变),这对激发学生思维,培养求异思维能力极为重要。
4.一题多变,创造思维
一题多变,就是对某一问题的引申、发展和拓宽,增加问题的背景,增大发散程度。在教学中,经常进行“一题多变”训练,不仅可以避免孤立静止地思考问题所带来的局限性,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解题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联想探索中进行思维发散,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养成良好的求异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求异意识
要激发学生的求异意识,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异意识。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大数”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什么是生活中的大数,让他们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并且能够说出从个位到万位的数位顺序,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如说出自己班级里一共有多少人,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全年级,甚至全校一共有多少人。在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感知之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商品的标牌,让学生说出这些标牌所代表的数字是多少。另外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句子,让学生尝试思考句子中那些用汉字书写的数字,如果转换成数字的话,应该是多少?如“长江全长是六千三百千米”,要求学生写出蕴含在其中的数字,这时有的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求异意识,提出:“如果最后的单位是米,而不是千米的话,该如何写这个数字呢?”这时教师要呵护好学生的求异意识,让学生及时讨论这个问题,并尝试得出自己的答案。
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需要外部条件的,教师要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调动他们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三、引导质疑,培养求异习惯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质疑永远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好方法。教师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者制造一些悬念,让学生主動思考问题,并尝试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质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疑问和矛盾是求异思维发展的催化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提出疑问的时机,让学生的思路得到激活,从而引导他们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
四、对比探究,深化求异能力
在让学生养成求异习惯之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求异方法,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小学生由于缺乏经验,所以往往在面对新问题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对比等方法,促进学生提高自己的求异能力。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第二部分“面积单位”和第三部分“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探究深化自己的求异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对比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学生很快发现面积单位和相应的长度单位相比,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多了“平方”两个字,这就使得它们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计量单位。此时可以让学生尝试比较一下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看看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学生在对比中可以发现长度和面积在本质上的不同。另外,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对比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然后推理和猜想出两者的面积公式,找到两者面积计算的规律。
五、实践操作,升华求异素养
小学生由于年龄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会有惰性,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巩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试题,让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完成,在实践操作中升华求异素养。教师可以多安排一些开放性的练习,这些试题对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负数”时,为了升华学生的求异素养,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收集记录我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并让学生把这些地方的相关数据在地图上的恰当位置标出来,并说出这些地区的温度和它们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除了温度以外,还可以让学生收集储蓄卡上的存取款记录、海拔高度的记录等,让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思考生活中的负数,尝试通过比较求异,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出负数的概念。在实践操练的过程中,学生的求异素养得到了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求异思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通过多角度的探索,不但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能动性,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杰,周瑞卿.小学数学中求异思维的应用――用不同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J].学周刊,2015(13):156-157.
[2]杨淑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求异思维”[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