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炜
(中国矿业大学 外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 背景知识学习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然而背景知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略。那么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背景知识的概念如何界定?背景知识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如何构建英语教学中的背景知识框架?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探讨英语学习过程中背景知识学习。
关键词: 背景知识 英语教学 语言迁移
1.引言
背景知识学习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大学英语教材通常在课程或单元的开始,把此环节作为英语文化背景名词解释过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相关主题的关注和兴趣,复习、学习和评估学生对于主题的了解程度、语言能力。当学生拥有针对某个主题的背景知识,对于语言的处理难度会明显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会降低;相反,如果对于相关主题不熟悉,甚至不了解,学习难度会加大。然而,背景知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略。那么到底什么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如何影响英语学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又该如何积累背景知识?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探讨英语学习过程中背景知识学习。
2.背景知识的概念
毫无疑问,所有人都具备一定的语言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来自于学校的学习,也来自于生活的积累。就外语学习而言,关于背景知识的概念界定,前人已经有了不同的定义。李建夫认为背景知识和共有知识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这里的背景知识和共有知识分别被定义为“与被学习或被使用语言背景情况相关的知识,隐藏在特定言语表达形式背后的信息”,并可进一步分为“与语言本身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与社会文化相关的背景知识”。而共有知识则指的是“外语学习中学习者和被学习者共同拥有的知识”。
关于背景知识的研究存在若干相关概念,例如:先有知识(preexisting background knowledge or prior knowledge)、具体领域知识(domain-specific knowledge)、话题知识(topic knowledge)和常识(common knowledge)。在本研究中,背景知识的定义考虑到不同范畴和标准,可按照先后分为现有知识和新知识;按照领域分为常识和具体领域知识。
3.背景知识的作用
王艳在分析二语理解过程中的解析阶段的困难时发现,学生通常理解的是段落而不是单句,而段落是连贯的,不是句子的堆砌。一个缺乏语境的句子容易产生歧义,而一个段落中的句子则很少会出现歧义现象。如果不利用听者大脑中贮存的知识,段落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些知识可以用来做出推论或弥补理解的空隙。
背景知识帮助学习者在词义识别过程中,找到最合适的语境意义。词汇意义往往由语境决定,如果孤立地理解词意可能会造成对该词的多次处理。有了语境之后,人们在长时记忆中搜索的时间会变短,到达某个词义的记忆路径也会变短(Gagne 1985)。
二语习得过程中会碰到大量的习语、比喻等修辞,是理解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字面意思对于理解是不足的,背景知识的积累有助于了解真正的语义,背景知识帮助学习者做出推论。此外,在遇到难以辨清发音或歧义句的时候,利用语境补偿和推断是很有效的。
话题知识在处理文字材料时会起到提高理解效率的作用,让我们对于语言的理解快速准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期待能够阅读理解难度渐增的文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并不只是填补学生缺少的知识空缺,而是在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新知识的积累。
背景知识的学习必然涉及学习的个人生活体验。了解学习者已有的背景知识对于评估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学习动机等都会有促进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需要把自己的学习生活跟课本关联、跟社会甚至世界关联。关于学习的主题,每位学习者都掌握着一定的背景知识,而由于不同的生活成长背景,每个人所拥有的背景知识都是独一无二的。关于背景知识所做的讨论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超越课本看似枯燥、远离实际生活的内容,发现学习的真正意义。
4.如何构建背景知识框架
分门别类积累词汇。二语习得中词汇知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添加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围绕学习材料的话题和背景知识扩大词汇量是相对更有效的词汇积累方式。训练利用语境或背景知识推测词义,利用语境或背景知识预测、联想下文,或建立与上文的联系等学习策略都有助于词汇的积累和背景知识的掌握。
利用对比和比较。先有知识的激活,和新知识的互相作用。Anderson认为,理解任何信息时都有新旧信息的相互作用。有关话题的知识,或者事实、经验、印象等被用来详细解释新信息并提供更准确的含义。如果听者没有相应的知识或经验等,就有可能只理解字面意思,而不明白话语的真正含义。产生上述困难的原因很可能就是缺乏必要的图式,即关于自然世界、事件、人物和行动的知识组块(Eysenck & Keane 2000)。利用对比和比较分析现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组块、迅速吸收积累欠缺的知识组块。关于现有知识激活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先有知識对于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先有知识的激活有助于关联先有知识和新知识(Kostons &Werf 2015)。
利用母语和二语进行相关主题泛读,扩大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构建背景知识框架。母语对二语习得肯定有影响,这种影响的过程被称作“语言迁移”。说到迁移的性质,“对比分析”理论认为有正负之分,正迁移起促进作用,能帮助学习者习得二语,负迁移则为干扰因素,给习得带来困难,是造成语言偏误的根源之一(Huneke 1997)。虽说普遍认为母语的影响有正有负,相关文章中讨论的却大多是负迁移。如果说母语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有正面作用,那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是研究的薄弱环节,还没有系统的答案。但至少可以说,母语的积极作用首先表现在认知层面,表现在学习者对目的语的理解过程中。学习语言,理解是一个重要环节。完全不能理解的语言信息好比乱码,于习得毫无意义,只有(大部分)能被解码的信息才可获得大脑的进一步加工,理解因此是语言生成和产出的前提。外语理解的基础正是来自于母语的知识、智力、能力和经验(郭铭华,2002)。
5.结语
背景知识是英语学习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在明确背景知识的基础上,了解背景知识发生作用的原理,进而指导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背景知识的积累,构建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背景知识框架,是提高学习水平和效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郭铭华.论母语在外语课上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4).
[2]李建夫.外语习得中背景知识与共有知识的互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3]王艳.基于认知框架的二语学生听力理解困难分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1).
[4]Anderson, J. R.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M].New York:Freeman,1995.
[5]Eysenck,M. W. & M. T. Keane. Cognitive Psychology:A Students Handbook[M].Hove:Psychology Press,2000.
[6]Gagne,E. D.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M].Boston,Mass:Little,Brown,1985.
[7]Huneke,H. W. / W. Steinig.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M].Berlin:Erich Schmidt Verlag,1997.
[8]Kostons &Van der Werf. The effects of activating prior topic and metacognitive knowledge on text comprehension score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