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景区环境解说系统的构建
——以南平溪源峡谷景区为例

2017-07-18 10:56:50吴剑豪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标识牌景区环境

吴剑豪

(福建商学院 旅游系,福建 福州 350012)



生态旅游景区环境解说系统的构建
——以南平溪源峡谷景区为例

吴剑豪

(福建商学院 旅游系,福建 福州 350012)

旅游景区的环境解说是一种教育方式和交流服务。文章以南平溪源峡谷景区为例展开探讨,发现其环境解说系统构建存在诸多问题:在向导式环境解说中如解说主题不突出、解说内容单一且程式化、解说对象缺乏针对性等;在自导式解说中如媒介元素格式不统一标准、环境设施不尽合理、主题内容定位模糊等。有鉴于此,尝试着从向导式环境解说、自导式环境解说两个方面提出构建景区环境解说系统的原则、步骤及方法,以期更有效地引导游客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和提升环境解说效果。

生态旅游景区;环境解说系统;南平溪源峡谷

一、相关概念

解说系统 是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使特定信息传播并到达信息接受者中间,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并达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1]。

环境解说 是在旅游景点实施的一种教育方式和交流服务,包括对环境知识、意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对听众来讲是一种自愿参与的形式,组织性相对较差,教育效果难以确定,最终的目的都是培养对环境负责的公民[2]。

二、景区环境解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 环境解说是在景区范围内通过向旅游者传播有关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正确认知;帮助旅游者建立正确的环境观念和推动积极的环境参与行为。这类知识体系的传播必须建立在对景区的地质地貌、气象气候、动植物资源、生态环境、历史人文与经济发展的严谨深入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力戒一些虚无缥缈的鬼怪神话、庸俗低级的传说故事等,以保证解说内容的科学性。

系统性 从解说系统为旅游者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来看,可以分为向导式解说系统和自导式解说系统两类[3]。本文根据吴必虎教授对解说系统的分类,以向导式解说、自导式解说的各媒介来构建景区的环境解说系统,作为游客接受景区环境教育的信息载体和主要形式。向导式环境解说主要是以导游讲解服务为代表;自导式环境解说则分为4个主要类型:游客中心、标识牌示、宣传印刷及音像制品、电子解说资源。根据系统理论中对整体性及相关性的论述,构建景区环境解说系统需要注意各子系统间的影响和协调关系,合理安排解说内容、解说受众、解说方式、解说媒介等各部分的组织秩序,使环境解说系统各部分能协同配合,并重视信息反馈和动态管理,以达到平衡统一的系统功能。

以人为本 解说应结合不同兴趣和年龄层次的游客分析其特征与差异,针对不同游客的特性建立不同的解说层次和内容,从而寻找最适合游客的解说方式[4]。景区环境解说系统的构建应该在掌握游客心理与行为需求基础上,充分运用传播学、心理学、美学、人体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做到“以人为本”。解说内容的文字部分需要精心编排,注重趣味性,避免大量使用专业术语,内容深奥、晦涩难懂,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进行说明。标识牌示的材质、放置位置尽可能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忠告牌示和服务牌示应避免语气生硬,少用或不用“严禁”、“禁止”等容易引起游客抵触心理的词语。

适度超前 向导式解说和自导式解说作为主要的环境解说方式在实施环境教育与交流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向导式解说也称人员解说,属于传统解说方式;自导式解说又称非人员解说,包括游客中心、标识牌示、宣传印刷及音像制品、电子解说资源等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存在不同的媒介形式,功能互补而又具有相对独立的职能和特点。随着科技的进步,自导式解说媒介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和高科技化。景区环境解说系统的构建应当立足于科技,注意适度超前,适时更新解说的方式和媒介,这也是未来景区主动适应年轻游客群体对解说需求变化的必经途径。

三、景区环境解说系统构建步骤

1.环境解说资源普查

生态旅游景区环境解说资源的普查应包括景区内主要景点、景区的地质地貌、人文活动(民俗活动、历史遗迹)、动植物资源(种类、特点、保护现状)、景区的生态多样性、环境典范价值与生态伦理观念等。既要涵盖自然、人文资源等基本内容还要侧重对景区环境价值的提炼和总结,注重启发到访游客对环境资源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认知。通过景区科学合理的环境教育方案,逐步提高外地到访游客和当地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负责任的游客,使景区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

1)提升GIS断路器入厂监造质量,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隐性缺陷。提升设备安装质量,严把设备验收、投运关,杜绝设备带病投入电网运行。

2.游客对解说的需求分析

景区游客是一个多样化的群体,由于他(她)们的年龄、价值观、文化背景、人生经历、职业背景、心理素质、所处不同社会阶层以及对景区认识等方面的差异性,所以对解说要求就千差万别,形成了多样化、多层次的解说受众[5]。如年轻人群体体力充沛,多以户外运动、聚众游乐、登山探险等参与方式为主,需要设置完善的指路牌示、忠告牌示,并提供景区二维码、手机APP应用等电子解说资源供自助选择;老年人群体活动范围和参与方式受体力限制,主要以旅游观光、放松休闲为主,可安排景区导游讲解服务,并结合游客服务中心,指路牌示、景点牌示、服务牌示等标识牌示系统等为其提供便利。本地市民的亲子游群体重游率较高,可选择游客中心静态展示、室外陈列、发放宣传印刷及音像制品、定期开展环境知识讲座等来帮助少年儿童群体了解环境知识和景点生态信息。总体来说,研究游客对环境解说系统的多层次需求是环境解说的基础和关键所在,是考量游客是否有效使用景区解说系统的依据[6]。因此,通过分析景区客源结构,了解不同类型游客对解说系统的需求层次和关注程度,主动选择相应的环境解说方案。

3.制定适宜的解说方案

生态旅游景区环境解说系统包涵了向导式环境解说、自导式环境解说、环境教育体验活动等子系统,可根据游客的类型特征和需求层次制定相应的解说方案。

向导式环境解说系统。首先,做好景区导游词编撰;组织专家团队整理规范的导游解说词,突出景区地质地貌、动植物资源、生态价值等内容,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游客需要。其次,加强景区导游培训、讲解员队伍构建,通过他们娴熟的讲解技巧,扎实的生态环境知识,巧妙地寓环境伦理教育于解说过程中,引导游客主动地文明旅游,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寓教于乐,环境育人。自导式环境解说系统依据游客中心、标识牌示、宣传印刷及音像制品、电子解说资源等不同类型媒介分别进行规划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景区自导式环境解说系统的基本类型

4.实施规划并定期评估反馈

作为对到访游客和当地社区居民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生态旅游景区环境解说系统方案需要进行定期评估。可以通过现场发放问卷、网络调查、走访社区居民等形式,对到访游客的解说需求满意度以及游客、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环境行为进行调查,综合评估是否达到系统构建的预期目标和成效,并对现有系统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以期实现生态旅游景区环境解说系统的良性发展。

四、南平溪源峡谷景区案例探析

1.景区概况

2.景区环境解说系统存在的问题

(1)向导式环境解说系统

目前,溪源峡谷景区的向导式环境解说主要由本地旅行社的导游人员以及景区讲解人员承担。由于客源以本地市民周末休闲为主,旅行社导游接待外地旅游团队的次数较少,对景区导游词内容普遍不熟悉,环境解说仅以介绍景区生态概况为主。景区专职讲解人员的解说内容比较详尽,具备系统的导游专业知识,却不甚了解地理学、生态学方面的知识,环境解说缺乏深度和专业性,凸显了解说员队伍在景区生态、资源环境等解说内容的储备不足。其次,从导游、讲解员对环境解说的关注点来看,较多基于自身职业视角,关注游客需求的部分比较少。这一点在景区导游词中表现比较明显,导游词偏重列举景区生态资源的优越性,较少关注游客在景区生态环境中观赏、了解、领悟等方面的需求差异。第三,环境解说主题不够突出。溪源峡谷景区以观光旅游和居民近郊休闲为主要形式,解说的内容侧重于描述自然风光和休闲活动项目,而对景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属性和生态价值优势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性不强,导致与一般意义的景点解说没有明显的区别。

图1 指向不明、风格不一的指路牌示

(2)自导式环境解说系统

溪源峡谷景区的自导式环境解说系统主要依托4个基本类型:游客中心、标识牌示、宣传印刷及音像制品、电子解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景区标识牌示在标识材料选择、文字图示排版、放置位置标准化等方面未形成规范体系,风格不统一。如图1、图2所示。其次,部分环境解说设施设置不合理,部分标识牌示破损较严重,中英文翻译错误。如图3、图4、图5所示。又如游客中心位于景区停车场对面,所处位置易使游客下车后径直前往景区售票处,却较少进入游客中心。游客中心作为地游客进行环境解说互动的主要场所,但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第三,解说主题定位模糊,未立足于溪源峡谷景区生态环境优势。其作为福建省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茫荡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的七大主要景区之一[7],自然风光独特、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优势突出。目前,景区主要以本地市民避暑休闲、农家乐以及萧公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这与依托景区生态环境优势让游客参与旅游体验还存在明显的错位和脱节,直接导致环境主题在解说定位中被忽视。还表现在主要景点牌示的解说内容是对景区信息、故事传说的概述,缺乏对景区的独特地形地貌成因与过程推介;缺乏对珍稀动植物的生长习性、生活习惯等相关知识的合理展示和科普教育;同时作为生态旅游景区,对旅游者进行环境伦理教育的环节设计和内容比较欠缺。第四,缺乏对游客需求分类研究,自导式解说的便利程度不高。到访景区的游客一般以朋友结伴出游,家庭亲子游为主要形式,大多为散客,几乎没有安排导游陪同。针对此类游客的环境解说需求,景区现有的宣传折页、标识牌示多为单一信息传递;标识牌示和宣传印刷品普遍缺乏创意亮点;解说媒介几乎没有考虑到与游客互动的环节设计;景区官方网站久未更新维护,诸如移动互联网、无线射频技术、定位技术、景区二维码解说等一系列辅助游客自主游览的解说设备和智慧旅游的技术手段在景区环境解说中没有得到关注和运用。对于学龄儿童、青少年学生等特定群体也没有相应的教育形式规划。总体上说,自导式解说的便利程度不高,环境解说效果不显著。

3.景区环境解说系统构建

通过实地调研,尝试着从向导式环境解说、自导式环境解说两个方面构建南平溪源峡谷景区环境解说系统。如图6所示。

图6 南平溪源峡谷景区环境解说系统

(1)向导式环境解说

目前,南平溪源峡谷景区导游词已汇编入《大武夷旅游景区导游词》,从导游词的内容来看,存在解说主题不够突出,自然、人文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由于景区到访游客旅游动机的多样性,对环境解说的理解层次差异程度较大,建议景区调研并分析游客的环境解说需求,确定若干个解说主题,结合南平市创建国家级生态市的区域生态发展方向,围绕主题整理成不同版本的景区导游词。溪源峡谷景区可以参照乌恩[8]提出的自然公园环境解说内容体系如图7所示。从区域环境背景解说、物种与环境因子解说、环境生态科学知识解说、自然保护知识解说、环境伦理解说、旅游利用信息解说诸方面来整理编撰环境解说导游词。充实本地导游、景区讲解员培训内容,在改进导游讲解技巧的基础上,补充学习景区的地形地质演变、珍稀动植物信息以及森林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低碳生活方式等生态学知识,以有效地引导游客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和提升环境解说的教育效果。

图7 乌恩(2011)提出的自然公园环境解说内容体系

(2)自导式环境解说

游客中心 游客中心是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解说场所[9]。溪源峡谷景区的游客中心展厅室面积偏小,仅用于放置宣传印刷及音像制品等传统解说媒介以及处理游客咨询与投诉。另外,游客中心所处位置(停车场正对面)不适宜到访游客在游览前驻足停留。建议景区对游客中心设置做出调整。方案1:单中心模式。维持游客中心现有位置不变,拓展设施功能,丰富解说内容。包括景区的历史概况介绍、景区地貌沙盘模型、景区珍稀动植物名录及标本展示、溪源庵祈梦文化与萧公文化民俗活动图片展示、景区环境参与主题活动海报等等。在游客中心外设置LED大屏幕,供播放景区地质地貌成因的科普宣传片。也可考虑在游客中心一侧建设譬如生态体验馆或自然体验馆之类的展示空间,体验馆可采取静态陈列与动态演示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溪源峡谷景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综合各种媒体形式的优势和特点,在增加游客参与兴趣,培养人与环境的友好体验的同时,传播环境教育理念。方案2:双中心模式。鉴于景区地形狭长,现有游客中心位置选择欠合理,未能发挥游客集散中心的积极功能,而景区中部的烧烤区域是游客集中活动的地方,有住宿、餐饮服务点,有景区观光电瓶车的终点站。建议景区在烧烤区域附近增设一处游客中心,与景区入口处的游客中心形成互补,主要发挥游览节点的功能作用。设置电子触摸屏等自助设备,方便游客获取景区资讯,提供免费的景点宣传资料,同时游客中心也兼作休憩场所,方便双向进出的游客在此逗留休息。

标识牌示 一个完整的牌示系统往往具有多重管理功能[10],各类标识牌示应与周围环境协调,主体材料应选择木质或仿木材料,标识牌示的放置位置应符合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基本原理。景区(点)要能适应居民反城市化的心理暂时需求,大到建筑,小到垃圾箱、标识牌,都应该尽可能地强调自然、个性与人文关怀[11]。建议景区在现有的全景游览图上标注游客现处位置,到下一个景点的距离长度;在主要节点设置醒目的指路牌示与服务牌示,忠告牌示的文字应选用友好幽默、形象生动的敬语式提醒。关于文献[12]提出“3-30-3”法则:大多数游客仅花3秒钟左右观看解说牌;感兴趣的游客观看约30秒钟;少数游客会持续停留3分钟阅读文字和图片内容。因此,牌示文本需精练,应对内容信息分类分级、统一风格,文字与图片应正确清晰、避免无序。正文最多字数为150-200字;避免使用生僻的专业术语,多用短句、字数为10-15字,使用较短的段落文字。建议景区主要道路分段建立主题解说步道,沿途设置若干个环境解说主题,注重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如低碳生活常识、森林水土保持功能、植物的光合作用、景区珍稀动植物信息介绍、景区森林、瀑布环境中的空气负氧离子知识等,使游客从一开始进入景区就产生获取生态环境知识的兴趣,在观光游览中接受了环境伦理教育,实现了旅游与科普解说的双重功能。

宣传印刷及音像制品 溪源峡谷景区游客中心免费提供了景区宣传折页并出售摄影画册及音像制品。但景区宣传折页及门票设计简单,印制粗糙,很难适应辅助游客自主游览的基本需要。建议景区在宣传折页及门票设计方面可借鉴知名旅游景点的手绘地图、旅游攻略手册模式,既强调宣传折页及门票设计的旅游与环境教育导向,又兼顾实用美观的审美品位并鼓励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环保纸张。总之,景区须配合各项环境教育体验活动制作印发放宣传板料制品。

电子解说资源 “智慧景区”模式的提出为景区信息化建设增加了新的内涵,代表了旅游行业未来发展方向[13]。溪源峡谷景区可以通过网络硬件建设实现无线网络信号覆盖全部公共区域;在门票、宣传折页以及全景牌示、景点牌示上印刷景区二维码,运用二维码信息集成技术推介各类标识牌示的更多解说内容。二维码技术运用到植物解说牌中,将植物的科名、属名、学名、别称、产地等一系列信息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展示出来[14],满足年轻游客群体使用手机扫描获取资讯的兴趣,提高环境解说的信息化水平。在售票处、烧烤区、游客中心等客源集中区域增设电容式触摸屏,提供自助服务功能,游客通过操作触摸屏模拟游览体验;也可尝试在景区游客中心引入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游客可通过全景虚拟来体验生动逼真的景点游览视觉效果。对景区门户网站安排专人维护,关注门票预定、互动留言等板块并及时回复;同时,溪源峡谷景区应开通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景区动态,还可以针对景区尝试开发手机APP,建议命名为“探幽溪源”、“溪源揽胜”等。

环境教育是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的灵魂和目标[15]。南平溪源峡谷景区生态资源条件优越,地处城市近郊,通过探讨构建景区多层次、多方位环境解说系统,有助于游客在景区中接受生态环境伦理教育、学习生态知识,培养环境意识和文明的环保行为,同时为其他类似生态旅游景区的环境解说系统构建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 吴必虎,金 华,张 丽.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J].旅游学刊,1999(1):44-46.

[2] 王 民,陈 晨,蔚东英.环境解说的目的与目标之研究[J].环境教育,2005(7):15-17.

[3] 吴必虎,金 华,张 丽.旅游解说系统研究——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1999,14(2):27-29.

[4] 钟 泓,李丰生,马钦彦,等.基于游客视角的桂林旅游景区解说系统评价[J].旅游论坛,2008,1(3):347-352.

[5] 伍孝勇.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导游环境解说研究[J].北方经贸,2012(12):123-126.

[6] 赵 明.环境解说相关研究进展及对景区管理实践启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5):85-92.

[7] 中国网.福建:四举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芒荡山可持续发展[EB/OL].(2015-03-25)[2017-02-25].http://www.china.com.cn/travel/txt/2015-03/25/content_35147369.htm

[8] 乌 恩,成 甲.中国自然公园环境解说与环境教育现状刍议[J].中国园林,2011(2):17-20.

[9] 唐鸣镝.风景区旅游解说系统初探——建立完善的风景区旅游解说系统[J].中国园林,2006(1):56-58.

[10] 彭顺生.中国遗产旅游环境解说系统管理功能的缺失与重构——以丽江古城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6):42-47.

[11] 厉新建.旅游产品特点、消费技术与景区解说系统[J].人文地理,2004,19(2):43-46.

[12] Suzanne Trapp, Gross M, Ronald. Zimmerman, et al. Signs trails and wayside exhibits: Connecting people and places[M]. UW-SP Foundation Press, 2006.

[13] 肖婷婷,俞 婷,潘 辉,等.“智慧景区”模式在三坊七巷文化旅游中的推广应用[J].东南园艺,2014(6):44-49.

[14] 钱 鹏.二维码技术在高校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4):255-259.

[15] 张建萍,吴亚东,于玲玲.基于环境教育功能的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构建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8):1389-1394.

(责任编辑:陈 丹)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System of Eco-tourism Sites: Taking Xiyuan Valley Scenic Area in Nanping as an Example

WU Jianhao

(Tourism Department, Fujian Commercial College, Fuzhou 350012, China)

The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in scenic area is a kind of edu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aking Xiyuan Valley Scenic Area in Nanping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finds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system, such as, unclear topic, single and stylized content, the lack of pertinence in the guide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non uniform standard format of media elements, unreasonable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the ambiguous theme in the self-guided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Thus, this article tries to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s, steps and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system from two aspects: the guide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and the self-guided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helpful to guide the tourists to carry out eco-tourism activities and enhance the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education effectively.

eco-tourism sites;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system; Xiyuan Valley in Nanping

2017-02-28;

2017-04-01

福建省中青年科研项目(JAS151098)

吴剑豪(1980— ),男,福建长乐人,福建商学院旅游系副教授。

F592.68

A

2095-4476(2017)07-0032-06

猜你喜欢
标识牌景区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云南画报(2021年6期)2021-07-28 07:10:34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电杆标识牌安装器研制
分类清洗标识牌在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中的应用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摘牌』
杂文月刊(2019年24期)2020-01-01 08:32:10
“摘牌”
环境
某景区留念
杂文月刊(2018年21期)2019-01-05 05: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