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圣成
村小的追问:师资匮乏,怎么关爰每个孩子?
江西省安远县位于国家风景名胜区三百山脚下,处于东江源头,风景宜人、环境优雅,但又经济落后,交通闭塞,至今没通火车,是典型的贫困县。
孔田镇社山小学是安远县孔田镇社山村的村小。社山小学像其他大山里的学校一样,面临着留守儿童集中、师资缺乏等困境。
2016~2017学年,社山小学的学生构成是这样的:一年级有32名学生,17个留守儿童,占53.13%;二年级有20名学生,10个留守儿童,占50%;三年级有20名学生,17个留守儿童,占85%;四年级有25名学生,18个留守儿童,占72%;五年级有21名学生,12个留守儿童,占57.14%;幼儿班30多人,留守儿童未统计。全校一至五年级共有118名学生,留守儿童74人,约占63%。
亲子分离为留守儿童带来不少困难。这些留守儿童一般都是由年事已高的老人监护,对孩子的呵护往往停留在解决吃饱、穿暖问题的层面,在家里很难进行有意识的学习指导和品德监督。比起非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更需要关爱和指导。家庭教育功能很大一部分转移到了学校,班主任成为留守儿童精神食粮的最重要提供者。
但是,由于编制紧张,全校6个班150多个学生,在岗教师只有8人。我是社山小学(教学点)的负责人,同时还担任三年级语文、五年级数学的学科教学任务和三年级的班主任职责。以每班每天开设6节课计算,一周共180节课(含幼儿班),平均每位教师一周要上23节课,每个教师每天上4.6节课。以每班开设语文、数学两科计算,全校共12科,平均每个教师担任1.5科,教学任务相当繁重,还要承担班主任工作。一天下来教师们都已筋疲力竭。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关爱每个?亥子?怎么因材施教?
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在管理方式上想办法,让孩子们实实在在从教育中获得精神营养。
在网络状班级管理中成就每个孩子
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是不可缺少的。而班干部的产生和管理方式,也往往是班级管理制度的核心。
虽然村小的班额并不大,但是20个学生的班集体里,留守儿童超过半数,做好班级管理依靠一个班长是很难的。我们在每个班集体里设置了5个班长。实际上,班长也就是组长。从周一到周五,每人管一天班级事务。同时,每个班长“聘”(主动地选择分管4名学生)组员,责任到人,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班长角色的发挥中提升能力。
班干部怎么选?为了保持班集体活力,我们建立了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模式,每月进行两次班长(组长)聘任,按照学业反馈综合考察,学习不力的要“解聘”。
班干部常常是同学学习的榜样,同时还必须具备能及时、有质量地传达信息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因而,我在物色班干部时遵循两个标准:一是品德和学业成绩兼顾,二是人缘好,组织能力强。
但是,能聘上班长的毕竟只有5个学生。班级管理怎样能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十个手指有长短。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也有他的独特天赋。我曾经假装不经意地问班长们:“你们发现这些成绩差的学生的闪光点了吗?”他们说:没发现啊?”我再问:“谁跑步第一啊?”“谁胆量过人啊?”“谁最和气啊?”“谁干活最卖力气啊?”“谁写字漂亮啊!”班长们吞吞吐吐了,这些其实就是“学困生”的长处。只是我们习惯了用单一的学习成绩标准去评价他们,习惯了对分数以外的闪光点视若无睹。
俗语“直木可以做舞台,弯木可以做扁担”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我很赞同。比如,某个学生胆量过人,我让他当安全员,每日处理或举报违规的学生,同时也对他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无形的约束。某个学生干活最卖力气,我让他当劳动委员,每日检查或举报卫生状况。某个学生最和气,我让他当生活委员,每天领营养餐。某个学生跑步第一,我让他当体育委员,体育课时整队领跑。某个学生虽然成绩差,但字写得漂亮,我让他当宣传委员,出板报,语文课时发挥板书的示范作用。这些任命无疑是对这些孩子的肯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这种网络状的班级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还引导学生全面地去看待身边的人,学会悦纳和欣赏,多些谦逊和友爱。
班干部确定后怎样培养他们?我给予他们充分誑,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完成任务,从学生考勤,到清洁区卫生检查,午休管理,到营养餐发放,教室内电器、门窗等设施管理,学习氛围营造等,都交给他们自主管理。在这样的自主管理中,他们发挥特长、暴露弱项,駿教育、自我成长。
通过班级管理改革,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增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的压力。
有针对性的心理引导
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对留守环境具有心理弹性,但这种心理弹性会随父母在外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的确,每天看着这些长期留守的孩子,我明显地感觉到留守对儿童精神层面的消极影响。
阿玲(化名)是班长,父母哥哥都在广州务工,阿玲平时由奶奶监管。阿玲奶奶还同时监管着她的一个堂弟。农村妇女常常重男轻女,全家人的衣服、碗筷洗刷都让阿玲干,从不叫堂弟帮忙。久而久之,阿玲有了寄人篱下的感觉。有一次,奶奶病重,孩子妈妈不得不请假回家。妈妈一回家,阿玲整个人状态都变了,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那么,父母长期离家的时候呢?怎么呵护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采取了三种方法:
一是运动化解法。社山村依山三面环水,层峦叠嶂,茂林修竹,风景独特,是國家旅游扶贫开发村,甚至是都市人的梦境。由于安远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全县教育事业,把学校建设得像公园。校内有球场、摔跤场,有高大的古格树。在校园内,可以打球、摔跤,可以玩“绕木墩”跑,玩“猫捉老鼠”,玩“三人抬轿”,玩“老鹰抓小鸡”,你组织什么游戏,就可以玩什么游戏!
走出校园,在湿地公园里,在“天然氧吧”中,在四通八达的乡村水泥路上,既可以组织学生绕着“龙神塘”赛跑,也可以组织学生在“大窝”里越野,还可以组织学生翻过大山,走近垇背放眼远眺南方的平原,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到“倒头水”去浪击“飞舟”。
二是倾诉法。释放消极情绪和生发愉快情绪是缓解学生心理紧张、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人生观的重要途径。网络状班级管理有利于同伴交流,组员与组长之间常常关系不错,所以组内倾诉很自然就成为情绪发泄和寻求心理平衡的方式。
三是表扬法。对待学生,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挖苦。如今,像社山小学这样的村小还有很多。学生的胃是充实的,头脑却饥肠辘辘。在学校,他们更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鼓励。因而,无论品德还是体育劳动,无论读书写字还是数学计算,一旦发现学生的优点,我们随时随地都会给予表扬鼓励。
四是重家访。班主任经常深人到学生家庭,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追根溯源,为因材施教提供最真实、最准确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