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在万物生发的3月,全国两会如期而至。
数千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议案、提案会聚首都北京,建言献策,共商国是。
这些议案和提案,凝聚着各行各业人民群众的心声和期待。因此,两会成为万众瞩目的强大信息平台和舆论场。一个声音,在这里会放大N倍;一个问题,在这里会被各种视角关注和回应。从某种意义上说,两会是行政管理部门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契机和平台。
教肓作为重要的民生事业,每年都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领域,由此也推动着我国教肓事业不断迈向新境界。
3月7日下午,第一次以教肓部长身份与全国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的陈宝生听完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教肓界别联组会十余位委员的发言后直呼:“特别过瘾,很有收获,很有启发!”他认为,两会是“今年教肓工作的一次集体备课”。的确,如此大规模凝聚民智推動教肓改革发展的盛会,值得每一个教肓人驻足、守望、沉思,并在清晰思路之后付诸行动。这些年来,中国教肓事业大有禅益的众多教肓政策,由此发端。
今年的两会,代表、委员的目光又聚焦在教肓哪些方面?在财政性教肓经费逐年增加的背景下,要通过“财政精准投入”撬动教肓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治理转型;备受关注的“入园难”问题,要求厘清政府、市场和幼儿园的权责;校园安全、校园欺凌等社会热点问题,必须纳入法治轨道;教师编制、薪酬、职称改革要唤醒教师内心向善与向上的力量让我们在解读代表委员们的建言献策中,读懂中国教肓砥砺前行的方向。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点是实现多元主体的合力共治,两会是一个重要契机与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