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语的产生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2017-07-17 01:58张馨纳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6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摘 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社会多元化进程的逐步加深,在生活和网络中都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语。文章以2006-2015年十年间的新词语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和总结了新词语的界定;新词语的传播渠道及新词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新词语 传播渠道 语文教学

一、新词语的界定

对于新词语及其相关内容,各家历来众说纷纭。新词语所涵盖的范围,符淮青认为“新词语就是新创造的词语。它或者指示的对象是新的,或者代表的概念是新的,同时它的形式也是新的。”[1]在他看来,只有有了全新的形式或全新的意义才能算作是新词语。如果一个使用旧形式的词新产生的词义与原词义有任何联系便不算作是新词语,而算作为旧词新义。沈孟璎和向超的看法则恰巧与符淮青相反。沈孟璎和向超认为“凡是赋予原词语以新义的,不论新义与旧义之间有无联系,都应被看作是新词语。”[2]我们无法规定哪种对新词语的解释更合理、规范,但就个人而言,笔者更倾向于沈孟璎和向超的观点。很多新词语在一定程度上都或多或少与原词义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本文中所举例涉及的新词语多为有全新的形式或有一定的新义的词语。出于研究内容的需要,笔者将本文的研究时段划定在十年以内,即从2006-2015这十年间的新词语的研究,以便更深入地对这十年新词语的使用情况及其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新词语传播的渠道

(一)大众媒体传播

1.现代网络的传播

现代网络已成为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它传递信息不仅速度快而且范围广。腾讯交友、新浪微博等大量的网站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彼此之间不需要认识,便可以成为“朋友”。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彼此之间得以沟通和交流。在网络上使用新词语不仅简洁方便,而且使用起来让人觉得可爱、幽默,因此广受网民的喜爱。如:在网络上普遍使用的“晒苦”,指把自己的苦闷写在网上与大家分享,期待有人同情或给自己提供解决办法。

此外还有一些因淘宝网而产生的新词语在更多的人群中使用开来,甚至有些已不再局限于只在淘宝网上使用。例如“亲”这一新词语原本为淘宝网买卖东西时卖家对买家的称呼,用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使买家更乐于购买其产品。但后来随着使用频次的增多,有些人已经在与别人发短信时也使用“亲”。同样因淘宝大量使用而传播开来的新词语“秒杀”现在也同样不只局限于在淘宝上使用。在一些大型商场甚至售楼处,我们也能不时看到这类词的出现。这些新词语都与现代网络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网络对新词语的传播所起到的作用。

2.电视节目的传播

使用网络的人数相对而言还是较为有限的。但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电视已成为每个家庭必备的家用电器。从2009年起,我们不难发现,打开电视机,大量的娱乐节目,如超级女声、星光大道、快乐大本营;相亲类交友节目:如非诚勿扰、百里挑一、我们约会吧、爱情连连看以及后来出现的求职节目:如职来职往、非你莫属,等等,已经占据了电视节目的半壁江山,而这种节目的关注群体也上至70岁老人,下至8岁的孩子。它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巨大的。参加这类节目的多半正是20至30岁的年轻人,而这些人正是吸收能力较强,创新精神较强的一代。他们会大量的使用新词语,因此,新词语在这几类娱乐节目中得到广泛的传播。

3.报刊书籍的传播

除网络和电视节目外,报刊书籍等纸制品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报刊书籍尤其是那些反映新闻事件的新词语的重要传播方式。无论是政府高官,还是商人学者,亦或者是黎民百姓,都少不了阅读这些报刊读物。它们在把新闻事件带给大家的同时,也间接的把新词语潜移默化地带入了人们的生活中。

(二)百姓口头传播

除了以上几种媒体可以帮助新词语迅速传播外,百姓彼此之间的口头传播更是不能忽视的一类传播渠道。两个人聊天谈话中,其中一个人说出了一个自己并不觉得有意思的词,别人如果觉得好便会跟着使用,并运用语言的类推机制自己造出一个与之相似的词。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以此类推,在中国这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人口大国中口口相传,这个词语便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使用。因此便固定下来成为了新词语并运用这种方式继续传播下去。例如:“给力”一词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使用,另一个人觉得好便可以学来自己用,而且可能用在更多的场合,扩大了原义。

三、新词语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新词语能够大量使用固然有它的优点,也有它存在的必要和价值。以上对新词语传播渠道的梳理也让我们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如果想完全阻止新词语的进入是不可能的。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它的大量使用对中小学语文教学及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问题,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这些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新词语对学生语文知识本体的影响

新词语在成年人中使用可以使语言变得生动、时尚、富有新鲜感,也可以节省说话中的用字、用词,但对中小学生而言却是带来了不必要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1.语音方面的影响

孩子处在小学阶段时,语音学习尚未定型,况且由于年龄较小,缺乏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能力。因此,有些滥用的新词语会给他们的学习过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近几年,有些人尤其以年轻女孩居多,喜欢把“小朋友”友好的称呼为“小盆友”,这样虽然增加了亲密感和亲切性,但会直接影响本来在汉字读音上就不是很成熟的小學生弄混前鼻音en和后鼻音eng两种读音,甚至进而会弄混整个鼻音这一大类读音。儿童及小学时期是一个人语音形成的初始和关键时期,如果从小就造成了这种错误,那么长大以后想改正必定是难上加难的。这种现象就像东北地区很多地方的人平翘舌不分,究其原因有相当多一部分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和小学第一任老师的发音便是错误的,这显然在语言学习中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2.词义方面的影响

新词语的产生不仅在语音方面对孩子起着不必要的影响,在词义方面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小视。在孩子还没有形成完全正确的认知时,有些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但尚未被全社会接受的词语,也许它的新含义只在这一段时间内流行,可它却会使小孩子对它的错误理解固定下来。再以淘宝网络新词“亲”为例:“亲”本来是很亲密的人之间的称呼,例如男女恋人之间互叫“亲爱的”;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彼此之间会叫“亲爱的”。但从淘宝购物起,“亲”一词被普遍用作为任何人,甚至陌生人之间的称呼。这很容易使小孩子以为“亲”只是一个简单的、可以用来称呼任何人的词语。这就对学生早期的词义教育方面产生了不可估量的负面作用。这一点是语言规范化中应该重视的。

此外,有些词的产生和使用是必要的,而有些词汉语中原来已有相应的表达,额外增加的词汇只会增加中小学语文学习的负担,也不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更甚至有一些词义近几年因人们随意使用而被造出多个新词语用来表示同一个含义;也由于新词语在近几年发展太快,有很多生造词夹杂在其中,笔者觉得这些词是否有必要依旧存在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例如:同样是表达没有工作,整天呆在家里在经济上依赖父母的年轻人,新词语中既有“啃老族”的说法,又有“赖巢族”的表达。这在无形中增加了词汇系统自身承载能力的负担,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和理解语文的负担。

3.汉字书写方面的影响

前面提到了有一类谐音法造词所产生的新词语,它们在成年人中使用让人觉得时尚、可爱。可在另一方面它会使中小学生对那个含义的词到底该采用哪个汉字产生错误的或不清晰的认知。例如:原本一个学生知道表示不好的事情的“悲剧”该写作“悲剧”,可如果他看到过多的媒体或报刊杂志将“悲剧”写作“杯具”后,他会怀疑自己曾经的认知是否是正确的,进而很有可能摒弃原来正确的认知,而开始使用“杯具”这一错误的写法。这种麻烦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也是不必要的,但现在却随着新词语的使用而突显出来。

2.新词语对学生理解文化的影响

罗常培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倚仗着它来推进。”[3]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都是靠汉语一代又一代的传给孩子们,可现代社会产生的语言文化中草根文化已占据了一定数量,草根文化多半意味着平庸粗俗。我们不难想象,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接触到的是过多的草根文化。这很难不对他们的个人素质、心理健康等各方面产生某种程度上的负面影响。例如:

(1)淫媒门:指香港一些女艺人经中间人介绍向他人提供色情服务的丑闻;[4]

(2)长期饭票:是指许多女性对男子的戏称。有些女子认为男人便是可以给自己提供长久生活保障的人。因此她们自身在生活中不思进取,一些生活花销全都依仗丈夫或男朋友;

(3)粉友:指因为吸白粉而成为朋友的人;

(4)荤段子:指低级下流的、充满色情的故事、笑话或唱段;

如果类似这样的文化长期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学生们会或多或少的学习和效仿。即使不是刻意模仿,我们也不能忽视文化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中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一生語文学习的重要阶段,语言又是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更不能放任过多的草根文化的传播流行。

对待已经产生的新词语时,我们也要有所取舍。对于诸如“杯具”“鸭梨”等不规范、对汉语有负面影响的新词语,我们应该通过国家统筹规划、中小学教学具体实践等方式对其加以规范和改正,使其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小。此外语言工作部门也应该开展各类汉语规范的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及其对汉语的危害,帮助普及语言相关知识的中小学语文教学。

注释:

[1]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2页。

[2]朱永锴,林伦伦:《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其产生渠道》,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2期,第16-22页。

[3]侯敏,周荐:《2008汉语新词语》,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21页。

[4]沈孟璎:《新词新语新义——略论新词语的特征》,福建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张馨纳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100037)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