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在国产影片日渐繁荣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国产青春电影涌现出来。在以《匆匆那年》《左耳》《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等为代表的国产青春电影中,观众在了解青年男女的成长历程与美好爱情故事的同时,也被众多性格鲜明的青年形象深深打动,他们或有着为爱牺牲的执着精神,或带有个性张扬的特征。几部影片在时而清新时而低沉的氛围中,将拜金情结自然地融入故事结构中,展现了80后、90后一代人对现实的惶惑,对梦想的憧憬。
关键词:国产青春电影 匆匆那年 左耳 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 青年形象 拜金情结
关于青春电影的界定,阎景翰在其主编的《写作艺术大辞典》中,对青春电影的特征进行了这样的总结:“细腻地描绘青少年的生活,用带有抒情和浪漫的色彩表现主人公的未成年生活,展示少男少女的理想、活力和青春期的心理。”[1]2012年年初,一部台湾影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的热映开启了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的一种类型化模式,从2013年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青春派》到2014年的《匆匆那年》,再到2015年的《左耳》,2016年的《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越来越多的国产青春电影倾向于以高三学生的爱情为呈现视角,塑造令人印象深刻的青年形象,展现了80后、90后一代人对现实的惶惑,对梦想的憧憬。
一、为爱执着的青年形象
在影片《左耳》中,面对没有恋爱经历的李珥,黎吧啦开解道:“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似乎,因为有了爱情,青春才多了一丝悸动,因为有了爱情,青春才更添一份魅力。在以《匆匆那年》《左耳》《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为代表的国产青春电影中,为爱执着的青年形象成为几部影片着力塑造的一类人物形象。
影片《匆匆那年》中,美丽清纯的方茴在与陈寻相恋后,便选择坚定地呵护那棵仅属于他们的爱情幼苗,在尽心尽力中期盼它早日枝繁叶茂。备战高考的压力没有动摇方茴对陈寻的迷恋,她不顾父亲的反对,跑到操场去分享陈寻夺冠的喜悦;升入大学时的繁忙课业没有淡化她对陈寻的爱恋,尽管陈寻总不能抽出时间陪伴她,她依然选择尊重他、信任他。当方茴找到陈寻与沈晓棠的出租屋,心痛地站到天亮;当暑假聚会,方茴丢掉自尊地恳求陈寻不要离开;当陈寻看到七七留下的VCR中最后出现方茴的身影及迷人的微笑,我们不禁被方茴为爱执着的勇气深深打动。影片《左耳》中,李珥与许弋则是以单恋者的姿态诠释为爱付出、为爱牺牲的执着与狂热。许弋原本是学校的优等生,不幸的是,因为上一代的恩怨,他的感情成为张漾与黎吧啦交易的筹码。黎吧啦提出分手后,不肯接受现实的许弋对吧啦纠缠不休。吧啦意外死亡后,许弋更是整日将自己浸泡在游戏和酒精的刺激中,开始了沉迷赌博与玩弄女人的堕落人生。影片《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在着重讲述主人公程铮与苏韵锦的爱情故事的同时,同样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富家子弟真挚忠贞的恋爱价值观。家庭条件富裕的程铮有着帅气的外表和聪明的头脑,但他从来不认为这种优越感是他获取爱情或是玩弄感情的资本,他把这些视为自己能够更好地照顾转校生苏韵锦的坚实基础。高中时期,苏韵锦的数学成绩不及格,程铮主动提出为她补课;2011年寒假,为了不耽误苏韵锦赚钱,程铮熬夜扎了五只兔子灯;毕业后,原本打算留在北京的程铮为了能跟苏韵锦在一起,而毅然改在上海工作。自高中毕业舞会上那个拥吻之后,程铮便已将苏韵锦视为自己的人生挚爱,面对家庭困难、身形瘦弱的苏韵锦,程铮总会深感自己有一份责任去保护她、照顾她,程铮用他的真诚与执着让观众相信灰姑娘的美好结局并不仅仅出现在童话故事中。
对于即将成年的少男少女来说,爱情是神圣且可贵的,当悸动的心情扰乱做题的思绪,他们天真地以为彼此相恋便可从此相守一生。如果说爱情是一场代价沉重的赌局,方茴、程铮等人没有退缩,他们以仅有的真心和青春为筹码,在爱情的征程中刻下执着与真挚。
二、个性张扬的青年形象
如果说“朝气蓬勃、昂扬向上”是60后、70后一代人对“青春”一词的概括,那么80后、90后一代人则认定“个性张扬”才是青春应有的姿态。在《匆匆那年》《左耳》以及《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等国产青春电影中,不少青年以青春的名义,肆意地表现自我,他们狂热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他们任性地迷恋着看似潇洒实际堕落的烟酒生活,他们也都在张扬个性的青春之旅中加速了成长的步伐。
影片《匆匆那年》中,男主人公陈寻虽然成绩优异,但并不具有文弱书生的气质,他充满阳光,篮球场上总有他帅气的身影以及为他着迷的欢呼声。方茴的出现,使陈寻感受到初戀的甜蜜与浪漫。因为这个温柔可爱的女生,陈寻可以不顾校规校纪的约束,大胆地在黑板写下“方茴喜欢陈寻”;因为担心两人没办法被同一所大学录取,高考时陈寻主动放弃了一道13分值的物理题。升入大学后,读金融系的陈寻迷上了创作音乐,他开始逃课去地铁站弹奏吉他,在他看来,悦耳的旋律更能让他找寻到人生的价值与乐趣。影片《左耳》中,一个叫黎吧啦的女孩成为几位主人公青春记忆中无法抹去的印记。不同于接受优良教育的李珥,抽烟、喝酒、化浓妆、讲脏话是黎吧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面对单纯的李珥,她总是摆出一副历经沧桑的架势,宣讲着她的那些诸如“别人的东西才是最好的”,“男人就是车票,你想要走得远,就得不停地换票”以及“我爱一个人,就可以不顾一切”等消沉低糜的价值观。本应为高考拼搏的黎吧啦选择在放荡不羁的生活中虚度青春,尽管这种选择多有无奈,但她在张扬自我的堕落气息中从未有过反思的念头,为了她所认定的爱情,她随意地欺骗许弋的感情,甚至将他的人生引向无尽的深渊。当一场意外夺走黎吧啦年轻的生命,惋惜之余,我们同样感叹太过张扬与放纵的惨痛代价。相比前两部影片讲述80后一代的青春故事,电影《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的情节则围绕90后一代展开,从英俊冷酷的程铮到执拗柔弱的苏韵锦,从风流贪玩的周子翼到傲慢跋扈的孟雪,几个男女青年在突显自我、张扬个性中诠释着自己对青春的定义与理解。因为家境优渥,程铮可以骑摩托车穿梭在校园中,周子翼可以抢来苏韵锦的饭卡请同学们吃冰淇淋,而孟雪可以随时随地让自己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不同于陈寻的任性,不同于黎吧啦的放纵,程铮、周子翼、孟雪的个性张扬里多了一丝对其他同学的轻视或无视,多了一份用金钱填补的优越或骄横。
三、拜金情结的呈现及宣扬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巩固,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中国社会的价值体系也在发生着快速而复杂的变化,其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带有消极色彩的价值观念日渐蔓延开来,深刻地影响着一代代青年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建构。影片《匆匆那年》《左耳》与《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分别讲述了历经2000年、2005年以及2008年高考的不同年级学生的青春故事,在表现他们面对升学、初恋等问题或努力或怯懦的同时,潜隐地渗透出现实的金钱关系在他们的人生抉择中日渐加大的比重态势。
电影《匆匆那年》拍摄于2014年,影片借助几个主人公对高中与大学生活的回忆,将现实与过往的景象交替呈现出来,将每个人在青春年岁中的收获与失落表现出来。无论是陈寻与方茴一同跨年时的喜悦,还是乔燃对方茴的执着守候;无论是陈寻对方茴的背叛,还是林嘉茉对赵烨的愤然拒绝,这些都源于纯粹的真情实感——没有被金钱腐蚀的真情实感。而在2015年上映的影片《左耳》中,随着故事的展开,拜金情结在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几个青年的所思所做中逐渐呈现出来。蒋皎与张漾是一对表面看起来恩爱般配的恋人,但两人的关系却是用金钱搭建的,蒋皎天真地认为金钱可以买来一切,甚至爱情及忠诚,而从未真心爱过蒋皎的张漾无非是把她视为自己的提款机,只要奉上几句甜言蜜语,想要的衣服或是手机就会出现在眼前。与影片《匆匆那年》选取的视角不同,电影《左耳》中的主人公除了奋战高考的学生,还有被迫放弃学业的社会青年,他们过早地知晓金钱的作用,赚钱成为他们继续人生的重要动力。为了赚钱,未成年的黎吧啦在酒吧唱歌;为了赚钱,黑人孤身一人来到北京寻找商机。金钱在张漾一代看来,不单单是解决温饱的保障,它是一种可以通过牺牲自尊与道德底线换取的东西,它更是一种赋予年轻人以改变人生的强大力量。影片《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中,拜金情结被愈加裸露地呈现出来。在程铮和苏韵锦就读的高中,学生多以家庭条件的优劣作为自己选择朋友的标准,面对经济困难的苏韵锦,只有与她家境相仿的莫郁华肯真心对待她。金钱可以让周子翼不顾莫郁华对他的痴情,选择与他人步入婚姻的殿堂;金钱可以让沈居安失掉为爱奋斗的勇气,骗取富二代章粤的感情及财富。当程铮气愤地挥开沈居安的手,当数万元的人民币散落在游泳池边,我们再也无法感受到电影《匆匆那年》中简单纯洁的青春气息。
从影片《匆匆那年》到《左耳》《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拜金情结在青春影片中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多,虽然这让纯朴的怀旧情绪中少了几分明净,但却也让观众多了几分对残酷现实的清醒与无奈。
结语
近五年来,作为中國电影市场的重要力量,国产青春电影的整体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但这种发展同时也伴随着主题空洞、内涵缺失以及审美趋同等问题。此外,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许多国产青春电影还出现了片面追求青年形象偶像化、类型化以及过度渲染暴力与色情情节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众文艺对青年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功能。青春电影肩负着教育青年,塑造、维护良好青年形象的重任,只有与主流文化密切结合,融入积极的主题与主旋律意识,才能获得更持久的生命力。
注释:
[1]阎景翰:《写作艺术大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989页。
(王潆杉 山东泰安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 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