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青春影片《左耳》的自由奔放与怀旧

2016-05-06 11:19陈英
电影文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怀旧左耳

[摘要]不同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和《同桌的你》等以美好追忆、怀念、致敬青春为主题的纯爱校园电影,以复仇为最初目的,以追求理想为过程,以救赎为结果的另类青春电影《左耳》则向观众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成长历程。这部影片将视野聚焦于“怀旧”,于跌宕起伏的电影情节中彰显风格迥异的人物个性特征,从真实入手,扩展了青春电影丰富而奔放的主题内涵。电影借助生动的故事情节,挖掘出了人性中的“仁”,并打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张漾”。

[关键词]国产青春影片;《左耳》;怀旧

该片围绕阴谋与救赎展开,讲述了青春成长的故事。成长中不只有美好烂漫的一面,更会有困难与痛苦的境遇,所以苏有朋导演将影片《左耳》定义为“疼痛青春”的交响曲。电影借助生动的故事情节,挖掘出了人性中的“仁”,并打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张漾”。总之,《左耳》蕴含了疼痛与成长并行的主题内涵。

一、青春的疼——忧郁愤怒中的无情报复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无论身体还是心智都处于一个不健全的时期,所以对一些事情和一些人的理解会十分偏激。就像影片《左耳》中的张漾,他的内心充满了疑惑、怨恨甚至报复的情绪。因为父亲的隐瞒,他始终不知道自己是个被领养的孤儿,而是错误地认为自己是被抛弃的孩子,那个抛弃他和爸爸的人却嫁给了别的男人,还生了许戈。或许母爱的缺失让他幼小的心灵发生了扭曲,或许是对母爱的渴望与羡慕,使仇恨的种子在他的心中慢慢生根发芽。所以,他会对女孩儿吧啦说:“妈妈因为嫌贫爱富在我出生后不久就抛弃了爸爸和我,嫁给了别人,还生了许戈。后来,因为户籍问题,许戈因高考回到原籍,又机缘巧合地和我分到一个班,但他从来都没有正眼看过我一次。”因为误会产生的对母亲的不理解,一直折磨着张漾,使他的内心燃烧起报复的火焰。

家庭是一个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虽然张漾是因为误解了母亲才令自己深陷性格的阴暗面,但父亲的沉默也是其中不可规避的重要因素。在孩子成年之后,父母就应该将家中的大事告诉他们。而家庭关系破裂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所以在张漾上大学以后,爸爸才下定决心将一切告诉他:“爸爸和妈妈之所以会离婚不是妈妈的原因;你并非爸爸妈妈的亲骨肉,所以许戈的妈妈并不是你真正的妈妈。”可是对于这些,张漾从来都是不知道的。在家庭如此贫困的情况下,在爸爸性格的软弱表象中,他自然会将家庭破裂的始作俑者归结为妈妈。青春期本来就是一段浮躁的时光,这一时期的孩子不但心智不成熟,而且非常敏感,尤其是对于张漾这种生活在母爱缺失的家庭中的孩子,他更容易将自己的不幸归结为妈妈的贪慕虚荣。而在误会产生的时候,父亲的绝口不提仿佛又成为一种默认,会让他更加怨恨。

女孩吧啦是一种相对负面的存在,她与张漾的相遇既是一种偶然又是一种必然。吧啦不按常理出牌,个性张扬大胆。所以,为了报复许戈,张漾以自己为条件去诱惑吧啦展开一场颇具“破坏性”的阴谋:“我可以和你在一起,但是在这之前你需要不择手段地令天中的许戈身败名裂。”当时,张漾年仅17岁,但心中却隐藏了如此让人毛骨悚然的想法。可与他同龄的许戈则刚好相反,许戈就像冬日里面的一抹阳光,温暖明亮,在人前总是谦卑和善,到哪里都能成为人群中的焦点。从两个完全不同性格的角色的对比中不难发现,长期生活在阴暗面的人,要么就被困苦慢慢消磨掉意志,要么就在沉默中突然爆发出来。张漾就是这样,对妈妈的误解加上父亲的缄默,令他的心中满是怨恨,所以在长久的压抑之后便要找到一个发泄点,即对许戈进行过激的报复,好像只有这样他才能找到心灵上的平衡。

二、青春的悔——痛改前非中的努力救赎

在《左耳》中,吧啦是个性最鲜明的一个人物,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重要诱因。虽然,在高中生活即将结束的时候吧啦死了,但这群充满爱恨纠葛的少男少女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为吧啦的离开而画上句号。相反,他们看似平行的生活,却因为吧啦产生了错综复杂的纠葛。李珥追随自己心爱的许戈来到了上海,张漾与蒋皎则去了北京。两个相隔千里的城市,两段看似稀松平常的大学生活,却因为每个人心中的痛纠缠着。李珥开始像吧啦一样将脚趾涂成绿色,并且学会了抽烟,同时以责备的口气不断发短信质问张漾。出于对吧啦的愧疚和来自于李珥的压力,张漾最终也没能和蒋皎走在一起;而李珥对于许戈的痴迷却还在继续,虽然过程中也有过迷茫和无助。许戈的放浪行为间接气死了自己的妈妈,而爸爸因为妈妈的离开伤心过度导致生意一再失败,最后家庭走向败落。面对这样的现实,许戈只能让自己更加堕落甚至沉迷于赌博。但李珥并没放弃许戈,而是帮他还清了所有债务,成为他的正牌女友;后来,黑人与张漾在雪天相遇,酒后的一番对比解开了积压在两个人心中的恩怨。导演在这段情节的处理上特意用了插叙的方式,交代了黑人因自责为了吧啦自断小手指的事实;剧情继续发展,李珥与许戈的感情终究不能长远,失恋的打击令她持续高烧,以至于出现了幻觉。在亦梦亦幻之间,她仿佛在镜子中看到了两个吧啦,一个是真的,另一个则是被吧啦附身的自己,在惊吓之中她突然醒来。

电影巧妙地安排了两次回乡的旅程,也为李珥与张漾的再次重逢打下了基础。首次回乡,李珥十分仇视张漾,因为她心中满是吧啦对张漾的仇恨,但张漾却不同,他已经了解到自己身世的真相,所以心中的阴霾可谓一扫而空;而再次回乡,两个人在吧啦的天台上相见,或许是时过境迁,或许是心智的成熟,在漫天灿烂的烟火中,两个人开始冰释前嫌。在返程的路上,张漾目睹了一场车祸的发生,并跳海拯救了落水的女青年。在这里,导演特意安排了一个虚幻的镜头,仿佛落入水中的就是吧啦,当张漾救起她的那一刻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似乎在这次意外中得到了心灵的救赎,而他和李珥的关系也自此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在影片的结尾处,张漾在吧啦的墓碑前深深地忏悔,发自肺腑地说了一句“对不起”。原本就天生左耳失聪的李珥则对张漾说,吧啦临终前对她说的遗言是“她相信你,她永远都爱你”。可事实是,吧啦当时是对着李珥左耳说的遗言,所以具体她说了什么李珥根本没听见。所以,李珥撒谎了,撒了一个让自己、张漾和吧啦都得以释然的谎言。是的,与其让彼此在责备和自责中郁郁寡欢,不如选择原谅,这样大家才都会得到解脱,才能真正快乐。李珥在心中默默地对吧啦说了一句“永别了,我最爱的吧啦”,这是对吧啦的正式告别,也是为自己的青春画上一个完美的休止符。

三、青春的梦——自由奔放

虽然母爱的缺失让张漾陷入了心灵阴暗的一面,但他并没有因为不幸的遭遇和家境的贫困而自暴自弃。他将理想付之于行动,在青春的困惑与感情的煎熬中奋发图强,最终通过高考来到了北京这个梦寐以求的大都市。在大学期间,他更没有因为生计而成为蒋皎的附属品,被她“包养”,而是通过开网店卖服装来保证自己的正常生活。

无论自己的处境多么困难,张漾都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不卑不亢,尤其是在困难面前他仍然没有降低自己的姿态。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他在艰辛的生活面前勇往直前,承受过失败的打击,经历过痛苦的煎熬,在迷茫与困惑中匍匐前进。或许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几年后,他终于成功地当上了一家购物网站的执行总监,在北京这座大都市中成功扎根。

青春是最难以遮掩的躁动,也是最具奋斗精神的时期。张漾经历过家庭的困境、生活的艰辛和情感的波折,但他并没有被现实打败,而是以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勇往直前。千帆过尽,他更加懂得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珍贵。自己被领养的身世让张漾明白亲情并不只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和黑人的冰释前嫌,让他明白宽容既是对对方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解脱;和李珥之间后知后觉的爱情,让他懂得了珍惜。而蒋皎与张漾之间的爱情也并非一时的冲动,只不过蒋皎懂得,与其霸占着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让两个人都痛苦,不如给他自由,这样对两个人来说都是最好的。获得成功后的张漾并没有忘记在他青春岁月中留下深刻痕迹的那些“朋友”,所以才会关心许戈的近况,并真心地希望他能比自己生活得幸福。

四、结语

总结而言,处于青春期的少年们都曾经历过爱情的阵痛,要么满心想法却苦于没有可以实施的对象,要么真心付出却最终一无所获。在爱情的懵懂期,不只是你我,很多人都曾经将“犯贱当成真爱”。电影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青春期中的自我,但或许只有真正的“傻”过以后,才能明白爱情到底是什么,这就是成长的过程。吧啦和李珥的经历更是提醒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儿们,如果连自己都不爱惜自己,那么别人更不可能会爱你。爱情里面从来没有对错,只论经营。

懵懂的爱情是纯洁的,但往往令人伤痕累累。因为那时候的我们可能不纠缠于你到底爱不爱我,而是看我付出了爱以后得到了怎样的回报。这就是青春电影中随处可见的商业化逻辑。换言之,就像张漾和吧啦之间,与其说他们之间是一场有附加条件的爱情,不如说是一场情与利的交易更为贴切。而且在电影结尾处,张漾主动给李珥快递礼物,这分明就是对情感的一种物化和量化。

人们常常说初恋不懂爱情,青春是错误堆积起来的。但这更像是对“情伤”的一种自我宽慰。难道年轻可以成为犯错的资本吗?当然不是,只有失败者才会用“不懂事”和“犯傻”来解释自己曾经的疯狂和不计后果。其实,爱了就是爱了,错了就是错了,但绝对不要用自我催眠的方式逃避我们在青春期犯下的错误。

青春是人体从生理到心理的一段成长过程。从年龄上区分,大概起于12~14岁,结束于19岁左右。对于70、80甚至90后而言,青春已经离我们远去,能够留下的只有一些残缺不全的记忆碎片。有时候,我们割舍不下的并不是那段没有结果的爱情,只是那些美好的记忆。于不同的青春旅程中,每个人收获的情感体验也不尽相同。但“怀旧”却是多数观影者共同的心理诉求。电影就是将青春中那些相似的“符号”拼接在一起,以求得与观众间的心灵共鸣。电影《左耳》为观众展现的是一种另类的青春,并不是简单的追忆和怀念,而是寻求心灵和情感上的救赎,实现真正的成长。但在情感处理上,电影将爱情过于量化的表现会将青春的“觉醒和成长”变得功利化。一旦“青春”被赋予了商品的标签,就再难以治疗隐藏在人们心中的情感创伤,如此,电影不但不会起到帮助“治疗”的作用,还可能会揭开失败者的伤疤。

由于受到消费文化潮流的冲洗,校园版纯美的爱情逐渐被情欲化和物质化。所以,即便在电影中,我们也再难找到毫无杂念的情感。更多的是“我长得漂亮,所以你泡我”和“我有钱,所以你得跟我”。非常直白的对话,但与爱情无关。男女之间的关系不再源于荷尔蒙的相互吸引,而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这样的情感交易,并无对错之别,所以根本问题也不在于青春。

“青春就是用来折腾的!”或者说,不曾经历过“大汗淋漓”的青春,就不算真正地活过。就像张漾和李珥这些年轻人,他们在青春的漩涡中摔得伤痕累累,不过无论过程多么痛苦,他们还是在跌跌撞撞中成长起来了。虽然不能说青春就是用来犯错的,但那时候的天不怕地不怕,那时候对梦想的追求毕竟是最真实的。“不畏艰辛,彰显自我”或许才是青春电影最具意义的主题与内涵。

[参考文献]

[1] 辛珏.由《左耳》看中国青春电影的浪潮[J].艺术评论,2015(08).

[2] 卫丽军.电影的灵魂旋律——《何以笙箫默》插曲音乐与画面的唯美契合[J].电影评介,2015(12).

[3] 王亚丽,何春耕.复仇中救赎追求中成长——青春电影《左耳》主题分析[J].新闻世界,2015(10).

[4] 谢玉婷.《左耳》电影多模态分析研究[J].牡丹,2015(16).

[5] 翟婷婷.小清新难挡重口味青春贴难遮创伤痕——评电影《左耳》中的青春情爱[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

[作者简介] 陈英(1978—),女,河南民权人,文学硕士,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怀旧左耳
脑洞小剧场
基于怀旧视角的古镇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基于怀旧视角的传统儿童游戏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左耳问题
你的话像花,开在我的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