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伟波++王心乐++刘宏奋
摘 要:目前,国内外关于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发展与现状研究、相关背景下的创新研究、关系研究、比较和启示研究、综述类研究和实证研究六个方面,其中关于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发展创新研究成为时下热点,其根源在于青年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与研究的相对滞后之间存在矛盾,解决之道为致力加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研究和创新。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发展研究,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坚定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基础,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理论成果,运用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相适应的志愿服务理论研究体系。
关键词: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发展;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D432.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4-09
一、引言
国外志愿服务萌芽于19世纪初,在“二战”后得到迅猛发展。它最初起源于战争救护、重建家园、安置孤儿等与战争相关的救助活动,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涵盖环境保护、维护和平、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等多领域的综合服务,服务水平及服务内涵上都升到一定高度。
在我国,自1994年团中央成立中國青年志愿者协会以来,我国志愿服务工作正逐步步入正规化、组织化、规范化轨道,青年志愿行动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为社会做了大量踏踏实实的工作,形成了“关爱行动”“西部计划”“阳光行动”“海外计划”“暖冬行动”“节水护水计划”六大品牌活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也蓬勃发展,现有团体会员340个,包括常务理事单位38个、理事单位119个;个人会员717名,包括常务理事55名,理事224名。由此可以看出,青年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并在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般认为,青年志愿服务可以有效弥补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的内在缺陷。因此从政策导向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简称“十三五”规划)在第六十六章中明确提出:鼓励青少年更多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2016年八大重点工作,其中第七项明确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依法规范发展社会组织,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发展。团中央和团广东省委《学校共青团2016年工作要点》均明确提出:创新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支持各地各学校在扶贫帮困、大型赛会、生态环保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因此,基于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本文拟对国内外关于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特别是近十年关于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并简要述评,为青年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二、国外研究综述
关于现代志愿服务的起源时间,学界至今仍有争议,有学者认为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也有学者主张起源于19世纪的宗教慈善活动,但学界高度统一的观点是,西方是现代志愿服务的起源地。至今,国外发达国家的志愿服务活动已逾百年时间,在国际上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和国际惯例。
国外关于青年志愿服务研究的主要领域集中在青年志愿服务的参与机制、管理机制、组织机制、支持保障体系构建、国际化合作等几大方面,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也有学者把国外的志愿服务研究概括为三类:志愿服务的缘 起、发展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研究,志愿服务与民主、政治的关系研究,志愿服务与经济的关系研究。
归结起来,国外关于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起步早、范围广、程度深、影响大、研究成果丰硕,相较于国内,至今仍处于领先地位,可为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发展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三、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现代意义上的青年志愿服务,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1987年,全国青年志愿者服务热线在广东上线,由此开创了青年志愿服务先河。1989年,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道诞生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服务团体。1990年,深圳市诞生全国第一个正式注册的志愿者社团——深圳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1992年,佛山市首次在香港义工的帮助下成立“义工团”,1994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至此,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相关研究也逐步展开和深入。
目前,在知网近15年中(2002—2017)以“青年志愿服务”为主题精确检索的文章有2628篇,研究范围涉及青年志愿服务的方方面面,归结起来,国内近15年关于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年志愿服务历史发展与现状研究、相关背景下的创新研究、关系研究、比较和启示研究、综述类研究和实证研究六个方面。具体如下:
(1)历史发展与现状研究。谭建光(2013)、谌学军(2012)、梁绿琦(2015)分别对党的十八大后青年志愿服务发展、高职院校青年志愿服务开展、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兴起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2)相关背景下的创新研究。韩雪梅、刘艳英、唐凯(2016),付娟(2015), 陈全成、韩涌泉、周文青(2012),许岩(2013)均从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背景视角对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和机制进行研究;而徐靓(2008)、王芳(2006)主要探讨在和谐社会视域下如何进行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周茜霖(2013)在《新媒体的发展对青年志愿服务的影响》一文中主要探讨了新媒体对青年志愿服务发展创新的影响和路径研究。
(3)关系研究。龙永红(2015)、毛立红(2014)均在研究中专门探讨了青年志愿服务创新与青年发展和成长成才的关系;成睿(2010)则关注了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与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关系;谭建光(2004)则着重阐述了全球化与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
(4)比较与启示研究。祁枫雪(2015)、白宏亮(2009)分别对中日、中美青年志愿服务进行了比较研究;张锋(2014),张燕玲、张晓红(2012),刘洪玲(2009)则着重研究了国外青年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发展的启示;陈素文(2008)、张丽霞(2000)则聚焦于中外青年志愿服务现状、活动的比较与借鉴。
(5)综述类研究。胡凯(2015), 肖强、罗公利(2012),胡雅娟(2011), 龚万达(2010)分别以不同时间节点和时间段(10年、20年),对我国志愿服务研究做了详细综述;郝亚鑫(2016),梁杰华、杜立操(2012),祝小迁、窦贤琨(2012),则侧重从大学生志愿服务这一视角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值得一提的是,龚万达于2010年发表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国外志愿服务研究综述》一文,是对国外志愿服务进行综合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6)实证研究。丁勇、谭建光(2015),刘兴旺(2010)均以中山市青年志愿服务为例,总结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发展的经验教训;刘思博、汪彩霞(2011)则从广东省佛山市桂城街道的微观角度解剖城市街道青年志愿服务的创新与发展;郭晓葵、施瑶、陈少杰(2015)以河北大学为例,对高校志愿服务促进社会养老公共事务创新发展进行了专项研究;范亚锋(2014)以青岛2014世园会为例,分析了我国大型社会活动志愿服务管理的发展瓶颈及创新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国内关于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发展的研究中,基于实证角度的研究本身较少,且主要以省市(如深圳市、中山市、佛山市等)、学校(如河北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等)、大型活动(如世博会、青岛世园会等)为实证案例。
四、对国内外研究的总结性述评
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关于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至今已有百余年,体现出起步早、范围广、程度深、影响大等特点,对青年志愿服务与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會建设、文化融合等的关系作了深刻的探讨和论述。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成果,国外在青年志愿服务的定量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已经达到了非常精确的地步。
相比较而言,国内的研究起步至今不到三十年的时间,还处于比较初步和浅显的阶段,体现出起步较晚、涉及范围广而不专、研究不够深入、没有形成理论体系等特点。有关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多停留在历史发展与现状、存在问题、经验介绍和实证分析等层面,并且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等方面尚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体系。当然,研究的相对滞后与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起步较晚以及我国公民社会的发育程度不足有关。
总结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一是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志愿服务研究比我国的现有研究更加深刻、精确和发达,其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加以引进和借鉴;二是在引进和借鉴的过程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立足我国的国情,克服“水土不服”的情况;三是我国目前关于志愿服务的研究相对落后,但不能盲目追求短期的“井喷式”发展模式,而应该夯实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研究和创新。
五、结语
综上所述,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发展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需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坚定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基础,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理论成果,运用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相适应的志愿服务理论研究体系,推动中国志愿服务事业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郝亚鑫.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6(1):93-94.
[2]谭建光,周宏峰.中国志愿者:从青年到全民——改革开放30年志愿服务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9(1):76-81.
[3]张燕玲,张晓红.国外志愿服务发展趋势[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2(6):25-31.
[4]祝小迁,窦贤琨.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12(2):109-113.
[5]肖 强,罗公利.志愿服务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12(2):5-9.
[6]龚万达.国外志愿服务研究综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36-41.
[7]龚万达.志愿服务20年——中国志愿服务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2010(11):87-91.
[8]谭建光.中国社会建设与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党的十八大后青年志愿服务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3(2):43-46,92.
[9]陈素文.比较与借鉴:中外青年志愿服务现状透视[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