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幼儿体验的策略探讨

2017-07-15 21:46朱希
求知导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幼儿成长多元化策略

朱希

摘 要:体验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幼儿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体验,这不仅是教师关爱幼儿、尊重幼儿和相信幼儿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形成的不可替代的必要路径。目前很多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把幼兒当作被动的知识“接收器”,忽视了幼儿的亲身体验。作者认为,幼儿园教师应带领幼儿亲近大自然,了解地域文化,增进幼儿的真实、真切体验。同时,幼儿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使幼儿的体验更加丰富和深刻,让幼儿在体验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幼儿体验;幼儿成长;多元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体验是个体通过活动在对外部世界与自身体会的基础上形成自我经验、情感、态度的过程。幼儿的感知能力是非常强的,对幼儿的影响也非常大,体验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幼儿从被动的“接收器”走向主动的体验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真正体验。那么,如何增进幼儿的体验?怎样使幼儿体验更加深刻呢?

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应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进并亲近大自然,并引导幼儿关怀地域文化,增进幼儿的真实、真切体验。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的参与、创设并调整游戏情境和借助师生对话等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使幼儿的体验更加丰富和深刻。

一、 亲近大自然,使幼儿的体验更真实

大自然是直观的、真实的、丰富的和具体的,大自然之于幼儿犹如一部真实可感的、丰富多彩的画卷,蕴藏着无限的惊喜,对幼儿充满无限的吸引力,故教师应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而非局限在教室里。如教师给幼儿讲述“大自然动植物的秘密”时,不应让幼儿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观察教师展示常见的动植物的图片或用塑料制作动植物玩教具,而是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进并亲近大自然,让幼儿置身于大自然宽广的怀抱,主动和大自然的动植物亲密互动和“对话”,自由探索和发现大自然动植物的秘密,主动学习大自然这本活教材,从而从大自然中获得直接经验,亲身感受和体验真实的大自然的乐趣。

又如,春天来临时,我们带领幼儿们一起到东山乐园的草地上,捕捉草丛里的蚂蚱,并把它们放进准备好的小玻璃瓶中,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夏天,我们带领幼儿在阳光下,踩着同伴的影子尽情追跑,累了就蹲在榕树下静静地观察小蚂蚁家族的“运粮长龙队”。秋天,我们带领幼儿一同到果园里去采摘香甜可口的南果梨,一起倾听鞍山南果梨优美的传说,从中了解到南果梨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激发幼儿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冬天,我们带领孩子们一起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滑冰……总而言之,我们以大自然为主线设计和组织了“寻找春天”“秋姑娘”和“堆雪人”等一系列有趣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幼儿与真实可触摸的大自然亲切地对话和互动,以拓宽其视野,丰富其体验。

二、关心地域文化,使幼儿的体验更加真切

不同个性特质、各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宝贵财富。地域文化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使幼儿在新旧经验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使幼儿的感受和体验更加真切, 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教师自身应充分了解所在地域的文化,并在理解和尊重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对地域文化进行甄别和筛选,意在将其文化的精华纳入幼儿的主题体验活动中,让地域文化开展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充分利用幼儿在真切的体验和探索中进一步了解所在地域的文化,并鼓励幼儿宣传、保护、传承并创新其文化,使地域文化成为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良好素材。如鞍山当地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独具特色的海城高跷、喇叭戏、二人转、满族花灯节等民间艺术,还有柳编、玉雕工艺等特色的民间工艺以及玉佛苑文化节等特色的大型节庆活动,我们教师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同时巧妙地结合当地的文化资源,为幼儿设计了“小小设计师”“我是小演员”以及“鞍山之行”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了解家乡独特的文化资源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使幼儿在参与主题活动中不断丰富并深化其体验,促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使幼儿体验更加深刻

1.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幼儿的体验更加深刻

在活动中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有助于幼儿对客体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使幼儿在活动中的体验更丰富且更深刻。因此,教师在主题活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同时结合主题活动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通过亲自感知和体验,这比借助单一感觉通道感知、认识事物而获得的形象更具体、更丰满且更深刻。如在主题活动“公路上的车”中,我们鼓励家长带幼儿在离家附近的马路边实际观察并记录公路上的车辆,鼓励幼儿仔细观察一定时间内公路上车辆的种类、数量且聆听、分辨不同车辆的声音,同时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作记录。并且,我们鼓励幼儿将自己的车辆观察记录单与教师、同伴一起分享,并根据幼儿展示的各种各样的车鼓励和引导幼儿进行各种分类和排序。在整个活动进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触觉和听觉,在多种感官交互的作用下,使幼儿的感性体验更深刻,从而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创设并调整游戏情境,使幼儿的体验更加丰富

陈鹤琴指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儿童喜爱玩游戏是天然的倾向。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幼儿这一天性,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积极地参与游戏,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体验更有趣且更深刻。如在小班故事活动“可爱的小白兔”的教学活动中,考虑到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为了使小班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经验,我们根据故事内容创设了幼儿头戴小兔头饰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玩“小兔搬青草”的游戏情境,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兔”们熟练掌握搬青草的要领后,对原有的“小兔搬青草”游戏渐失兴趣,注意力开始分散和转移。同时,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很多幼儿对“独木桥”特别关注。于是,我们结合孩子们的兴趣和发现适时调整游戏情境,进而组织了“小兔搬草过独木桥”的新游戏,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兔子的可爱与机灵,体验了小兔勇闯独木桥的自豪感。更值得一提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展示了积极、乐观、敢于尝试、乐于合作与分享等良好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3.借助师生对话,使幼儿的体验更具热情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其教育著作《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指出,对话是教育的手段,是教育乃至人类获得解放的重要途径。他同时强调,教师与学生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要改变“教师是权威”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应在师幼双方平等的基础上适时地与幼儿进行积极的言语互动,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探索、主动操作的兴趣和爱好,让幼儿在活动中的体验更具热情,并促使其在体验中不断地建构新知,在建构中不断地获得成长,从而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幼儿的活动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宏升.让幼儿在体验中成长[J].学前教育研究,2008(9).

[2](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幼儿成长多元化策略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浅谈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成长过程的重要性
论户外活动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结构活动促进幼儿成长探究
走近童心
Passage Four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