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媛 (安徽省安庆市文化馆 246000)
新时期群众舞蹈创作的几点探索
张 媛 (安徽省安庆市文化馆 246000)
从群众舞蹈的受众范围来看,因此种活动所涉及的舞蹈动作要求要远低于专业舞蹈动作要求,且对场地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因而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欢迎与认同。在参与此种活动的过程之中,社会公众的身体机能得到了有效地锻炼,身体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地提升,精神亦得以愉悦,故而可以说,群众舞蹈活动有其特定的推广意义。本文将从基层群众舞蹈的特征入手,对群众舞蹈创作的策略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群众舞蹈;创作题材;创作过程
群众舞蹈,顾名思义,此种活动面向的受众群众并非是专业舞蹈人群,而是普通的社会公众。因此,对于社会公众而言,不管其自身舞蹈基础知识与技能如何,受教育程度如何,社会背景如何,其均能够通过群众舞蹈活动得到身心地放松。同时,从群众舞蹈活动的内容编排来看,其已然充分兼顾到每一个普通公众,即舞蹈动作本身无需经过专业的舞美编排,活动形式的组织亦是多种多样,完全以使每一个参与对象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为宗旨。
群众舞蹈活动的组织目的在于娱人娱己,而其中,娱己又成为主要目的,即,广大群众通过对基层群众舞蹈活动地参与,能够一扫生活的压力,还能将从事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情绪荡涤殆尽。因此可以说,群众舞蹈活动不但让社会公众能够尽情地展现自身的舞姿,同时还能够让社会公众在参与群众舞蹈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充分地放松与休闲。
基层群众舞蹈活动对于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社会公众而言,并非是其本职工作,也并非构成其生活的全部,而是能够对其生活起到调剂作用的“良药”。还有就是,对于每一个群众舞蹈活动参与者而言,其参与此项活动多是利用其业余时间或者是闲暇时光,由此可见,基层群众舞蹈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使其在放松、娱乐之余,全身心地投入到健康的休闲生活之中,进而避免其利用业余时间去满足一些不良嗜好。
在群众舞蹈创作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创作题材源自于日常生活,取材于日常生活,舞蹈形象表现出一定的亲和力,编创人员应当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创作素材,进而在此基础之上做到推陈出新,创作要过程中注重舞蹈的艺术性。如此,方可创作出优秀的群众舞蹈作品。
无论是专业舞蹈活动的编排,还是群众舞蹈活动的编排,均有着特定的艺术源泉。在这个问题上,专业舞蹈活动同群众舞蹈活动有着相似的一面,即二者的创作题材均是源自社会公众所熟悉的平凡日常生活之中,所不同的是,专业舞蹈活动在编排过程中进行了艺术升华创作,而群众舞蹈活动则保留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也正是因为如此,基层群众舞蹈活动方才能够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掀起波澜,进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长久的追捧与喜好。这同时也是群众舞蹈活动得以长盛不衰的秘密所在。如《俏夕阳》,就是以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皮影戏作为基础的。舞蹈表演者为平均年龄65岁的老人,他们对皮影戏艺术有着深刻的印象和喜爱,所以这个题材得到了她们内心的趋同,愿意加入到这个舞蹈的排演中来。可见,群众舞蹈的创作,在题材上一定是要生活化的,这就要求创作者要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将大量生活素材的积累作为创作基础,从中选取出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材料,使之作为表现对象,方能获得表演者和欣赏者的认同。要切忌曲高和寡和孤芳自赏,而是把生活、群众和艺术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般而言,舞蹈形象即指舞蹈者通过自身的表演所塑造出的艺术形象。基层群众舞蹈的大部分参与者少有专业舞蹈训练的实践,如此一来,使得群众舞蹈活动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在专业人士眼中显得过于平白,但这却是群众舞蹈活动最为吸引普通公众的关键之处。因舞蹈中的艺术形象并非像专业舞蹈设计中艺术形象那般高高在上,无形之中使得群众舞蹈中的艺术形象在普通公众的眼中表现出显著的亲和力,从而更易于为普通的公众所认同与接受。当公众看到这些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时,不但身心受到了美的触动,更促使其走到舞蹈者之中,与其共舞一曲,以抒发内心的喜悦与欢快之情。
群众舞蹈编创人员应当意识到的是,尽管基层群众舞蹈活动的编排要求远低于专业舞蹈,但也并非意味着编创人员可以墨守成规,如若如此,将造成群众舞蹈活动因创作题材的匮乏,而逐渐失去公众对其的热忱。有鉴于此,群众舞蹈编创人员应当认真观察生活,以便从中洞悉全新的舞蹈创作素材,进而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对群众舞蹈的内容与形式加以创新。同时,群众舞蹈编创人员还应当善于借鉴其它地区群众舞蹈编排的先进经验,以便做到取长补短,进而推动本地区群众舞蹈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最终保持群众舞蹈活动对公众的持续吸引。
虽然群众舞蹈在当下被人们当做是一种娱乐方式,但是舞蹈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艺术性是不可或缺的。为了让绝大多数群众可以参与其中,大部分的群众舞蹈较为随意,没有任何规则限制,也没有标准的规范可言,导致群众舞蹈并不具有观赏性,甚至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舞蹈,失去了舞蹈的艺术性。在群众舞蹈创作中,要以专业性的舞蹈标准为基础,充分表现群众舞蹈的艺术性,然后在一定程度降低舞蹈难度,便于群众接受。这样,既可以让群众接受起来容易,又可以提高群众舞蹈的艺术含量,让群众舞蹈具有观赏性。
当前,我国的群众文化一派欣欣向荣之景,群众舞蹈也越来越成为大众的重要文化娱乐项目。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为群众舞蹈工作者的群众舞蹈创作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参考,从而更好地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奉献给广大的人民群众。
[1]吴永辉.新时期下的群众舞蹈创作思考探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7):8-9.
[2]张跃.新时期下群众舞蹈创作思路研究[J].艺术科技,2015(6):145.
[3]朱东黎.群众舞蹈创作实现“三贴近”的实践探索[J].四川戏剧,2013(5):10-12.
[4]杜云生.群众舞蹈创作应注意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J].大舞台,2011(1):164.
[5]谷蓉蓉.群众舞蹈创作要地域特色与现代意识相融[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5):208-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