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园林景观的“自然品第”设计观

2017-07-14 04:19刘楚圆黄永浩邹昌锋
现代园艺 2017年1期
关键词:自然

刘楚圆 黄永浩 邹昌锋

摘要:“自然品第”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美学鉴赏标准。老子“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和谢赫“六法俱全”的绘画理论为园林“自然品第”设计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本文将从道家哲学和“谢赫六法”的核心内容出发,探讨中国古典园林中“自然品第”设计观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自然;品第;设计观

“自然”是唐代张彦远提出的绘画品评标准之一;“品第”是评定和分列等级的意思。“自然品第”可理解为艺术的最高品评标准。古典园林受绘画“自然品第”观的影响,在哲学观上崇尚道家思想,注重师法自然;在设计观上以山水画论为蓝本,推崇“自然为上”,注重形神兼备。笔者将从老庄哲学对造园的影响出发,结合谢赫“六法”中蕴涵的园林设计理论加以论述,来求证园林景观中“自然品第”设计观的具体内涵。

1“道法自然”的设计观

广义的自然可理解为一切存在的物质世界,也可理解为自然而为。老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用“自然观”看世界的人,他主张“莫夫之命,而常自然”的理念,认为万物发展有客观规律可循,不要加以人为干涉。庄子是老子哲学的集大成者,他发扬了老子的“自然”哲学观,进一步提出了“任自然”的观点,这个观点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后世文人的创作理念。西晋郭象在《庄子》一书中第一次对“自然”的艺术创作观进行注释,认为“自己而然,谓之天然。天然耳,非为也”。老庄“自然”观中的“自然”以“自然而为”为最终追求。笔者认为,道家哲学是“自然”品第设计观的源头。

1.1老子的“道”

道家哲学的核心是老子的“道”。“道”遵循自然的原初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最终都将归于自然,要维护自然的原生状态。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志深受老子“道”的影响,将“道”的“自然无为”视为人与自然相处的理想方式和园林造景的合理立意方式。古典园林设计观效仿的“道”,提倡返璞归真,顺应自然,以达到人与万物和谐的状态。“道”的审美观促进了自然式园林构图方式的形成,“道”提倡师法自然,于地法地,于物法物,追求与自然真性无违的境界。自然之“道”促进了园林“意境”的生成,形成了古典园林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老子的“道”要求遵循自然客观规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宇宙的运动变化产生了万物的虚实关系。这种虚实相生的整体宇宙观念,影响了园林的设计观。园林设计以“形”的知觉体验和“势”的意会效应相结合,营造了空间的虚实变化。古人造园有“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之说,“水”在景观元素中可以认为是“虚景”,“屋”则是实景,“竹”可以理解为过渡空间,依照这种比例关系,古典园林总体来说形成了虚处要大于实处的造园手法。这种模仿自然的虚实比例关系,借助“道”的规律促进了园林与心源境界的构建,实境与情思的交融产生园林的意境美。

1.2庄子的“任自然”

老子思想确立了“道”的最高标准——“自然”。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哲学体系,把“道”和“自然”深入到美学与人生哲学中去,提出不以人为来改变天然,不以世故教化来改变本心。庄子进一步提出的“法天贵真”说发展了“自然”的创作观,自然天道和精神自由越来越受到设计者的重视。庄子的“自然”是自然的本来面目,是万物不加以修饰和更改的原生状态,“不为”而自然。古典园林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设计观吸收了庄子的“不为”状态,弱化园林设计形象的主观性,摒弃刻意雕琢和过度设计,以达到园林与自然合一。

庄子的“任自然”解放了园林创造思维。“任自然”的思想由对自然的感悟上升到追求精神的自由状态,它不受制度束缚和不伤自然本质的特性与园林设计的特殊性相契合。以不受礼仪教化所束缚的精神状态,达到人性与天道的合一,这也是设计者应有的创作状态。园林是中国民族文化与艺术的载体,所以古典园林有着深刻的寓意性。将原型的象征性深入自然的语境中去,是园林创造思维的造化功能。追求自由的创作状态使造园家将园林景观与人文情愫相结合,通过园林景观的抒情宣意,引发人性的情感共鸣,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2“自然品第”与“六法俱全”的关系

园林与诗、书、画不可分割。南齐谢赫提出的“六法”为后世绘画美学提供了品评标准,也为园林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六法”的核心在“气韵生动”,其他标准围绕“气韵生动”展开。可以说园林中的“气韵生动”是“道”的哲学延伸,也是园林的风骨精神。古典园林是文人山水品格物质化的艺术产物,以谢赫“六法”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作为园林“自然”设计观评价的主体内容,符合园林设计的艺术特征。

2.1气韵生动

老子的“道”衍生了“元气论”,元气论则带来了气韵与意境。元气生阴阳,从狭义的哲学观上解释:“气”可理解为“阳”,是万物的生命力;“韵”可理解为“阴”,是万物的精神。“气韵”合起来则是物质形象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气韵”旨在传达事物的理、情、趣等诸多外象。“生动”则是气韵所表现出的积极作用。气韵在六法中被列为首位,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气韵生动”是造园的目的,它往往表现在以园载“道”的精神感官上。在文人园林中,梅、兰、竹、菊、松、石等景观元素常作为观照自我的缩影,自然生命体的表现特征预示了自我本体的心理追求。园林不仅仅是游憩场所,更成为了心灵栖息之地,古典园林意趣因“气韵生动”而千古流传。

2.2骨法用笔

“骨法用笔”原指以内柔外刚的用笔塑造物象的精神面貌。中國画善于运用线条艺术,书画作品的精、气、神可以通过线的提按变化和空间构成来传达。古典园林是线形艺术的延展。线形韵律使空间张弛有度,功能完备。古典园林构造与书画的用笔都有“曲多直少”的趋势,曲线更容易形成“势”,使作品更加有韵律感。古典园林中曲线的运用体现在整体布局和景观造型上。从整体布局上来说,古典园林追求达到“游”的境界,多运用曲线的迂回转折丰富园景,增加景深。不对称的曲线形态分割了园林的大小空间,使园景形成主次,更有韵律感。从景观造型上来说,个体景观的曲线造型使其更富有动感,曲线传达了园林景观的力量感与冲击力。总的来说,以“骨法”标准把握园林空间的刻画尺度和景观造型,有助于消除园林空间中刻意雕琢的痕迹,可更好地呈现园林“自然”的状态。“骨法用笔”成就了园林的线条美,提升了园林的艺术境界。

2.3应物象形

“应物象形”主要指艺术的造型作用,度物象而取其真。从传统的园林造景观念来看,是由“以形写形”到“以形写神”的写意化过程。园林的移天缩地是对自然的概括抽离,所以造园中的“掇山理水”注重传神达意而不是仿造复刻。园林的叠山离不开自然山川形象的形式美要素。假山的设计是访遍山川河流,结合自然天气、时机运转等偶发性因素,对自然真山典型化、抽象化的形象提取,并刺激心中所感所悟形成的艺术化产物。所以园林中假山的设计要集大美、创时势,协调统一,才能创造出自然真境。园林的“理水”依据自然水体的构成规律,借助园中地形地貌,推敲水的形态,合理配置山石植物,重在表现自然环境中“水”所呈现出的意境美,创造不同的审美境界。“应物象形”是园林对自然形象的艺术化过程,山水中蕴含的审美意趣更高于山水的形态要素。可以说“应物象形”是“气韵生动”的载体,是一种借助外物形象拓展艺术境界的表现方式。

2.4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原指绘画的色彩处理方式。简而言之,就是一类物施一类色。南朝时期宗炳最先提出了“以色貌色”的色彩處理手法。中国山水画虽然经历了符号化的过程,由写实逐渐向写意方向发展,但始终未脱离物象的自然面貌。山水画中按物象来施色,协调画面整体构成的方式,启发了园林色彩的符号化运用。在文人园林中,常以白墙作挡分割空间,设空窗,利用景物的视觉渗透,借自然的色彩,增添园林的季相之美。或以白墙为卷,借光影投射的效果,使园林有了水墨的神韵。在园林的色彩运用中,“类”的定义从客观事物延伸到了对设计意向的表达上。园林色彩的运用诠释了“道”的意会方式和对园林“自然”美学意蕴的体悟。

2.5经营位置

谢赫用“经营”来界定构图方式,体现了物象组织构建的重要性。中国古典园林中立体交融的组景方式,以空间的音律效应排列景观空间。布局时注重园景的整体节奏感,具体造景时注重各要素之间的主次、虚实、借让和层次关系,把观赏者带入到园主的既定语境中去,品味园林中蕴含的意境美。从时间的维度来说,古典园林设计注重空间的时间节奏。“步移景异”的空间处理手法,将空间错落排序组合,构成了明暗、曲直、起伏的节奏化空间。从感官的体验来说,古典园林细腻的空间处理手法极易促发观赏者的联想,故而古典园林有诗情画意之妙。

2.6传移模写

模写在绘画中是指对作品的“临摹”。笔者认为园林的传移模写可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天人关系的模仿,这是由中国文化特征中人与天的自然关系定位决定的。园林的景致大多寄托着人们想摆脱外物困扰,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从“道”的角度来说,这是对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忘我境界的追求。二是对山水画作的模仿,这是文人园林中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自然万象的“道”对人的启发性与文人士大夫内秀、敏感的个性特征,造就了山水画,而“披图幽对,坐究四荒”的畅神境界影响了文人园林。

从创作语言上来说,园林与山水画有着审美的一致性。山水画的“气韵”与园林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绘画理论的“六法”不仅为书画艺术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园林的创作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六法”从整体结构、抽象造型、色彩运用、空间营造、学习模仿等方面入手,促进了园林意境的形成。如果园林造景能够做到六法俱全,就具备了“自然”品第。六法的传承为园林的造园理论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也为中国自然式风景园林的文脉继承提供了历史依据。

3总结

《园冶》中有“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功”之语,提倡以自然条件为建造基础,对环境要素因地制宜进行优化组合,将自然的理与人文的情融为一体,达到“自然”童趣。符合“自然”品第的园林设计,创作手法与“自然”设计观互为印证,在宛若自然的情境中体现了生命的本质。从“道法自然”到“六法俱全”,“自然”品第始终影响着古典园林设计观的发展。园林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其“自然品第”境界的生成离不开传统哲学观及文化互通关系的引导。园林设计必须结合文脉的传承才能展示其应有的艺术魅力,只有理解了“自然品第”的神韵情思,才能理解园林意境的微妙深远。

(收稿:2016-10-11)

猜你喜欢
自然
吟唱自然的歌者——米勒
日本导演河濑直美电影创作特征浅析
对自然万物的悲悯情怀
从环境批评视角解读狄金森诗歌中的自然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自然》:中国的生物伦理并不狂野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