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设计,提高课堂练习实效性

2017-07-14 12:42陈俊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画圆梯形周长

陈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同时也能够起到检测数学教学实效的目的。如何才能优化设计,提高数学课堂的练习实效呢?现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四点策略:

一、立足学练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容易陷入照搬教材的误区,根据教材亦步亦趋,这种练习设计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教材内容只是一个学习载体,因而在教学时,教师要从整体人手,将教材的内容和教材的练习融合起来,学练结合,让学生在知与行中突破知识难点。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画圆是一个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两个方面的练习活动。先让学生对圆有初步的感知,建立概念的表象,设计了画圆的练习活动:你能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吗?学生在尝试画圆的过程中,追问学生:画圆需注意哪些事项?会出现哪些错误?通过以上练习活动,学生归纳出画圆的重要因素:固定针尖,固定两脚,首尾相连。紧接着,又出示问题:请在纸上快速画出两个圆,一个在纸张的上面,画得大一点,另一个在下面,画得小一点。让学生认识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以上教学环节,教师并没有单纯通过讲授来“告诉”学生知识,而是学练结合,设计有效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先从画圆这个活动人手,体验圆的表象特征,从而对圆各部分有直观体验和理解,接着设计画大小圆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思辨圆的位置和大小的关系,使得学生从活动探究中琢磨出画圆的方法,逐步掌握圆的相关概念和知识技能。以上练习设计,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架构了知识网络,建构了新知体系。

二、聚焦思维训练,促进思维递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课堂练习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而,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将课堂练习当作训练学生思维的主要战场,聚焦思维训练,一方面从知识的内容上多加丰富,另一方面要重视思维过程的引导,实现思维层次的推进,关注目标达成,形成完整的思维链条。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时,学生经过探究,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有了初步认知和了解,此时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第一个层次的练习是基于基础维度:

1.长方形长6分米,宽4分米,周长是多少?一个正方形边长为7厘米,周长是多少?这个训练的设计,目的是检测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属于基础层面的。

第二个层次的练习是基于思维的递进维度:

1.学校想在一个长30分米、宽10分米的黑板四周贴上花边,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2.一个正方形的花坛,边长为lO米,一只小猫沿着花坛跑了2圈,它跑了多少米?

3.要配一块周长是88厘米的玻璃,如果宽是20厘米,请问长是多少厘米?

这三个练习设计,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人手,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周长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并逐层深入,学生的思维获得了递进,对周长这个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也有了大幅提升。

以上数学练习的优化,通过两个层次的延伸和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有了初步的表象积累,为下一步深入概念本质,进行实践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了思维的发展。

三、加强对比联系,凸显数学本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数学技能,将思维策略具象化。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比联系,在设计练习时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旧知,另一方面结合具体问题,从知识结构上展开对比联系,让学生经历思维发散过程,促进思维培养。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时.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有了初步感知,除了设计一些巩固练习之外,我又设计了如下对比关联的题组训练:

1.找出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共同点。学生经过探究认为,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和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反之,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和三角形。

2.如果要将一个高8cm,上底12cm,下底lOcm的梯形改变,如果高不變,可以将上底变短为11cm,下底加长为11cm,你认为会变成什么图形?面积是多少?学生认为,这样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就是底边乘高。此时追问:如果下底和高都不变,上底逐渐缩短为一点,这个梯形变成了什么图形?面积如何计算?学生认为,此时的梯形变成了三角形,面积就是底边乘高除以2。

通过这样的对比练习,学生对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有了直观的感知,不仅对平面图形有了系统的理解,而且能够梳理三种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让学生由表及里,聚焦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加强延伸拓展,建构知识体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结构,教师设计练习时要加强延伸,防止机械化的训练,设计丰富多样的变式习题,关注知识的拓展和提升,既能够让学生由浅入深巩固新知,又能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建构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变式练习:甲乙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底边之比为2:3,面积比是多少?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高相等,底边分别是8cm、12cm,那么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是多少?要使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为1:1,怎么将其分为两部分?要让三角形的面积比为1:2,应该怎么分?要使面积比为1:2:3,应该怎么分?

在以上练习中,教师聚焦面积比这个知识核心,设置了逐步深入的变式,学生在理顺等高的基础上,找到了面积比和底边比的规律,以此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这样的设计,不但帮助学生完成了按照比例分配与三角形面积分割之间的知识建构,而且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挑战性,拓展思维的同时建构了知识体系。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的练习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要不断优化设计,使其能够有效为课堂服务,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性,推动数学课堂高效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区长江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画圆梯形周长
玩转梯形
圆的启示
“画圆法”在力学解题中的应用
画圆的月亮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梯形达人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巧算周长
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