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琼
【摘要】目前用认知的观点来研究的歇后语,一般将理论的简单运用或者多个理论的简单整合。本文为了更好的探索歇后语的生成机制建立了新的模型即:AC模型。AC模型是将自主-依存与概念整合理论整合以后所形成的模型。此模型能够对歇后语的生成机制做出更好的解释。
【关键词】歇后语 概念整合理论(CBT) 自主-依存理论 AC模型
一、内容简介
歇后语前半部分称之为“引”,像谜语里的“谜面”即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而后一部分叫“解”就像“谜底”是真实意图所在。长期以来我国学界对歇后语的研究主要经历了描写表达论和认知解释论时期。为了能将歇后语的生成过程完整的分析并展现出来。本文试图将Fauconnier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了著名的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简称CBT),与徐盛桓(2007)提出的自主-依存(Autonomy-dependency alignment)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模型即AC模型来对歇后语的认知生成机制做出更好的解读。
二、自主-依存理论对概念整合理论的补益性
1.概念整合理论简要介绍。概念整合理论或是合成空间理论是在Fauconnier(1985)心理空间理论(the mental space theory)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将概念合成看成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普遍的认知方式,试图揭示语言在线建构背后的那座认知冰山。最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模式时由4个合成空间构成的网络,如图2.1所示。
概念整合理论从发展到现在由于它的操作性极强而一直备受关注,它可以运用于解释很多的语言现象。尽管概念整合理论的运用十分广泛,但是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总的来说规律起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概念整合理论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操作框架,缺乏详细的推理和运作过程;其次概念整合理论的解释力虽然很强能对很多的语言现象做出解释但是都只是些比较粗糙的解释很难对某些例子做出比较详细的解释;再次概念整合理论是通过跨空间映射来操作的,经过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类属空间在概念整合过程之中并没有达到充分的运用,其扮演的角色可以说是可有可无,也没有参与合成空间的最终形成。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不难发现概念合成理论本身是存在很多不足的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修补,进行细化。
2005年,徐盛桓提出了“基于模型的语用推理”理论,并希望这一理论能够为语言理解和生成问题提供一个普遍成立的假说。“自主-依存分析框架”是“基于心理模型语用推理”的理论模型中的一个环节。其流程图形式刻画如下:
2.自主-依存分析框架图。上文指出概念整合理论缺乏一个详细的操作过程,但是如果加入自主-依存就能弥补此不足;其次概念整合原本只是一个框架但是如果加入自主-依存的分析框架后那么修补后的概念整合将更具解释力;再次我们在上文也提到概念整合理论本身对类属空间没有引起重视,那么我们将自主-依存分析框架放入类属空间,则4个空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同时我们也发现原本的类属空间并没有参与合成空间的投射,但是修补后的概念整合网络将加入类属空间到合成空间的投射。这样一来修补后的概念整合网络将变得更加紧密和具有严密的操作过程,整合后的模型如下图所示并将两个理论合起来叫做AC模型。
三、典例分析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歇后语的生成,上文我们已经对歇后语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回顾,我们知道歇后语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比喻类歇后语;一类是双关式歇后语这里我们将运用修补后的概念整合网络即AC模型来进行分析。需要说明的是据统计汉语歇后语大概有85000条,本文只是将其目前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的比喻及双关类歇后语做出分析,以求得普遍性。进一步的详细分类标准,笔者将继续做深入探索。
如图所示上图所展现的就是整个AC模型的运用,先将修补后的CBT做出说明。两个输入空间分别是一个体现绣花女的细心,谨慎、耐心等特点;另一输入空间便是体现出张飞的鲁莽、粗心等特点。那么两个输入空间是如何发生映射的呢?那么来看看类属空间的具体操作。“张飞绣花—粗人有细劲”这条歇后语主要想表现的是粗人有细劲所以歇后语的后面部分的解语自然就是我们的自主成分。自主成分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意向内容,二是意向态度。意向内容即粗人有细劲通过相似关系在拈连的作用下将自主成份的特点“袭”到依存成分上。我们知道拈连的机制是通感,在提到粗人时我们会条件反射想到张飞;在提到做细活时我们会想到针线活所以在通感的作用下我们很快推衍出我们的自主成分张飞绣花。
推到这里其实还没有完,我们知道自主成分含有两个部分我们由意向内容所推衍出来的依存成分—张飞绣花必须的体现出自主成分的意向态度。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在类属空间到合成空间增加投射的原因。依存成分所体现的意向态度将经过和成空间后得出输出。这则歇后语的意向态度我们不难发现是要表达看起来鲁莽,大大咧咧的人也有细心、耐心的一面。
我们看出不难在经过修补后的CBT能够将整个歇后语的分析过程具体化。我们能过清楚地知道整个一则歇后语是如何生成的。
四、结语
不难发现修补后的CBT更加具有解釋力。将自主-依存理论的推导过程放在类属空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为恰好弥补了我们之前所提到的概念整合网络存在的不足。修补后的CBT实原本的操作框架更加具体、使原本框架有了详细的操作过程其结果更具说服力、使原本没有达到充分利用的类属空间的作用发挥出来并进行投射。经过这样的修补之后的CBT魅力更大那么,它不仅仅对歇后语这种修辞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同时也对诸如像双关、通感、移就等修辞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G.& M.Turner.(1998)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j].Cognition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