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2017-07-14 09:50陈英岚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兴趣

陈英岚

【摘 要】随着终身学习观念的普及,市场对人才的阅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显得尤为必要。小学是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阶段,文章通过分析影响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因素,认为阅读兴趣、技能与意志是学生阅读习惯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从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方面分析了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能力;兴趣;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5-0067-02

一、影响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因素

1.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指个体对某种东西产生新鲜感,试图了解其中的内容,并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兴趣是人对于某种东西比较偏执的喜欢,就算遇到挫折也不会轻易放弃,而阅读兴趣是小学生对读书产生爱的行为,它能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实践证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促使其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动力,在阅读中获得愉悦的感觉,并走出读书难等困境,从而在书本中获取知识。此外,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能帮助他们克服作业中遇到的困难,从而爱上阅读。

2. 小学生的阅读技能

阅读技能是指看懂一本书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是指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从阅读能力这个概念来讲,主要是说阅读活动中的智力因素,包括:①阅读技巧。这种能力是指读书的技能,如精度技巧、速读技巧、默读技巧、朗读技巧,等等,阅读技巧的高低在读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②理解能力。主要是指对书目内容的理解,它包括初识字的小学生对字句的理解,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对文章表现形式的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作者的观点,等等。③鉴赏能力。是指小学生能否鉴别出这本书的好坏,能否在阅读过程中喜欢上这本书,是否对正在读的书存在较高的热情。

3. 小学生的阅读意志

意志是一种在确定某种目标的前提下,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它往往通过行动力表现出来,我们平常所说的“某某可以坚持做某件事”,这就是所谓的意志。拥有意志力是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非智力能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是要磨练小学生的阅读毅力,如果没有毅力,小学生就很难将一本难读的书读下来,如果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就立马妥协,那么以后的读书生涯就很容易被困难吓倒。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力是很重要的,只有拥有较强的意志力,小学生才能在阅读中坚持下来。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1. 多样化课堂形式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课前演讲,激发小学生的读书热情。教师可以在每堂课前5分钟请小学生上讲台演讲,演讲内容主要是阅读的心得,以交流读书内容及学习心得。小學生以个人为单位,每天语文课的前5分钟轮流上台一次,这样就可以让小学生在讲和听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素材,对语文多一份热情和了解。

每周演讲的主题,可以根据这个单元的讲课内容进行准备。比如,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是围绕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图画展开,那么,小学生就可以收集一些资料,如自己对某国风俗、某国趣事的讲解,对某国景点的描绘等。这样,小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就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不但丰富了自身的知识,也促使他们查阅资料,对学习的课文有更深的了解,还能让他们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在与同学交流时,小学生不应局限于从书本上找,还可以从了解的国家新闻等方面获得更多新的资料,此外,在课前5分钟的交流中,小学生还可以推荐自己喜欢的书,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也可对学生选书进行引导,尽量读一些文学经典类的书籍,如国学经典、古诗词经典,等等。总之,教师应当多方面引导小学生,在讲的过程中不局限于一种形式,不局限于某一内容,让小学生进行多角度构思、发挥。而且,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演讲后,也可让同学评出优秀的发言人,教师对优秀者可给予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利用教学设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一堂好的语文课要尽量为小学生提供好的教学环境,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为小学生创设符合课堂内容的教学情境,以利于活跃课堂氛围,从而将小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去。在学校配备多媒体设备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多准备一些教学素材,从而让学生融入教师创造的教学情境中去。例如,在学习《猫》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放一组猫的视频,如猫对主人撒娇的视频,或者猫捉老鼠的视频,也可以是《汤姆&杰瑞》的动画片段。小学生看完视频后,会觉得猫是一个很有趣的动物,此时,教师就可以对小学生提问:“你心中的猫的形象是怎样的?”小学生就会积极、踊跃地回答,在对猫有一定的理解后,教师再让学生读一读作者眼中猫的形象,看是否与自己眼中猫的形象相同。这时,学生就更愿意去了解作者眼中的猫了。

(3)角色表演带动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若想让小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的角色中去,就可以表演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表演是一种以眼、手、耳、口、脑并用的综合活动,小学生通过运用肢体表现,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参与到表演中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将相和》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3个片段组成的,每个片段都与廉颇、蔺相如有关,最后“负荆请罪”更是很好的表演桥段。因此,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不应当仅让学生从书本上获取内容,还应当运用自己的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进行表演,通过这种方式引导他们理解课文,体会当时廉颇、蔺相如的内心变化,体会角色的语言等。通过表演不仅可加深小学生的课文记忆,同时,也增加了课堂趣味。

2. 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制定阅读策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应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不局限于课本,能让小学生获得额外的知识积累,又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阅读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阅读中贯穿小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内容有助于其阅读水平的提高。在课外阅读方面,教师和家长要进行适当引导,但对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不应过多干涉,否则,就会让小学生从内心反感,反而收不到好的效果。小学阶段是形成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很多行为还未成型,因此,此阶段是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时机。

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应当起到较好的引领作用。在孩子读书过程中,家长可以陪他一起读,这样,小学生多少都会受大人的积极影响。此外,家长还可以督促孩子在该学习时学习,该放松时放松,远离电子产品,与书结成良师益友。一个好习惯的形成,是长期坚持的结果,所以,家长、教师都不能松懈,要让孩子尽可能地养成好的习惯,但是小学生的很多课余时间都被补习班所占用,因而很少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家长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若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减少补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挤出更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以扩充他们的眼界。此外,教师还可以每周抽出一节时间专门让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让他们互相交流。家长则可让小学生在每天的某个时间段进行阅读,形成固定的生物钟,这样长期坚持,就能见到成效,不仅积累了知识,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2)不同阅读方式结合,促使课外阅读有效进行。在挑选阅读素材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小学生因为受知识阅历局限,要选择好书具有一定困难,不能识别书的好坏,这就要求教师负起责任,帮助小学生挑选有用的书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推荐阅读、定向专题阅读、自由阅读”等方式,以帮助小学生读好书。①推荐阅读是一种较好的指导方式,教师可对书目进行筛选后,推荐较为优秀的作品供小学生阅读,如名人传记、儿童文学经典等。教师应当尽量多推荐,这样,小学生就会有很多选择的余地,就不会再去买一些不适合儿童阅读的书了。②定向专题阅读,即教师根据语文教材编写的某一单元主题推荐书目,这样,小学生对某一主题有了更多的了解,就会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课文的效率。③自由阅读,是一种较为宽松的读书形式,对于读书多的小学生,教师可建议自由阅读,但在自由阅读的时候也要尽量鉴别书目的好坏,不适合的最好不要读,对于一些鉴别能力较弱的小学生,教师可适当推薦,以推荐阅读为主。

3. 教师正面评价,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培养小学生好的阅读习惯,与教师的行为是分不开的,负责任的教师会对小学生的阅读行为负责,她会积极鼓励、引导小学生,同时,对小学生的阅读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和指导。教师的评价和指导,是小学生的指南针,可以有效地纠正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帮他们了解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的评价是对小学生的关心,小学生受到教师的正面点评,会增强阅读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小学生阅读时,若能保持良好的姿势、积极向上的风貌、良好的查阅习惯,教师就应对其进行表扬,这样小学生接受到教师的表扬信号后,会做得更好,其他学生也会跟着效仿正确的做法。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正面评价,有助于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阅读兴趣是小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决定因素,而阅读技能是在小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形成的。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样化课堂形式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小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让阅读更全面地融入小学生的生活。在小学期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为学生的终身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编辑:朱泽玲)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兴趣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