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寓言与愚笨的问题

2017-07-14 15:45丛智芳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纪昌良医蔡桓公

丛智芳

语文课上你教《揠苗助长》,让小孩讨论怎样帮苗长,这本是一个笨问题,也是一个非语文的问题。可是我们一代一代的老师就这么问:那么,怎样帮苗长高呢?

笨问题带来笨回答。一小孩说:放……粉,浇水施肥照顾它。另一小孩说:往苗的根底下放土,把苗垫高。

老师说:班里的花怎样才能让它生长呢?(对,浇水,晒太阳。)

问题是:那个人本是农民,怎么会不知道浇水施肥?可为什么他还要拔苗呢?如果你是农民,你就知道,玉米90天成熟,它绝对缩短不到80天。它得不动声色慢慢地长。那么3天就想看到长高一大截,自然是做梦的节奏了。答案是:第一个小孩和老师,都说了没用的废话,人家懂呢。第二个小孩的话倒是有用,同样是让苗死的笨办法。

《揠苗助长》本是教人道理,老师却又教出一个“揠苗助长”之人。别说教“形式”了,便是“内容”也没有教明白。

寓言是什么?寓言是教人变聪明的故事。聪明和笨,跟脑袋有关。再具体点,跟怎么想问题,即思维的方式有关。“揠苗助长”那个农民,笨就笨在忘却了自然规律而急于求成。学寓言,不是帮助寓言里的笨人想办法,而是看他的做法,想自己的心思,反思他的教训,当然更重要的还有寓言背后的语文。教学时,你可以问学生:农民想要什么结果?结果为什么不是预期的那样?引导学生思考他错在哪里。甚至你可以让学生告诉他错在哪里。就是不能教知识,比如,苗要怎样才能长高? 而是要教智慧,人要怎么想事情才不会做傻事。知识和智慧,别之霄壤。就像教《坐井觀天》,你要让小孩弄懂,青蛙为什么会出那样的笑话。不管用什么方法。可以让青蛙跳出井来,可以让小孩告诉它,还可以讨论。

《纪昌学射》与《扁鹊治病》有什么关系呢?都是寓言嘛!

寓言自己想告诉人们什么呢?一则寓言讲“不管学什么都要扎实基础”;一则寓言讲“讳疾忌医会使小病酿成不治之症”。但是我还从中读出了别的意思。关于良师和学生,良医和患者。

飞卫显然是良师,但纪昌无疑是最理想的学生,听取老师的谆谆教诲,专心致志练眼力,光练习盯目标就用了两年多,更别说练习把极小的东西看成很大的东西了。所以后面拉弓射箭就不在话下了,纪昌学成了!同样的故事还有《学弈》:弈秋当然是良师,但面对那个“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学生,也是无能为力的。就像扁鹊是个良医,良到神医,面对蔡桓公的疑心,虽十天一至,如此三次,不厌其烦,医者仁心爆棚,也只好任蔡桓公死去。好良医难治疑心鬼啊!

良师,匠心,还需要学生诚心,诚心向学,专心致志;良医,仁心,还需要患者虔心,稍有怀疑,良医也作江湖骗子状,分明有所图尔。如智子疑邻,尽管无中生有,也依样惟妙惟肖。

万事万物,都走不出一个“心”字。

猜你喜欢
纪昌良医蔡桓公
纪昌学射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纪昌学射
讳疾忌医
从“讳疾忌医”说起
纪昌学射
良相与良医
肝病很复杂,久患肝病未必成良医
锻炼是良医
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