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义
长春市第五十六中学校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创新探索
吴正义
长春市第五十六中学校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和创新是一项历久弥新的工程,需要广大数学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实际等几个方面来探索新颖、实用、可行的方法,实现对学生数学“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让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活跃”,更能充分发挥效用。
初中数学;改革与创新;教法探索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改革”与“创新”是始终要面对的名词,因为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也需要不断调整、创新,只有这样教育才会保持活力,为国家和社会输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新课标指出,未来一段时间,数学教学的探索方向是要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有兴趣学数学并具备“学数学”的能力。就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阶段来说,八年级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时期,如果这个阶段把握好,不仅能够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对于他们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和中考阶段的冲刺也大有裨益。这里结合八年级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路进行了探索。
想要整个教学体系保持动力,创新教学理念至关重要。因为先进的、新颖的理念是具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灯塔”,在科学、合理的理念导引下,才能探索出真正适宜的方法、模式、手段等,教育出能力出众的人才。教学改革创新首先需要的就是理念的革新,作为数学教师,要对当前先进的教育理念有较深入的把握和了解。最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它的内涵是说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不光在学校能保持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能够把握各种机会不断提升自我,更新自己的数学知识储备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在“终身学习”这一概念的统领下,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对学生意愿和个性尊重和开发,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动性,因为只有当他们自己掌握了“渔”的能力,才能够真正在数学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因而,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从理念方面进行更新和探索,注意在数学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保证其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掌握了学习的能力,会获得更多的快乐,并会受益终生。比如,在八年级教学三角形的概念、性质时,就可以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自己通过对组成三角形的线、角的变化的比较中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和概念。
数学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设计必须“变”。因为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的总方案,包含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教学方案,把握教学目标、了解教学对象,协调教学要素等多方面的内容,是改革创新的整体蓝图和理论构架。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要让整个教学活动取得最佳效果,将教学理念充分地展现、融会在教学活动中。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最多的,就是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创新教学设计,就是要把学生的需要充分考虑其中,了解学生内心缺乏的、渴望的、喜爱的、欢迎的,让他们能更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成为最终的实际受益者。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尝试加强让数学教学“生活化”“应用性”“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比如,创设生活情境教学法,为学生提供自主空间教学法,变课堂为趣味课堂教学法等。任何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应用,数学学习也是一样,我们不能把数学变成束之高阁的“法典”,而应该是与生活相关的、与应用相关的和充满趣味的知识,只有达到了这样的设计效果,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的实际操作过程,尽管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的创新排位靠前,但真正起决定的作用的却是课堂教学本身,因为课堂教学是理念和设计的具体实施,也是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具体体现。目前,课堂教学创新的关键点在于使学生能够“保持兴趣”,即,不论采用何种方式、传达何种内容,都应以刺激学生的兴趣点为主要目标,以让他们能够怀着愉悦的心情吸收、接纳所学的知识,在活跃的氛围中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课堂教学创新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首先,创新教学方式。新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注重实用性、贴近生活的数学教学,因为八年级的初中生,经过了初入学接触大量较深数学知识的不适应阶段,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缜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是进行活学活用最好的阶段,因而如果此时在课堂教学时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与应用的联系,他们不仅会产生充足的兴趣,在能力方面也游刃有余,自然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创新教学氛围。创新教学氛围,就是要改变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避免“一言堂”、避免单纯“说教”,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给学生主动权和发言权,让他们通过亲身试验、实践,发现问题,激发出他们的创新精神、自主精神,为养成“终身学习”能力打好基础、做好铺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开发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比如教学“三角形”这一部分时,我就在课堂上让学生开展手工大赛,让学生们动手制作“教具”,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三角形,并用笔标示出其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等要素,进行评比,看谁做得更标准、更有创意。学生因为参与设计和比赛,都有着很高的热情,同时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把握了“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概念的细节,更深入地理解了这三条线的特点和关系。
此外,在创新课堂教学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情感的状态把握,保持充沛、饱满的情感进行教学,在尊重、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下进行教学,只有教师真诚地尊重、理解学生,才能够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为教师在课堂中的各种主导行为的实施获得有效的联通途径。
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创新是从思想到情感、从框架到细节贯串整个教学活动的复杂而又庞大的工程,它不仅需要教师们更新理念,完善教学设计,创新课堂教学,还需要教师们投入真诚而饱满的情感,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寻觅到最适宜、最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更加快乐,得到更多的收获。
[1]叶春旺.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情境探索[J].数学大世界旬刊,2016(4).
[2]张林杰.新课程下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探索[J].教育:文摘版,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