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写笔顺规范的学理探讨

2017-07-12 13:06张鹏飞
关键词:笔势笔意构形

张鹏飞

(湖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湖北师范大学 语言学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2)

汉字书写笔顺规范的学理探讨

张鹏飞

(湖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湖北师范大学 语言学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2)

汉字书写的笔顺规范,既关乎汉字教学和汉字信息处理,又关系到对汉字历史传承、汉字文化的正确解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编修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是目前汉字书写通行的笔顺规范,但是也存在少许值得商榷的地方;兹从汉字构造的形意关系、汉字历史演进中书家书写的笔势笔意、汉字书写的同一性和方便性原则等方面,对汉字书写笔顺规范进行学理上的解说和商榷。

汉字;书写;笔顺;规范

建国以来,汉字书写有很多法定文本,形成了一套书写规则,这些规则的制定,应该说遵循了两方面的原则:一是汉字本身的构造演进规律(客观法则),一是历代书家积淀下来的书写习惯(主观法则)。在这些原则指导下确定的汉字书写笔顺,多数被大家接受。然而,还是有少许汉字的书写笔顺存在分歧,值得商榷。比如:1.封闭框中的点画书写顺序不统一,如“叉”与“丹”——是最后写点还是按照行笔的书序写点?2.不少笔顺违背了书写笔势走向和方便性原则,如“皮”是先写撇还是先写横钩?3.同类字形的笔顺在单写和作为构字部件时不统一,如“车”最后一笔是横还是竖?本文提出一些商榷性意见,以期就正于方家。

一、汉字构造的形意关系是汉字笔顺的天然理据

汉字的构造,是秦汉时期的学者从汉字构形构意分析出来的汉字组构条例,总括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类,之后的汉字增殖也主要遵循这些规则。那么,在汉字书写的过程中,很多笔画笔顺的确定也应该遵循汉字构造规则,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母”[1]“敝”[1]“爽”[1]等汉字,《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确定的书写笔顺就没有遵循汉字构造规则。

“母”字的书写在于两点的笔顺问题。

“母”是一个合体象形字,是在“女”的基础上加上区别符号乳房的两点构成的,因此书写的时候,应当先写出“女”再加上指示的两点,其构形为:

许慎《说文解字·女部》:“母,牧也。从女,象褱子形。一曰象乳子也。”[3]许慎用“一曰”来补充说明女中的两点是乳房之象形。林义光《文源》卷一“中两点象人乳”。[2]这样从“母”字的构形构意来看,其笔顺应该是先写出“女”字再加两点,即竖折、横折钩、横、点、点。

与“母”字同源的“毋”字,也应该注意最后一笔应该是“竖撇”,即:竖折、横折钩、横、竖撇。而不是《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规定的末二笔是先“竖撇”最后“横”。[1]同样,从“毋”的字如“毐”的笔顺也应当一起变更。

这里要注意“毌”的写法不同于“毋”,因为许慎《说文·毌部》云:“毌,穿物持之也。从一横。”查验甲骨文和金文可知:“毌”封闭框中间的那一笔(“竖”)犹如物件的缝隙,贯穿封闭框的一长横犹如贯穿物件的木棍之类的可挑或可抬的工具。因此“毌”要最后写那一长横。

与“母”构形类似的像“叉”“丹”“舟”等字也应先写出外在框架,最后再加点。因为在古文字中,“叉”是手指相交叉的合体象形,《说文》:“叉,手指相错也。从又,象叉之形。”“丹”外面的框架是采丹的矿井或者矿穴的象形、里面的点(有的写作横)是矿石或者矿砂的象形。[4]而“舟”也是象形字,许慎说:“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传说共鼓、货狄二人,挖空木头做成舟、剡削木头做成桨,因此“舟”也最好先写外围轮廓框再写里面的点。

“敝”字的书写笔顺问题。

“爽”字的书写笔顺问题。

王宁先生在《汉字构形学讲座》中说:“汉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他要根据所表达的意义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汉字形体中可分析的意义信息,来自原初造字时造字者的一种主观造字意图,我们称作构意,也称造意……造意一旦为使用的群体所公认,便成为一种可分析的客体,我们称作造字理据。造字理据因社会制约而与字形较稳定地结合在一起,它是汉字表意性质的体现。”[7]汉字的形体是可以分析的,分析的结果一方面表现为形素、一方面表现为笔画笔顺;既然汉字的构意成为构形的理据,约定俗成,那么汉字的构形构意必然成为汉字书写笔顺的理据。

二、汉字历史演进中书家书写的笔势笔意是简体字笔顺依据

前面我们商兑了汉字书写笔顺应当考虑汉字字源情况也就是要考虑汉字的构造,这里我们讨论简体字的书写笔顺还要考虑汉字形体演进的实际变化。比如“为”为什么要先写点、“长”为什么要先写撇等等,都是遵循着汉字简化过程中,书家书写的笔势笔意的。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笔势”是指笔画的走势,“笔意”是指笔画的意态,不是着眼于整幅书法作品,而是着眼于单个汉字及其笔画构件的书写态势。

下面仅从王羲之《十七帖》[8]中拈取三例,说明:1.不少简体字来源于草书;2.今天的书写应当遵循草书趋向简化的笔势笔意。

又如“长(長)”和从“长(長)”的“张(張)”,展现着明显的从隶草简化的痕迹:

汉字的演进发展,从甲骨文、金文到篆文,到隶书、楷书,再速写变成行草,每一次形体演变,都是一次系统或者局部的简化,简体字是汉字演变的结果。正如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所言:“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3]“省改”和“约易”就是简化。小篆是大篆的简化,隶书是篆书的简化,隶定即为楷书,草书、行书又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成型,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今天使用的许多简化字在隋唐就已出现,例如“营”、“寿”、“尽”、“敌”、“继”、“烛”、“壮”、“齐”、“渊”、“娄”、“顾”、“献”、“变”、“灯”、“坟”、“驴”,等等。唐颜元孙《干禄字书》[11]和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都收了极多的俗体字。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推广使用,简体字从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书籍上,流行范围扩大,数量大大增加。据《宋元以来俗字谱》[12]收录,宋元明清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达6240个,对应繁体字计1604个,平均每个繁体字有3.9 个不同的简化字;其中与今天使用的简体字完全相同的有“实”、“宝”、“听”、 “万”、“礼”、“旧”、“与”、“庄”、“梦”、“虽”、“医”、“阳”、“凤”、“声”、“义”、“乱”、 “台”、“党”、“归”、“办”、“辞”、 “断”、“罗”、“会”、“怜”、“怀”等等达三百多个。

因为今天的简化汉字很多是从汉魏以来的隶体、草书、行书中脱胎而来的,即简体字的主要参考来源是汉晋以来的行草笔势笔意。因此我们可以从汉魏隶草的笔势笔意中找到笔顺根据。有鉴于此,可以多看看书法书体字典,诸如:林宏元主编《中国书法大字典》(香港中外出版社,1976)、田其湜编《六体书法大字典》(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从这些字典中我们会查看到今天通用规范字在汉晋隶楷行草书体中的写法、笔势和笔意,进而更加准确地确定某一个汉字及其作为构字部件时的书写笔顺。

“皮”字及其作为构件时的书写顺序就应该考察其书写时的笔势和笔意。

从书家所写的从“皮”之字我们清晰地看到:先写“撇”、再写“横钩”和其他笔画,“从左到右”一笔走势、一气呵成。而现行的笔顺是先写“横钩”再写左“撇”然后写其他笔画,这既没有继承书家行草的笔势笔意,也不完全符合“皮”的构造本意。

三、遵循笔顺同一性原则和书写方便性原则

这里所说的笔顺同一性原则,是说在汉字书写基本规则的基础上,当某个汉字作为构字部件时与其单独书写时其书写笔顺应当一致。而方便性原则,是说应该考虑书写时的笔势做到顺势而为,构件之间上下或左右能够很好的连贯和呼应。

关于汉字的书写笔顺,遵循什么原则?小篆和小篆以前的古文字阶段,汉字符号尚处象形——我们私下称之为“简笔画”,古文字阶段的汉字笔画没有清晰地分离为点画笔画,因而难分笔顺之先后;并且,古代的文字研究者们也没有关于汉字书写笔顺的明确表述;因此,只能依据汉字隶定以后历代汉字书帖的笔势笔意去观察。而今天的汉字笔顺规则探究始末为:20世纪40年代,一些学者在编写字典时创用笔顺排检汉字(广州岭南大学陈德芸教授《德芸字典》),发现人们书写汉字虽然遵照“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笔顺通则,可对于类似结构的汉字笔顺不一、甚至同一个汉字也有两种或几种书写顺序,从而引发了为汉字定序的调查研究[13]。之后,烽火连年,国家层面无暇顾及汉字笔顺等语言规范。直到1965年1月印发《关于统一汉字铅字字形的联合通知》,并发布《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确定每一个字的一定的笔画结构和笔数,以便用作统一铅字字形的范本”,但通知没有明确笔顺先后问题。1988年3月又印发《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联合通知》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指出:“《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依据《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确定的字形标准,规定了汉字的字形结构、笔画数和笔顺。”不过,这两次公布的字形表中的规范笔顺都是隐性的。1997年4月再印发《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的联合通知》和《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7000汉字一一按笔顺写出),明确地提出了“笔顺”的标准问题,国家把汉字笔顺用公布字表的方式正式规定下来。[14]这一规范将前两次公布的隐性的笔顺规范变成显性的。此间,费锦昌先生编修《汉字写法规范字典》[15]附录有“汉字笔顺规则表”,其中“基本规则”7条:“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补充规则”4条。《汉字写法规范字典》修撰于1986-1989年间,在此之前,在笔者读小学一年级时(1982年左右),汉字书写的隐性规则就由广大文化群众总结成了歌谣,广为传唱而被一代代人所熟悉所接受,应该说汉字笔顺规则歌谣是汉字书写从甲骨文到汉晋隶楷书体相沿传承的潜在法则的显性化。

1997年《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7000字的书写笔顺遵循着相沿习用的7条基本规则,但是有些汉字却没有始终一贯、有些汉字贯穿了基本规则却背离了书写的方便性原则。

“车”及从“车”的汉字末尾的两个笔画顺序没有一贯下去。

车,独立成字时,书写笔顺规定倒数第二笔为“横”,即:横、撇折、横、竖。[1]但是,当车作为构字部件时却又规定倒数第二笔为“竖”,即:横、撇折、竖、横。在《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书末有一个尾注[1],第一条就是专门说明“车”单写和作偏旁构件时的写法不同处理。

注:

同一个字在单写和作偏旁时书写笔顺的不一致徒增了书写笔顺记忆的负担和麻烦。——作何取舍?单独写的笔顺遵循了“先横后竖”的原则,作偏旁的笔顺考虑了书写的方便和构字的笔势笔意。两者都有理据,实难一贯,是否可以“异序”并存?

“及”和“乃”字的起笔问题。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定“及”起笔先写“撇”,而定“乃”先写“横折折钩”,这不仅没有考虑同类型组构的汉字笔顺的一致性,而且没有顾及书写的方便性原则。请看王羲之《十七帖》中“及”和“乃”的笔势如下:

因此,“及”和“乃”在现代汉字体系中是同类形构,书写时应该统一,起笔可以统一为“撇”;从“及”和从“乃”的汉字,在写到“及”和“乃”时亦然。

前面在讨论遵循汉字历史演进中书家书写的笔势笔意时举了“皮”字及从“皮”之字的书写顺序例子,其实,那也属于书写方便与否问题。这里再举“ ”字和从“ ”之字的书写顺序来说明书写应考虑行笔的方便性原则。

四、结语

汉字是中国人的脸面,按照一定的笔顺规则正确书写汉字是每个国人应有的基本素养,同时也是汉字规范四定之一“定序”的核心。当前在弘扬中华文明的浪潮下、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实践中,各级文教机构与电视台牵手举办汉字书写大赛,促动了人们对于汉字规范书写的重视。我们在遵循前代积累下来的汉字书写经验的同时,可以进行笔顺规范的新思考——修正或者折中。修正的理由是:规范总是与时俱进的动态平衡的。2013年重新修订了《通用规范汉字表》[17]收字8105个,比1997年字表多出一千多,那么就应该跟进修订某些不合理的汉字笔顺。折中的理由:像有明显构造原理可依据的字,其笔顺写法大家既已习惯,但不少人又另有一写,可以“异序”并存,就像允许异体字、异形词的少量存在一样。这就是本文讨论的思想:“理据”+“原则”+“方便”,一个汉字的书写笔顺既有其构造时内在的天然尺度,又有历代文人书写的习惯积淀,还有人们书写的笔势笔意方便顺手的要求,三者结合通盘考虑,就能够使汉字的书写笔顺趋于至善至美。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编.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21、205、187、11、205、21、6、453.

[2]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第九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771-773、731、774.

[3][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259、325.

[4]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说文》部首今读本义(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7:155.

[5]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第七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35.

[6]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第三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773、598.

[7]王 宁.汉字构形学讲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4.

[8]王羲之.王羲之十七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9]田其湜编.六体书法大字典[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2175;林宏元主编.中国书法大字典[M].香港:香港中外出版社,1976:1443-1444.

[10]林宏元主编.中国书法大字典[M].香港:香港中外出版社,1976:523、307.

[11]颜元孙著,颜真卿书.干禄字书[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0.

[12]刘 复,李家瑞编.宋元以来俗字谱[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

[13]赵荣光(亦作赵莹光).汉字笔顺的研究(附表)[J].中华教育界,1935,22(9):41-46;赵荣光.汉字笔顺的研究(续)[J].中华教育界.1935,22(10):35-42.

[14]丁耀武.现代汉字笔顺规范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15]费锦昌编.汉字写法规范字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499;傅永和.汉字的笔顺[J].语文建设,1992,(10):11-13.

[16]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缩印本)[M].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13.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通用规范汉字表[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胡光波)

Study on the scientific principle of Chinese characters writingstroke order specification

ZHANG Peng-fei

(College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 Hubei,435002)

The stroke order specification in Chinese characters writing not only related to Chinese teaching and 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but also concerned to the historical inheritance and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 and mean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Modern Chinese Common Characters Stroke Order Specification" compil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 of China language work committee , is currently general specification in the writ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stroke order. But there are a few questionable: 1. The stroke order of the same fonts in a separate character and as a component of character is not unified; 2. Many stroke orders violates the convenient principle of writing; 3. Some stroke orders of Chinese characters broke the history of the people writing habits did not conform to the Chinese characters configuration evolution rules. We will explain and discuss these questions from the Chinese characters configuration evolution , writing habits and social usage.

Chinese characters;writing;stroke order;specification

2017—01—17

张鹏飞,男,湖北竹山人,文学博士,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字音韵训诗研究及文献整理。

H023

A

2096- 3130(2017)03-0035- 05

10.3969/j.issn.2096-3130.2017.03.009

猜你喜欢
笔势笔意构形
艺术档案
——书法家郑和新墨海游龙笔意键
欧来荣——“拟宋人笔意”作品四例
双星跟飞立体成像的构形保持控制
通有构形的特征多项式
分析孙过庭《书谱》
楷书的笔势
汉字构形系统的发展与六书“转注”
南朝·王僧虔《笔意赞》
甲骨文构形法研究
论书势之内在构成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