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广艺,何婷婷
(中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论唐诗中的AA式叠字“悠悠”
冯广艺,何婷婷
(中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本文以唐诗五、七言诗句中出现频率较高的AA式叠字“悠悠”为研究对象,运用“小三角”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悠悠”的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统计“悠悠”的分布情况并对相关数据做详细阐释,说明“悠悠”的使用可以调节音律、丰富语义、增强语言的形式美、音律美和简洁美等。
全唐诗;悠悠;语表;语里;语值
叠字是汉语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也是语法学、词汇学、修辞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善用叠字是唐诗中的一大特色。叠字的基本形式是AA式,据初步统计,《全唐诗》中约有11456首诗运用了1170个不同的AA式叠字,总量达17871个次。 本文仅就唐诗中五、七言诗句中出现频率最高的AA式叠字“悠悠”(共694次)为研究对象,运用邢福义先生“小三角”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悠悠”的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
1 语表形式
“语表形式”是显露在外的可见形式。[1]考察《全唐诗》五、七言诗句中AA式叠字“悠悠”的语表形式,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悠悠”在五、七言诗句中的位置,二是“悠悠”所居诗句(上句或下句)的音律特点。
1.1“悠悠”在五、七言诗句中的位置
AA式叠字“悠悠” 在《全唐诗》五、七言诗句中出现的位置非常灵活,有居五言上句和下句的一、二字,三、四字,四、五字六种情况,有居七言上句和下句的一、二字,三、四字,五、六字和六、七字八种情况。
1.1.1“悠悠”在五言诗句中的位置
1.1.1.1“悠悠”居五言上句和下句前一、二字。如:
(1)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2)悠悠天宇平,昭昭月华度。(任希古《和李公七夕》)
(3)若人不世生,悠悠多如彼。(张九龄《咏史》)
(4)腾腾且安乐,悠悠自清闲。(寒山《诗三百三首》)
上面的例句,例(1)、(2)中的“悠悠”居上句前一、二字,且例(2)下句中“昭昭”与“悠悠”配对出现。例(3)、(4)中的“悠悠”居下句前一、二字,且例(4)上句中“腾腾”与 “悠悠”配对出现。
1.1.1.2“悠悠”居五言上句和下句第三、四字。如:
(5)寄言悠悠者,无为嗟大耋。(王绩《古意六首》)
(6)客醉悠悠惯,莺啼处处同。(司空曙《题鲜于秋林园》)
(7)唯我与夫子,信马悠悠行。(白居易《答元八宗简同游曲江后明日见赠》)
(8)屏除默默念,销尽悠悠思。(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 和知非》)
上面的例句,例(5)、(6)中的“悠悠”居上句第三、四字,且例(6)下句中“处处”与“悠悠”配对出现。例(7)、(8)中的“悠悠”居下句第三、四句字,且例(8)上句中“默默”与 “悠悠”配对出现。
1.1.1.3“悠悠”居五言上句和下句第四、五字。如:
(9)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
(10)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李白《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11)寒月波荡漾,羁鸿去悠悠。(王昌龄《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12)浮空徒漫漫,泛有定悠悠。(王维《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
上面的例句,例(9)、(10)中的“悠悠”居上句第四、五字,且例(10)下句中“啾啾”与 “悠悠”配对出现。需要指出的是,在《全唐诗》中,上句四、五字是“悠悠”,下句四、五字也是AA式叠字的诗句,只有3例,这和律诗中讲究句尾字需压平韵,上句和下句第四字又应平仄相对有关。例(11)、(12)中的“悠悠”居下句第四、五句字,且例(12)上句中“漫漫”与 “悠悠”配对出现。
通过对《全唐诗》中含“悠悠”的五言诗句进行整理,得出“悠悠”在五言诗句中的分布情况如图1-1所示。
图1-1
通过图1-1可直观地看出,《全唐诗》五言诗句中AA式叠字“悠悠” 共出现423次,首先是居五言第一、二字的,有235次;其次是居五言第四、五字的,有179次;最后是居五言第三、四字的,只有9次。
1.1.2“悠悠”在七言诗句中的位置
1.1.2.1“悠悠”居七言上句和下句前一、二字。如:
(13)悠悠楚水流如马,恨紫愁红满平野。(温庭筠《相和歌辞·懊恼曲》)
(14)悠悠旋逐流水,片片轻粘短莎。(李中《落花》)
(15)万里潮州一逐臣,悠悠青草海边春。(王建《送迁客》)
(16)萧萧霓旌合仙仗,悠悠剑佩入炉烟。(武元衡《长安叙怀寄崔十五》)
上面的例句,例(13)、(14)中的“悠悠”居上句第一、二字,且例(13)下句中“片片”与 “悠悠”配对出现。例(15)、(16)中的“悠悠”居下句第一、二字,且例(16)上句中“萧萧”与 “悠悠”配对出现。
1.1.2.2“悠悠”居七言上句下句第三、四字。如:
(17)长空悠悠霁日悬,六翮不动凝飞烟。(刘禹锡《琴曲歌辞 飞鸢操》)
(18)旌旆悠悠静瀚源,鼙鼓喧喧动卢谷。(崔湜《大漠行(一作胡皓诗)》)
(19)一朝天子赐颜色,世上悠悠应自知。(崔颢《琴曲歌辞 霍将军》)
(20)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杜甫《九日》)
上面的例句,例(17)、(18)中的“悠悠”居上句第三、四字,且例(18)下句中“喧喧”与 “悠悠”配对出现。例(19)、(20)中的“悠悠”居下句第三、四字,且例(20)上句中“郁郁”与 “悠悠”配对出现。
1.1.2.3“悠悠”居七言上句和下句第五、六字。如:
(21)世间尽是悠悠事,且饮韦家冷酒眠。(殷尧藩《寒食城南即事因访蓝
田韦明府》)
(22)空门付与悠悠梦,宝帐迎回暗暗春。(吴融《还俗尼(本是歌妓)》)
(23)平生心事消散尽,天上白日悠悠悬。(卢仝《叹昨日三首》)
(24)悲我未离扰扰徒,劝我休学悠悠者。(韦蟾《岳麓道林寺》)
上面的例句,例(21)、(22)中的“悠悠”居上句第五、六字,且例(22)下句中“暗暗”与 “悠悠”配对出现。例(23)、(24)中的“悠悠”居下句第五、六字,且例(24)上句中“扰扰”与 “悠悠”配对出现。
1.1.2.4“悠悠”居七言七言上句和下句第六、七字。如:
(25)江边行人暮悠悠,山头殊未见荆州。(王建《荆门行》)
(26)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27)万里音书何寂寂,百年生计甚悠悠。(薛逢《九日雨中言怀》)
上面的例子中,例(25)中的“悠悠”居上句第五、六字,且《全唐诗》七言诗句中没有上句第五、六字是“悠悠”,下句第五、六字也是AA式叠字的诗句。例(26)、(27)中的“悠悠”居下句第五、六字,且例(24)上句中“寂寂”与 “悠悠”配对出现。
“悠悠”在七言诗句中的分布情况如图1-2所示。
图1-2
通过图2-1可直观地看出,《全唐诗》七言诗句中AA式叠字“悠悠” 共出现271次,首先是居七言第三、四字的,有126次;其次是居七言第六、七字的,有98次;再次是居七言前一、二字的,有39次;最后是居七言第五、六字的,只有8次。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悠悠”在《全唐诗》中的分布情况,我们整理如下:
图1-3
1.2 “悠悠”与下句(上句)音律的对应特点
平仄是形成近体诗的最重要的因素。[2]《全唐诗》中“悠悠”与下句(上句)中相应诗句一般是服从五、七言律诗总的格律要求,其在音律上的对应特点,可分为平平对仄仄、平平对平仄、平平对仄平三种常见情况。
1.2.1平平(悠悠)对仄仄。如:
(28)悠悠天地内,不死会相逢。(白居易《重寄(一作重寄元九)》)
(29)客醉悠悠惯,莺啼处处同。(司空曙《题鲜于秋林园》)
(30)向壁暖悠悠,罗帏寒寂寂。(王建《秋灯》)
(31)世间尽是悠悠事,且饮韦家冷酒眠。(殷尧藩《寒食城南即事因访蓝田韦明府》)
(32)万里音书何寂寂,百年生计甚悠悠。(薛逢《九日雨中言怀》)
以上例句,与“悠悠”相对的诗句在音律上的对应特点都为:平平对仄仄,与“悠悠”相对的诗句为:AA式叠字和非AA式两种情况。
1.2.2平平(悠悠)对平仄。如:
(33)悠悠沧海畔,十载避黄巾。(白居易《江楼望归(时避难在越中)》)
(34)桑柘悠悠水蘸堤,晚风晴景不妨犁。(储光羲《田家即事》)
(35)江南苦吟客,何处送悠悠。(杜牧《斫竹》)
(36)平生心事消散尽,天上白日悠悠悬。(卢仝《叹昨日三首》)
(37)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许浑《竹林寺别友人(一作与德玄别,一作李玄)》)
以上例句,与“悠悠”相对的诗句在音律上的对应特点都为:平平对平仄,与“悠悠”相对的诗句只有非AA式一种情况。当“悠悠”在第四、五字和六、七字时,“悠悠”只能出现在下句,这和下句句尾需压平声韵有关。
1.2.3平平(悠悠)对仄平。如:
(38)悠悠泛绿水,去摘浦中莲。(储光羲《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39)想是悠悠云,可契去留躅。(顾况《华山西冈游赠隐玄叟》)
(40)遥夜思悠悠,闻钟远梦休。(武元衡《酬严维秋夜见寄》)
(41)堪嗟大似悠悠者,只向诗中话息机。(贯休《避寇游成福山院》)
(42)青山历历水悠悠,今日相逢明日秋。(张籍《别客》)
以上例句,与“悠悠”相对的诗句在音律上的对应特点为:平平对仄平,与“悠悠”相对的诗词只有非AA式一种情况。“悠悠”在第一、二字、三、四字和五、六字时,此类音律对应特点为个例,这与上句和下句第二、四、六字一般应平仄相对有关。
从我们搜集到的语料看,偶尔出现平平(悠悠)对平平的诗句。如:
(43)悠悠照边塞,悄悄忆京华。(杜甫《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
(44)去时思灼灼,去罢心悠悠。(乔知之《杂曲歌辞 定情篇》)
(45)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李白《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严格地说,此类诗句不符合律诗总的格律要求。
2 语里意义
语里意义是隐含在内的不可见的关系或内容。[3]我们观察、分析得知,《全唐诗》五、七言不同诗句中“悠悠”的语义有所不同。我们可从“悠悠”在五言、七言诗句中语义的丰富性、与下句(上句)相应叠字的反义组配、类义组配和其他组配等方面考察叠字“悠悠”的语里意义。
2.1叠字“悠悠”语义的丰富性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4]对“悠悠”的解释:①忧思的样子;②遥远、长久的样子;③闲静的样子;④众多的样子。(商务印书馆,1998,352页)《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5]中对“悠悠”也有四种解释,但不完全一样:① 形容长久,遥远;② <书>形容众多;③形容从容不迫,自在;④<书>形容荒谬。考察《全唐诗》中“悠悠”的语义,我们发现“悠悠”在不同诗句、不同语境中的语义十分丰富。如:
(46)永日方戚戚,出门复悠悠。(韦应物《送杨氏女》)
(47)寄言悠悠者,无为嗟大耋。(王绩《古意六首》)
(48)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高适《封丘作》)
(49)玄机隐隐应难觉,尘事悠悠了不关。(牟融《游淮云寺》)
(50)去时恩灼灼,去罢心悠悠。(乔知之《定情篇》)
(51)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
(52)心似孤云无所依,悠悠世事何须觅。(寒山《诗三百三首》)
(53)萧萧霓旌合仙仗,悠悠剑佩入炉烟。(武元衡《长安叙怀寄崔十五》)
(54)悠悠楚水流如马,恨紫愁红满平野。(温庭筠《懊恼曲》)
(55)夜静羣动息,蟪蛄声悠悠。(王维《秋夜独坐》)
(56)悠悠次楚乡,楚口下涔阳。(司空曙《下武昌江行望涔阳》)
例(46)中“悠悠”形容遥远。例(47)“悠悠”形容众多。例(48)“悠悠”形容悠闲自得、自在。例(49)“悠悠”形容荒谬、庸俗。例(50)“悠悠”形容思念、忧思。例(51)“悠悠”形容无拘无束地游荡。例(52)“悠悠”指世俗。例(53)“悠悠”形容飘动的样子。例(54)“悠悠”形容连绵不尽、辽阔无边。例(55)“悠悠”形容声音气息缓慢细长。例(56)“悠悠”指多次。 可见,不同诗句和语境中“悠悠”的语义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分析时我们要结合具体语境。
2.2“悠悠”与下句(上句)中相应叠字的反义组配
反义组配,即语义是相反相对的。反义组配在音节及结构形式上的对应性、在言语中的对举等特点,为言语表达营造一种对称和谐的形式美。如:
(57)白云悠悠去不返,寒风飕飕吹日晚。(司马承祯《答宋之问》)
(58)向壁暖悠悠,罗帏寒寂寂。(王建《秋灯》)
(59)时事方扰扰,幽赏独悠悠。(韦应物《游西山》)
例(57)中“悠悠”指缓慢飘动,飕飕:象声词,形容很快通过,阴冷貌,语义相反。例(58)中“悠悠”强化“暖”的语义,“寂寂”强化“寒”的语义,“悠悠”和“寂寂”语义相对。例(59)中“悠悠”指悠闲自得,“扰扰”指纷乱、烦乱。通过反义组配可以鲜明地揭示事物的特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3“悠悠”与下句(上句)中相应叠字的类义组配
类义组配,即语义属于同一类别。类义组配可起到到突出强调、加强语义的作用,使语言富于变化美。如:
(60)浮空徒漫漫,泛有定悠悠。(王维《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
(61)汩汩避群盗,悠悠经十年。(杜甫《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
(62)门掩残花寂寂,帘垂斜月悠悠。(李中《所思》)
(63)取之讵灼灼,此去信悠悠。(韩愈《远游联句》)
(64)空门付与悠悠梦,宝帐迎回暗暗春。(吴融《还俗尼(本是歌妓)》)
例(60)中“漫漫”和“悠悠”同表辽阔无边、悠远无际的意思。例(61)中“汩汩”和“悠悠”都形容动荡不安。例(62)中“寂寂”和“悠悠”同表寂静无声貌,共同突出了孤单、冷落之情。例(63)中“灼灼”和“悠悠”同表思念殷切。例(64)中“悠悠”和“暗暗”同表幽静貌。通过类义组配,使表义更加准确、精细,使语言富于变化美。
2.4“悠悠”与下句(上句)中相应叠字的其他组配
(65)永日方戚戚,出门复悠悠。(韦应物《送杨氏女》)
(66)旌旆悠悠静瀚源,鼙鼓喧喧动卢谷。(崔湜《大漠行(一作胡皓诗)》)
(67)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西江夜行》)
(68)客醉悠悠惯,莺啼处处同。(司空曙《题鲜于秋林园》)
(69)穿厨历历泉声细,绕屋悠悠树影斜。(曹唐《赠南岳冯处士二首》)
例(65)中的“寂寂”指悲伤忧愁,“悠悠”形容遥远,二者不同义。例(66)中的“悠悠”指飘动貌,“喧喧”形容声音喧闹。二者语义不相干。例(67)中的“悠悠”指辽阔无边,“切切”指思乡之情,二者语义上不同类。例(68)中“悠悠”形容悠然自得,“处处”指到处,二者语义不同类。例(69)“历历”形容泉水声音清脆,“悠悠”形容树影的形态,一个摹声一个摹状。
3 语用价值
语值有时是修辞值,特定格式有其特定的修辞效果;有时是语境值,不同句式有适应不同语境的价值。[6]本文重在从修辞效果来讨论“悠悠”的语用价值。宋代叶梦得在谈及叠字的功用时说:“诗下双字极难,须使七言、五言之间,除去五字、三字外,精神兴致全见于两言,方为工妙。”[7]《全唐诗》中的叠字就具有这样的功用,尤其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叠字“悠悠”。我们可从三个方面讨论“悠悠”的语用价值,一是叠字“悠悠”的强调作用,二是叠字“悠悠”与其他辞格合用的语用价值,三是叠字“悠悠”使语言具有形式美。
3.1“悠悠”有强调作用
正如陈望道先生所说叠字不外“(一)借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或(二)借声音的和谐张大语调的和谐。”[8]AA式叠字“悠悠”即是通过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使语言表达以最简洁的形式达到最大的强调作用。如:
(70)悠悠沧江渚,望望白云涯。(张九龄《在郡秋怀二首》)
(71)知得共君相见否,近来魂梦转悠悠。(元稹《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
(72)况尔悠悠人,安得久世间。(李白《杂诗》)
(73)红艳影多风袅袅,碧空云断水悠悠。(温庭筠《题崔公池亭旧游(一作题怀贞亭旧游)》)
例(70)用“悠悠”强调江水的广阔无边。例(71)用“悠悠”强调作者动荡、飘忽不定的现状。例(72)用“悠悠”强调终日忙碌。例(73)用“悠悠”强调水连绵不尽的样子。以上例句中,叠字“悠悠”具体的强调作用有所不同,因此,分析时我们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正确把握“悠悠”的语用功能。
3.2叠字“悠悠”与其他辞格融为一体
《全唐诗》五、七言诗中含“悠悠”的诗句中,有时还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避讳、设问、婉转等辞格,从而形成对偶、叠字、比喻、拟人、设问等辞格合于一体的诗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74)悠悠楚水流如马,恨紫愁红满平野。(温庭筠《相和歌辞 懊恼曲》)
(75)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6)去去逾千里,悠悠隔九天。(杜淹《寄赠齐公》)
(77)蜀路何悠悠,岷峰阻且修。(骆宾王《畴昔篇》)
例(74)上句除了运用叠字辞格外,还运用了比喻,使诗句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例(75)上句在运用叠字辞格时,同时用了拟人手法,将“白云”人格化,为诗句开拓意境。例(76)下句中“九天”属避讳,这里指人离世,上句中“去去”与“悠悠”相对,因而是由叠字、避讳、对偶构成的多种辞格合用的诗句。例(77)“蜀路何悠悠”属寓感叹的意思于设问的句式,是设问,这是由叠字、对偶和设问构成的多种辞格合用的诗句,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3.3美化诗歌语言
“悠悠”叠字和其他叠字的配对使用,增强了诗句的整齐美、音律美和简洁美。如:
(78)悠悠辞鼎邑,去去指金墉。(杨炯《途中》)
(79)浮云空冉冉,远水自悠悠。(李中《都下再会友人》)
(80)惊魂漫漫迷山际,怯魄悠悠傍海涯。(白云歌《予时落殊俗随蕃军望之感此而作》)
(81)空门付与悠悠梦,宝帐迎回暗暗春。(吴融《还俗尼(本是歌妓)》)
例(78)、(79)中平声叠字“悠悠”分别出现在第一、二字和第四、五字位置上,跟“悠悠”配合使用的叠字“去去”、“冉冉”都是仄声,与“悠悠”平仄相对。两个例子的平仄格式都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非常严整。同理,例(80)、(81)中第三、四字和第五、六字位置上的平声叠字“悠悠”分别与仄声叠字“漫漫”、“暗暗”配对使用,两个例子的平仄格式都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格式也十分严整。[9]总之,叠字“悠悠”与其他AA式叠字成对地运用于五、七言诗句中,可以明显地起到调节音律的作用,使其韵律连贯一气又悠长美妙,收到回环往复的效果,体现了语言的整齐美、音律美和简洁美。
4 余论
本文研究了《全唐诗》五、七言诗句中AA式叠字“悠悠”的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发现“悠悠”在五、七言诗句中位置灵活多样、语义丰富多彩、语用价值极高,这突出地反映了唐五代诗人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除此之外,《全唐诗》中还有大量其他的AA式叠字值得我们继续探究。
[1][3][6]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8);395、396、398.
[2]郭锡良等.古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1086.
[4]王 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352.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6).
[7]叶梦得. 石林诗话[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6).
[8]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141.
[9]冯广艺、王赛珈.七言近体诗下句中的AA式叠字[J].汉语学报,2016,(4).
(责任编辑:胡光波)
A study of the AA-style reiterative location‘you-you’(悠悠)in the Tang poems
FENG Guang-yi,HE Ting-ting
(School of Liberature and Journalism,South Central University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4,China)
This papertakes the most frequent AA-style reiterative location ‘you-you’(悠悠) of five-character-ancient-verse poetry and seven-character-ancient-verse poetry in The Entire Tang Poems as the study object ,adopts method and theory of ‘Small Triangle’,analyzes its structural forms,inside meaning and pragmatic values, counts its distribution and interprets related data,illustrates that the use of ‘you-you’ can Adjust the rhythm ,rich semantic meanings and enhance lingual formal beauty,soundbeauty and simple beauty etc.
the Tang poems;you-you,structuralform;connotativemeaning;language values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辞格审美史”(编号:10BYY067);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黎语生态研究”(编号:14JJD0740012)
2017—01—15
冯广艺,男,博士,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语用修辞、民族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何婷婷,女,河南开封人,中南民族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
I146.1
A
2096- 3130(2017)03-0029- 06
10.3969/j.issn.2096-3130.2017.0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