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浩伟
摘 要 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高职日益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发源地”,高职创业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是高职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理念是实践的先导,针对当前高职创业教育现状,反思总结实践经验,从创业教育系统视角出发,试图厘清高职创业教育本体、客体、主体、环体、介体、运行机制及发展导向等七方面问题,为创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探讨。
关键词 高职教育;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6-0058-04
一、高职创业教育本体:独立实体建制还是寓他发展
高职创业教育是激发和培养高职生的务实求新视野,使其具备创造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情怀,形成创立基业、创设职业岗位乃至创办事业素质和能力的育人活动,高职创业教育本体就是作为上述育人活动的实践过程体系。高职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创新素质教育,融入了高职的特色和优势,形成专业职业教育和创业创新教育的共融与良性互动。高职创业教育是对传统技能教育的延展和升华,它有着独立的价值目标、实施路径、评价方式和社会意义,是具有内在学科发展规律和独立地位的教育实体,拥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和组织方式,因此在教育目标(序列、分层、具体)、课程建设(结构、内容、评价)、教学体系(方法、资源、形式)、管理体制(组织、制度、绩效)等方面加强创业教育的实体建制,符合高职创业教育本体发展规律,有利于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高职创业教育的价值和定位,决定了它的开放品格,应该坚持专门的创业专业课程学习为主,同时挖掘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养成教育之中的创新创业要素,开发实践教学、实习实训、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素质拓展等多态化教育资源。
高职创业教育在顶层目标管理、组织架构、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档案制度、教学设计、学科研究等方面不断地创新与完善,形成独立建制的教育实体,是发挥其育人优势的根本保证。在微观具体的路径选择、内容建构、环境营造方面结合高职专业教育特点,联系高职生发展需求实际,合理安排,认真挖掘专业教育中蕴含的创业元素,开发创业教育的专业素材资源,开创基于社会能力发展的创业实践平台,则是为创业教育实体发展服务,让创业理论引领专业技能,在社会能力的实践中提升创业素质。
二、高职创业教育客体:面向全体学生还是小众群体
高职创业教育之所以发展缓慢而低效,很重要的原因是对于创业教育的性质认识不清,对教育客体理解狭隘化。如有的高校认为创业教育应该是重点大学的专利,创业教育就是培养老板、开个小店,高职生的层次决定了他只能被动就业等。笔者对武汉地区5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的思想行为特点调查显示:高职生群体学科思考力不足,但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理论学习兴趣不浓,但情感形象思维突出;文化基础整体不强,但爱好广泛、思想新潮开阔,注重专业技能和追求职业成功,其优势契合创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如加以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可以有所作为的。高职创业教育本质上是创新素质培养,面对的是全体学生社会能力的提高,不能囿限于部分兴趣学生的帮扶指导,应该将普遍性的素质教育和拔尖性的创业实践培育结合起来,创设适合学校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2010年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很多高职学校在创业教育模式、管理制度、课程设置、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探索[1],形成了多样性和不同层级的教育形式,但是都会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基础素质必修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现代社会发展不仅需要接地气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更需要具有可持续创新发展能力的新型人才,能够从被动的就业,升级为主动的开发、开创新事业。面对全体学生的创业通识教育,最终会融入人才的社会化视野。
为此,高职创业教育首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发展,将创业教育作为公共必修课程(通识教育);其次,面向部分有意愿、爱好和能力学生的兴趣发展,将创业教育作为公共选修课程(学分替代);最后,针对有潜质仍然坚持并坚定创业践行的小众群体,实施专职导师制(创业设计),实行全程跟踪指导,助其积累经验提升素质。
三、高职创业教育主体:打造专业师资还是社会兼职
高职创业教育的实施,需要专业稳定而视野开放的“双师型”教师群体,既熟悉本专业的技能内涵与前沿发展,又洞悉社会生态和市场需求,有着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现实中,高职院校师资建设非常注重校企合作,重视与行业企业的互动交流,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既鼓励专业教师定期下企业锻炼,引导教师关注行业职业需求变化。也有灵活的人才引进制度,包括创惠条件以吸引行业顶尖人才加盟,或者建设兼职教师人才库。笔者对武汉地区5所开设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进行调查,不少高职创业教育的师资主体,主要是由学生工作者、就业指导课教师或者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课教师构成,有条件的学校会安排企业专家、创业成功者兼职讲座,整体表现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流动性大[2],没有建制成章的师资准入规范,教育形式成为师生课堂上的纸上谈兵、赛场上形式比拼、实践园的小打小闹。因此,创业教育主体的师资标准和资源库制度建设是第一位,其次要在专业“双师型”教师基础上打造创业师资主体,将专业师资参与“企业锻炼”和“行业创新人才引进”相结合,构建常规专职师资队伍(特别是有着实践经验和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专业背景人才),以构成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主体,同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常态化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成功创业者进行专题讲座和辅导[3],作为师资的有机补充。
四、高職创业教育环体:专注内因育人还是内外结合
创业教育的环体,主要是指高职创业教育的环境因素,包括作为动力机制的市场选择,作为反馈机制的社会评介,作为执行主体的高职教育,作为宏观管理的政策指导,以及作为平台导向的行业企业。
政府政策属于宏观管理系统,表现为政府部门在创业教育中的指导作用,主要是运用法规和政策来引领和服务;高职执行属于微观操作系统,主要针对经济社会的变革和需求,以专业创新为指针,培养大批创新精神创业素质的高职人才;市场选择属于创新动力系统,是以需求牵引提供创业发展的原动力;社会参与属于评价反馈系统,特别是对创业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以及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认定;而行业企业属于平台导向系统,是具有高职办学特色的实践支持体系。
五、高职创业教育介体:融合专业教育还是自主开发
高职创业教育介体是创业教育主体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对高职创业教育客体进行素质创新教育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所传输的有效信息、思维方式、实践模式等,凡是能够成为创业教育目标实现的内容、方式、载体和资源都可成为创业教育的介体,介体是教育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联结纽带”,是二者的中介和桥梁。创业素质成长于相当的专业技术和社会能力之上,甚至是基于实践经验的行业发现、专业学习的思维方式、技术实训的前沿把握,以及社会生活需求的问题导向。如前所述,创业教育的价值目标和教育内容逐渐递进“塔式”上升体系,可融入也可充分利用高职教育资源系统既存的路径方法,创业教育介体当下不能、甚至可期的未来也无必要独立于专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如果选择学科自足发展,既不能充分发挥高职技能优势,也无法引领其育人的位阶升级。纵观当前高职创业教育的多样化方式,无外乎专业融合式、主题培训式和专业学历式教育。专业融合式认为创业教育的性质、宗旨、内容、方法和途径应有机嵌入专业人才发展方案,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共建“创新、创造、创业”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机制。主题培训式一般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为两张皮,前者目的是创办企业,后者只为专业谋就业,因此创业教育往往沦落为泛泛的就业拓展课,或专家讲座活动课等。专业学历式如义乌工商学院的“创业班”、中山职院的创业管理专业等,以经济、管理、法律等人文学科为基础,以实用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为主构建课程体系。从现行实践经验来看,专业学历式只是少数发达地区,资源丰富且定位明确的小众化培养模式,具有学科的参考价值但不具备推广普遍性,而专业融合式是高职创业教育发展的未来。高职教育之基在专业技能,社会发展赋予其“开创性”要求,而创业教育本质是素质成长,属于内涵性教育元素,过去70多年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案例揭示出:只有将“三创”精神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才能形成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与路径,而且实践也证明,这种融合并不妨碍创业教育自身的价值实现和自组织发展。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会开阔学生学科视野和社会发展,提升专业思维能力积淀创新资质,而成长于专业教育之中的创业训练,依托专业知识结构和有利于的实践平台,既可能成就学生的岗位内创新,也有机遇成就行业新业态。
高职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就业,而创业教育落脚点是为创新,着眼点是提升学生职场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创业教育介体应该主动吸纳融合专业教育的育人资源,才能立足技能成长而引领职业发展。
六、高职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系统综合构建还是单质发展
高职创业教育本质是创新素质教育,核心是“三创”能力培养,表现为心理学的内隐渐进过程,当今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都是聚焦核心岗位及相关岗位群技能展开,教育导向属性为生产嵌入式培养,不仅创新精神不足,创造思维贫乏,创业要素缺乏且零散,加上高职生思考力不强、理性自主能力不足,开创勇气和社会敏觉度不佳,创业的自我效价不高,单质的课堂教学、创业园地实践、创业计划大赛、主题培训讲座等无法发挥理想作用。籍此,高职创业教育应该系统建构,坚持服务社会和促进学生成长相融合的价值理念,树立开放的人才发展观,建立夯实的专业技能教育基础,以“三创”理念拓展传统就业教育,升华专业教育功能内涵。克服对内重职业、重技术、重实用,对外一味迎合就业、企业、市场需求,而千篇一律的工业化育人模式、忽视人文通识课程及理性思维判断力训练等,需要统筹专业课程之学科、活动、实践和隐性课程的融合[4],通过必修和选修及网络课程形式,将能力和素质纳入既有的教育教学框架之中。
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运行机制,育人为先,重在素质与能力发展,在系统论语域中,高职学工系统、招生就业系统、教务系统都视为创业教育体系的子系统,应该在厘清职责协调一致原则之上,以教务部门制定的创业课程内容和实践活动为中心环节,实施逐级递进的金字塔式培养,即(创业创新)通识必修课程——(学分替代)专业选修课——(导师指导)创业设计与实践[5],遵循因材施教、启发引导、循序渐进和教育一致性原则,将创业创新创造理念融汇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甚至制度建设、师生言行,逐渐形成上下一体内外一致的课程体系。
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育平台,也是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工学结合、循岗导教赋予高职教育鲜明的实践理性,凭籍各层次实践教学平台打磨,在深化专业技能同时,了解把握行业前沿和市场动态,进一步滋润和培养创业意识,而创业意识的萌动势必强化专业素质的历练,推进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在实践平台互动融合。因此,应据以职业技能、专业素质和社会能力演进之规律,从低端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质到综合过程中,开发出与创业教育对接相融的实践教学体系。“共基础、多样化、分层级、重能力”,包括低年级见习阶段的认知性实践,构建教中学、学中做、做中评一体化机制,在感性认识基础上体验把握专业操作;中年级实习实训专业实践,突出问题导向,综合把握,重在把握理论知识、技术能力、职业素养和社工经历结合,关键是专业核心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培养;高年级(毕业年级)参与社会创新性实践,通过顶岗实习等方式夯实专业技能,通过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发展社会能力,积累市场经验,初步具备生产、学习、研究、创新的能力和素质。
七、高职创业教育的发展导向:服务区域经济还是帮衬就业
高职创业教育的兴起既是素质教育内涵建设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常态背景下,高职生就业问题始终是重中之重,就业难、质量不高的现状自然产生“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帮衬就业”的观念和期待,当然一些创业行为确实带动部分就业,填补就业率空缺,但高职创业教育的创新属性、创造本质是指向长远、把握发展、引领预期,是基于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的业态岗位创造活动,归根到底是为区域或行业发展服务,纵观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美法加英等发达国家起步早,教育导向发展完善,机制成熟而卓有成效,国内的东南沿海发达地区,高职创业教育先行先试,理念先进,制度灵活,培养了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更好的服务了当地的社会经济,促进了新常态下经济的转型升级,也实现了自身的内涵式发展。
如果说传统的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体现出被动嵌入式培养思维,那么高职创业教育是以持续发展为目的,创新素质为根基,体现出主动融创式成长导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创业教育的目标。善于发掘和把握社会有效需求点,瞄准区域经济和特色行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素质进行培养,立足长远发展而不拘泥于就业,则是高职创业教育的历史任务。
参 考 文 献
[1]任一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评价现状分析与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5):67-69.
[2][3]雷俊霞.高職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4):148-149.
[4]李海宗,郭欲丹.论我国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4):43-46.
[5]李昆益.基于创业过程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