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街头小吃琐忆

2017-07-10 08:04潘春华
食品与健康 2017年7期
关键词:五香糖人蚕豆

潘春华

儿时的经历到老难以忘怀,上了年纪以后,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当年镇江街头巷尾那些叫卖小吃的情景。那时,每天的上下午和傍晚,卖小吃的商贩们就纷纷出动,有拎篮提桶的,有肩挑担子的,也有摆摊设档的。他们售卖的小吃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勾人馋涎。最有趣的是,在叫卖时,他们或敲起竹梆,或击响铜锣,或摇动皮鼓,或吹响短笛,或击打货箱,更有人拉长嗓门,用独特的叫卖声吸引儿童,招徕顾客,给古城增加了不少生气与活力。

◆湯圆

小贩通常会挑着担子卖汤圆,右手腕悬起小铜锣,三指夹木槌,将铜锣前后晃荡以槌就之,其声“哐哐哐”。 汤圆粉的制作不同一般,是把糯米浸透,带水磨成细粉,放入布袋,稍沥水分,做成嫩而黏的“水磨汤圆”。馅心“三甜一咸”:有豆沙、枣泥、芝麻、菜肉的。分别捏成“滚圆”“椭圆”“一头尖”“两头尖”等形状,以区别馅心品种。

◆桂花糕

每天清晨和傍晚,城里五条街、正东路一带总能见到一位面容慈祥、清瘦矍铄的老者挑着一副担子,走街串巷,不紧不慢地吆喝:“卖桂花糕,卖又香又甜的桂花糕!”桂花糕用南乡产上等糯米做成,在每块厚约半寸、直径如面盆大小的黏糕表面,淋上红糖熬制的糖汁及芝麻油,最后撒上蜜桂花。桂花糕洁白如玉、甜滑软韧、香糯爽口,老少皆宜。

◆小馄饨

卖小馄饨的商贩会挑着货担走街串巷,也会在浴室、茶馆、戏院门口设摊。常常傍晚出摊,担头点一盏灯,一直卖到深夜。卖小馄饨的往往先在家里将馄饨皮擀制好,馄饨馅调好。面皮会擀得很薄,煮后汤水不浑浊。馄饨馅用精肉剔去筋膜、剁细加姜汁、麻油调成肉糜。馄饨现包现煮,作料为虾子酱油,猪油或麻油,按季节撒蒜花、葱花,最后撒入白胡椒粉。

◆鸳鸯桂花糖粥

卖粥人通常会左手持约五寸长的空心竹梆,以竹棒击之,其音“嘟嘟嘟”,声传甚远。老人小孩们一听到梆声,就知道卖鸳鸯桂花糖粥的来了,便纷纷聚拢到巷口,围着粥担争相购买。糯米白粥及赤豆糊都是事先煮好的,盛在紫铜锅里,温于文火炉上。盛粥时,小贩会举起长柄铜勺,先舀出一勺热气蒸腾的糯米白粥倒在碗里,再舀一勺细腻的赤豆糊浇在粥面上,最后淋上一小匙桂花蜜。一碗红白相映、间色金黄,绵甜滑润的“鸳鸯桂花糖粥”就呈现在你眼前了。

◆五香烂蚕豆

儿时,常见一位老者,胸前挎一只装有五香烂蚕豆的白铁皮箱,或在南门大街一带走街串巷,或游走于北门镇师附小、浴室、茶馆、五十三坡、城隍庙等地,以手掌击白铁皮箱叫卖,其声“嘭嘭嘭”。五香烂蚕豆,就是将泡发好的蚕豆用清水加盐及五香调料以小火煮软。蚕豆完全入味,绵软好吃,是下酒小菜,也是老人孩子喜欢的休闲小吃。

◆糖人

小贩挑担游转,摇动皮鼓以吸引顾客。用蔗糖和麦芽糖混合熬制成面糊状,然后分别调以红、绿、黄、黑等色素放入紫铜锅的格子内待用,锅下置稻糠脚炉,加温使糖料保持柔软。糖人担上有木架或草把,可插上制作好的糖人,供人挑选。品种有口哨、烟锅、人物、动物、果品、花鸟、鱼虫等。小贩会以口吹、手捏或放入模具内吹制,然后再用一根竹签沾点糖稀黏住糖人底部。糖人可食可玩,糖人烟锅内装上糖稀还可吸食,颇受孩子们喜爱。

猜你喜欢
五香糖人蚕豆
糖人张
五香卷:香香脆脆闽南味
五香黄牛肉
蚕豆花
五香虫
找蚕豆“耳朵”
吹糖人
住在蚕豆里的故乡
吹糖人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