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6年美国“双反”再次来袭,或将对山东轮胎出口造成致命的打击。在文献阅读、个案研究和数据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在目前发展形势下山东轮胎出口面临的困境,并结合实际例子,重点从四个方面探讨了产业破除困境的对策和出路:政商企三方联盟,积极应诉“双反”调查;依托“一带一路”,发展多元化国际合作;紧随国际标准、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全链条通力协作,充分发挥“产学研政”的力量。
关键词:双反;山东省;轮胎出口;困境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2-115 -03
一、引言
2016年2月19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我国的卡车和公共汽车轮胎(TBR)正式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下称"双反”)调查,涉案金额高达10.7亿美元。近年来,美国多次以“双反”的名义对我国轮胎出口设置贸易“篱笆墙”,早在2014年,美国就对原产于中国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PCR)实施"双反”措施,最终裁定向我国轮胎厂商征收14.35%~87.99%的反倾销税和20.73%~100.77%的反补贴税,这意味着部分涉案企业想要进入美国市场就必须支付相当于产品价格一倍多的关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国PCR轮胎出口遭“双反”打击的负面影响尚未结束,美国又再次举起"双反”大棒挥向我国轮胎出口的拳头产品TBR轮胎,这将使我国轮胎出口面临的处境愈加艰难。
山东是我国轮胎第一大省,规模以上轮胎企业有300多家,产量和出口量约占全国的一半,业内素有"世界轮胎看中国,中国轮胎看山东”的说法。数据显示,山东省轮胎出口量占总产量的一半,出口产品中的近四成销往美国,可以说美国对从我国进口的轮胎实施贸易救济措施,山东省是最大的受害者。受2014年美国对华PCR轮胎"双反”的影响,2015年山东省轮胎出口急剧下滑,市场产销陷入僵局,轮胎企业纷纷减产,产业上下游开工率普遍降低,部分企业不得不退出美国市场,一些经营不善的小企业直接被淘汰出局。2015年2月,山东德瑞宝轮胎有限公司在不堪重負之下宣布破产,破产时债务高达47亿元,而在2014年,德瑞宝轮胎曾位列全球轮胎75强名单。
PCR是半钢胎,主要用于轿车、轻型客车等乘用车,其销量反映的汽车消费市场的需求,而TBR属于全钢胎,主要用于货车、牵引车等商用车,其市场表现跟经济运行状况休戚相关。从出口现状看,我国半钢胎出口受阻,可以转战欧洲、东盟等市场,而全钢胎目前需求最大的是美国,近两年出口美国的数量是半钢胎的两倍多,短时间内很难转移出口到其他市场。因此,美国对华TBR轮胎发起的“双反”调查,如果终裁认定倾销和补贴行为存在,并对我国输美TBR轮胎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无疑会对相关轮胎出口企业造成严重打击,对山东轮胎产业发展的危害更大,影响更为深远。
二、山东轮胎出口面临的困境
(一)产品技术含量低,产能过剩形势严峻
山东轮胎产业规模虽然庞大,但是行业集中度低,生产企业量多而行散,年产量不足50万条的小企业占比近50%。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更追求短期利益,往往“随行就市”,一旦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中小企业,价格波动的频率就会加快,市场行情难以预测,无法进行统筹管理,容易滋生价格战、假冒伪劣、低价倾销等违法违规现象,恶化整个产业环境。
山东轮胎制造企业数量虽多,但是多数企业的工艺设备和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生产的轮胎产品同质化严重,替代性强,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盈利能力差,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5%,而国际一线品牌的利润率可达15%。众多本土中小企业在研发环节投入资金较少,主要通过技术模仿生产中低端轮胎产品,依靠薄利多销而得以生存,造成了过剩产能。2016年以来,虽然产能过剩问题有所缓解,但是大部分轮胎制造企业的订单量远远无法消化企业产能,“轮胎等车”现象时有发生,未来几年,如何化解过剩产能仍然是山东轮胎产业转型和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竞争优势
轮胎行业是一个兼具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后者显然更具有比较优势。通常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制造环节仅创造30%的附加值,而剩下的70%来源于以技术为标志的研发环节以及以品牌为标志的销售环节,其中品牌增值的效应更为明显。山东轮胎产业多数处于低附加值、低技术和高竞争强度的加工制造环节,由于核心技术缺乏、营销网络不成熟、品牌知名度不高,利润空间非常狭窄,与日本的普利司通,法国的米其林和美国的固特异等国际知名企业相比,竞争优势非常微弱。此外,随着国内工资水平的提升,成本优势也逐渐被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所替代。
在国内市场,依然是外资品牌唱主角。山东省固然是轮胎大户,但品牌认知度不高,所生产的轮胎质量良莠不齐,技术含量低,主要局限于替换胎市场,很难进入中高端汽车配套市场;而大型跨国轮胎企业凭借庞大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和在全球市场上所积累的成熟的管理、营销经验,在国内子午胎市场占据绝对优势,极大的压缩了本土品牌的生存空间。近几年,国外轮胎企业已大力开展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而本土企业却还在为生存和市场发愁,如果不尽快突破产业困境,紧随国际潮流,最终只能陷入更为被动的局面。
(三)对外依存度高,贸易摩擦频发
山东轮胎产业对外依存度很高,原材料供应和轮胎销售都需要依赖国外市场,“两头在外”的格局使产业发展受制于人。橡胶是轮胎生产的关键性原材料,在总成本构成中,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所占比例分别为30%~40%和8%左右,而橡胶树主要生产于热带地区,国内资源十分紧缺,无法满足轮胎产业的需要,因此我国天然橡胶主要从东南亚等国家进口,对外依赖度较高。合成橡胶虽然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在短期内大规模生产,发展也比较成熟,但是由于在强度、弹性、耐摩等性能上有所欠缺,在轮胎制造上无法大幅替代天然橡胶,例如在航空轮胎、越野轮胎等领域几乎全部使用天然橡胶,此外,合成橡胶工业对环境的影响较大,环保性差,不符合绿色、节能的产业发展趋势。除了印度之外,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对天然橡胶征收进口关税的国家,在轮胎出口环节的退税率也较低,这种税收产业政策的安排削弱了国产轮胎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不利于我国轮胎出口。
近年来,山东轮胎行业整体规模在不断壮大,产品结构更趋合理,但外贸环境却在加速恶化,贸易摩擦形势越来越严峻。目前,欧美、日韩和中东市场已全面执行绿色轮胎标签,在噪音、燃油效率、湿路附着力等能效、安全性方面有严格的控制,对于不能达到一定标准的轮胎产品禁止在市场上销售,而现阶段大部分山东轮胎在质量和性能上无法达到相关要求,这无疑又加大了中国轮胎出口的难度。
三、对策
山东轮胎如何摆脱“廉价品”的标签,与国际品牌一较高下?当出口之路被堵,国内市场被挤占的时候,出路在哪?为了解决过剩产能,突破技术门槛,破除贸易壁垒,应该采取哪些对策?2016年,面对美国再次举起的“双反”大棒,山东轮胎产业必须积极谋求脱困之策,既要练好内功,又要主动出击。
(一)政商企三方联盟,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面对美国TBR“双反”调查,山东轮胎行业和涉案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应诉,据理力争,努力提高应诉成功的可能性,即使败诉,也要尽力争取低税率,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应诉过程中,企业首先要研究清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调查流程,了解国外的多元决策体系,从类似的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力争获得市场经济地位,重点从劳动力成本、规模经济等方面进行不存在倾销或者只有轻微倾销的抗辩。从以往经验来看,在“双反”调查中,只要涉案企业不存在侥幸心理,主动争取强制应诉企业地位,就有获胜的希望,即使最后结果不尽如人意,也会对发起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此外,政府方面应该积极斡旋,做好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方利益的准备,同时及时采取多种反制措施,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成本。中美两国相互依赖,利益交融,在很多美国制造商所赖以生存的供应链上,中国企业都处于关键环节,面对美国给予的不公平待遇,我方完全可以利用金融资源工具、多边贸易规则、市场限制等多个手段对其进行施压和反击。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增强手中的“筹码”,使欧美等国家不敢轻易实施贸易救济措施,为本土品牌在全球舞台上竞争营造一个更加公平有序的环境。
(二)依托“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多元化发展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山东轮胎产业突破贸易壁垒、消化过剩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契机,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创造了有利条件。山东轮胎应该依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开发新兴市场的潜力,促进国际合作多元化发展。
近两年,山东的万达宝通轮胎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加强海外投资和产业布局,大力挖掘国际渠道资源,逆流而上,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为了解决轮胎生产“两头在外”的硬伤,万达宝通已经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三个东盟国家储备了约50万亩的橡胶园,在南非地区建立了大型外贸出口基地,实现了从原料供应、轮胎制造到销售的全球化产业链布局。为了应对美国的“双反”调查,万达宝通开始加快海外投资建厂的步伐,致力于实现从单纯的轮胎制造到技术输出的转变,从而避开贸易壁垒,开发新兴市场的潜力,目前已经考察了缅甸、马来西亚、泰国、塞尔维亚和沙特阿拉伯等多个国家。除了万达宝通,全国三大轮胎生产厂商之一的玲珑轮胎,也在紧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海外建厂的步伐,积极寻求国际化产能合作,目前已经在山东烟台、广西柳州、泰国建立了生产基地,并计划在欧洲和美洲建成另外两家分厂,逐步完成“3+3”(即:国内三家生产基地,国外三家生产基地)的全球化产能布局。类似于万达宝通和玲珑轮胎,以轮胎为主业的山东永泰集团也坚持“走出去”,通过并购英国考普莱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日本本田旗下的UYT工厂,永泰获得了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成熟的市场渠道,打开了通往国际高端汽车配套市场的大门,形成了借助“走出去”而“引进来”的良性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国际化新路子,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紧随国际标准,加强技术创新,发展品牌战略
攘外必先安内,只有先修炼好“内功”,才能有底气在国际市场上与外资品牌一较高下。山东轮胎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紧随国际标准,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轮胎产品的技术含量,向高端产业链转移,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彻底摆脱以往“廉价品”的产品形象。此外,随着国际轮胎制造向绿色化和低碳化發展,山东轮胎应该加大对节能、环保型轮胎的研发力度,顺应产业发展潮流,打造自主“绿色”品牌。
欧洲轮胎标签制度的核心是推广绿色轮胎,由于起步较晚,国内能满足该标准的本土品牌非常少。在众多企业止步于这道技术门槛前时,山东三角轮胎有限公司——我国最大的轮胎制造企业之一,投资约67亿元在威海市建立了高端乘用车胎生产基地,全套引进欧美生产制造系统,从原料进库到成品出库,形成一套完整的智能化信息化的物联网络,所产轮胎完全符合欧盟《轮胎标签法》第二阶段标准,主要服务于全球高端配套市场。在技术研发上一直走在行业前列的玲珑轮胎,近年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实施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每年有300个以上的新产品面世,有20多项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量产填补了国内空白,形成了环保、低噪声、低滚动阻力等高端产品系列,其中多个花纹系列产品已通过美国Samar Way高效节能认证和欧盟ECE噪声认证。此外,玲珑轮胎注重研究欧美市场对轮胎产品的消费偏好和性能要求,通过采用轮胎轮廓优化设计、温度场分析、花纹雕刻设计等诸多先进技术,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个性化需求。受益于自主创新和技术提升,玲珑轮胎连续12次获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2016年品牌价值高达253.28亿元。
(四)发挥“产学研政”的力量,全链条通力协作
山东省应立足于自身区域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大力发挥“产学研政”集成力量,优化整合政策、标准、技术、资金等资源,促进产业健康、持续、稳定的向前发展。为了应对美国“双反”,山东轮胎产业应该通过建立政府、行业协会、高校院所、企业的一体化平台,及时收集和公布案件相关信息,组织专家进行研究评议,鼓励全链条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维护产业利益,同时借助其倒逼机制引导和支持山东轮胎产业转型升级,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
齐鲁石化公司橡胶厂是国内最大的合成橡胶生产企业,年产量约占全国合成橡胶总产能的15%。为了帮助下游轮胎企业度过“双反”难关,提振市场信心,该公司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维持高负荷生产状态,为轮胎原料供应市场提供充足稳定的货源,同时公司还通过加强双向沟通、提供技术支持等有力举措,积极配合和协助下游轮胎制造企业度过难关。上下游纵向联合离不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专业机构的支持,这些单位理论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备,实验设备先进,在技术研发创新和行业趋势预测方面拥有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对于一些想要转型升级但是实力有限的企业来说,借助高校院所的力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青岛科技大学是我国橡胶行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建有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橡塑材料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研究平台,被誉为我国橡胶轮胎行业的“黄埔军校”。在该校校办企业的基础上成立的青岛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将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于轮胎制造的企业,近几年公司着力建造的智能化制造示范项目——高性能子午胎成型数字化车间,被称为轮胎制造业的“智慧工厂”,其研发成果能够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和次品率,于2016年入选国内首批行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对天然橡胶的进口依赖一直是山东轮胎产业发展的一道“硬伤”,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来解决这一难题:一是开拓海南、云南等地天然橡胶的种植基地,向印度、越南等世界主要天然橡胶生产国“取经”,有效提高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二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改善合成橡胶的工艺流程和力学性能,拓宽其配套范围;三是寻找其它的替代原料应用于轮胎制造,如“欧洲第七框架计划”中的银菊胶和蒲公英橡胶、我国发展潜力最大的杜仲胶等新型生物橡胶资源。为了破除行业发展的掣肘,玲珑轮胎与十多家科研单位结成战略联盟,创新性的对蒲公英乳胶进行开发利用,目前已在黑龙江、山东、广东等地区建立了种植基地。近两年,玲珑轮胎进一步深化与高校的合作,与华南理工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强强联手,共同研发石墨烯低滚阻半钢子午胎项目,这种轮胎在导电、导热性能上有传统轮胎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安全性更高,接近轮胎制造的国际顶尖水平。
四、结语
山东是我国的轮胎生产和出口大省,规模在不断增大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盲目扩张导致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出口量大但是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竞争优势;对外依存度高,使得产业发展受制于人,近两年贸易摩擦愈演愈烈,或将趋向常态化。困则思变,行胜于言,坐以待毙只能面临淘汰出局,山东轮胎应该内外兼修,积极谋求脱困之策:首先应结成政、商、企三方联盟,积极应对“双反”调查,并且依托“一带一路”,通过多元化国际合作,避开贸易壁垒,开发新兴市场的潜力;此外,产业发展应紧随国际标准,加强技术创新,发展品牌战略,同时全链条通力协作,充分发挥“产学研政”的力量。对于限入瓶颈的本土企业而言,应该主动学习和借鉴业内“明星企业”的经验和做法,結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新路子。
参考文献:
[1]徐文英.中国轮胎行业如何应对美国“双反”[J].中国橡胶,2015,(05):7-10.
[2]李溯婉. “双反”大棒下的轮胎企业生存法则[N/OL].第一财经日报.2016-12-14.
[3]刘海军.出口壁垒重重-轮胎如何运筹突破刘海军[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6, 308(10): 36-40.
[4]狄昌娅,竺杏月.从欧盟再举“双反”大棒看江苏省光伏出口困境与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6,(03):42-45.
[5]刘方池,吴亚.美国对中国轮胎出口实施四次双反措施的影响与出路[J].对外经贸实务,2016, 330(7): 45-48.
[6]苏华山.我国应对国外“双反”贸易摩擦需要有新思路[J]. 对外经贸实务,2012, 277(2):17-20.
[7]王锋.建议通过贸易减税鼓励国内轮胎产业发展[J].中国橡胶,2016,32,750(6): 4-7.
作者简介:
陈嘉,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