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娜 邱瑛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总结了大连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大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发展对策,旨在为促进大连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乡村旅游;大连;旅游业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2-56 -03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形成了强大的互联网消费热潮,并导致人们思维、消费行为习惯发生转变。在互联网时代下,许多产业都受到了冲击,面临着改变与转型。在这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大连乡村旅游如何利用互联网突破传统式发展提升吸引力,并通过智慧化的营销、管理和服务提升现代经营管理水平需要新的探索。
一、大连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
(一)区位优势
大连,别称滨城,旧名达里尼、青泥洼。位于辽宁省辽东半岛南端,地处黄渤海之滨,背依中国东北腹地,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整座城市依山沿海而建,有着占辽宁省73%、全国8%的绵长海岸线,每年稳定日照时间大约2500~2800小时,并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可以说,拥有着坐北朝南的滨海之城大连,在东北、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极佳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这为大连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资源环境优势
大连市的水产、畜牧、水果、蔬菜、花卉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有“苹果之乡”“黄桃产地”的美誉,这是大连市的农业优势。大连市1906千米的海岸带为发展水产业、展示渔家风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优势。此外,旅顺中路的生态农业发展带,黄海大道的现代化产业带,沈大高速公路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带,100多个无公害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等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止到2015年底,全市现已形成40個乡村旅游乡镇,60个专业村和331家省、市级星级农(渔)家乐,近3000户农(渔)家乐,规模不等生态园、休闲农庄等近百座,并涌现出一大批休闲山庄、农业观光园等农业休闲观光综合项目。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一批“新农村”的积极涌现,例如水师营小南村、长海县的杨家村、普湾新区的东沟村、甘井子区的岔鞍村、金州新区向应街道、旅顺口区郭家村,庄河市仙人洞镇等。
(三)政策优势
2015年8月7日,国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指出:“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强乡村旅游规划引导,研究制定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大公共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强化农事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开发,提升服务能力。保持传统乡村风貌的同时传承农耕文化,并加强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建设水平,加大美丽乡村推介力度。”大连市第十五届人民政府第二十九次常务会审议通过《大连市2015年新农村建设要点》,也对大连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在大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乡村旅游逐步推出了采摘体验、农业园区、特色村镇、休闲农庄、生态观光、绿道漫游和节庆活动等系列的旅游产品。
二、互联网时代下大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居民互联网营销意识薄弱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当代社会已经正式步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然而大连乡村旅游网络营销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居民对网上促销和网上宣传效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体验,仍主要采取传统的“守株待兔”形式,缺乏新型营销渠道,不能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心理诉求。
(二)乡村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不健全
虽然大连市的乡村旅游资源较丰富,但乡村旅游项目内的经营者大都是以农民为主的个体经营户,本身具备的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不完善跟不上旅游开发的速度。而游客普遍希望景区能够推出更加便捷的订票、住宿等服务,旅游景区网站能够提供网络预订等功能。在出行之前,游客通过景区网站或旅游专业网站可以实现订票、旅游线路的设计等操作。大部分乡村旅游经营者对于旅游景区网络市场比较陌生,对互联网营销的实施不够了解,对于网络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网络营销培训不够重视,不能很好地满足旅游者需求。
(三)乡村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当地政府、企业、居民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肆意破坏生态环境如池塘、森林,导致违章建筑林立。而这些行为都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短期内或许为当地政府、企业、居民带来高收入,但从长期来看,很多旅游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这种破坏性建设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极大地破坏了乡村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
(四)营销专业人才匮乏
旅游网络营销的发展已不再是单单的对计算机的简单应用和电子商务的了解,还要求经营者对旅游业务的精通以及多学科的应用。但大连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普遍不注重对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网络营销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大连乡村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的因素之一。
此外,乡村旅游体现在吃、住、行上,而大连地区的乡村旅游经营者主要都是当地的农民,家族色彩浓厚。这些人员都未受过专业的岗前培训,不具备专业的服务技能且受教育程度不高,所能提供的服务水平有限。服务人员对待游客的态度不好,甚至游客的合理要求都得不到满足,还有一些乡村旅游点连卫生执照都没有取得,导致卫生水平、消防安全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安全隐患。这给那些追求高品质的都市旅游者带来了极大的担忧。
三、互联网时代下大连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一)强化互联网意识,更新大连乡村旅游发展观念
1.政府方面
大连的乡村旅游项目目前大部分仍然采用“守株待兔”的营销模式,大部分个体经营者由于资金缺乏,互联网营销意识薄弱,营销理念落后,技术手段不强,致使本身具有的旅游产品无法形成自身品牌。因此,要使大连的乡村旅游向规模化、效益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需要政府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规划,加大乡村旅游扶持力度。同时,要引进及普及村民互联网营销意识,帮助村民打开乡村旅游产品销售的新渠道。
2.基层村委方面
乡村社区中广泛存在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很大一方面要依托于基层村委的力量实现。在位置相对较偏僻的乡村,很多有着其独特的旅游资源的地方都未能进入到旅游市场得到广大旅游者的关注,当地村委和相关组织可以筹集资金,组织当地村民学习新的网络营销知识。把当地拥有的特色通过网络让广大旅游者了解到。此外,自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后,旅游建设深入到乡镇中,村委积极参与进来可以较快的帮助村民实现脱贫致富。村委参与既能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还能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协助解决现在存在的三农问题,成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契机。
3.村民方面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资源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一种社会活动。农民作为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离不开农民。农家生活是民俗特色的体现。深入到农家生活中才能让都市旅游者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得以实现。因此,农民才是乡村旅游开发和发展的重要决定力量。应该让村民们充分了解到互联网营销的好处,把互联网引进到每家每户。
(二)建设完善乡村基础网络设施
1.建立网络系统
把网络科技对旅游的贡献和“智慧旅游”所带来的新式旅游风气相结合,建设完善大连乡村旅游基础网络设施。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體渠道为乡村旅游的宣传做好工作,在项目的运行与消费中建设完善自助旅游APP,让自驾或自主乡村游更为方便快捷。夯实基层农业信息化基础,按照“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有宽带、有制度、有经营能力”的标准,建设农村网络综合信息服务站;培育“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会经营”的农村信息员;探索智慧农业服务新模式,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建设,推进农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基于网络的设施农业物联网监测与预警技术应用,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的建设。运用科技让大连的乡村旅游更好的与时代接轨,是大连乡村旅游长远发展致胜的关键所在。
2.利用网络进行品牌宣传
当今社会城镇居民生活节奏较快、生活压力过大,往往需要通过旅游等方式来释放压力,但是由于工作时间的限制通常情况下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远距离旅游。乡村旅游价格低廉,没有门票等额外收费。因此大部分工薪阶层都会选择相对较近的乡村来体验农家乐。而他们了解周边乡村旅游信息的途径大部分都是通过互联网,因此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贴吧等当今比较流行、信息流通量大的社交软件进行宣传。
(三)推广乡村环境保护教育,加强乡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
1.开发者层面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吸引大量旅游者的重要因素, 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 , 要使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统一,始终坚持“保护第一 , 开发第二”的原则。做到保护和开发并重的意识 , 实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相结合,努力营造优美的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
2.管理者层面
政府应积极组织大连周边乡村开展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宣传,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强化当地农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对农民的环保教育,定期开展环保知识学习、培训等工作,并聘请专业人士开展环保宣传讲座,提高农民对于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组织一些内容丰富的与环境保护的宣传演出活动,吸引农民的关注并让农民积极参与进来,促使农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优秀的专业人才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加强与大连高校、旅游企业等的合作,建立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通过与旅游企业合作,对从业人员进行实践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培养、储备专业的网络技术人才。
同时,由于大连市乡村旅游经营家族色彩浓厚,经营者和服务者都是农民,自身素质偏低等,因此地区管理机构可以重点开展烹饪、接待礼仪、产品质量控制、卫生指标和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组织旅游从业人员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努力把大连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培养成具有现代化管理和经营理念以及相关服务技能的实用人才。为旅游者提供愉悦、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
参考文献:
[1]黄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旅游+”旅游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社会科学(全文版),2016,1(2): 27-28.
[2] 毛峰.“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及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6,(03): 74-77.
作者简介:
邵小娜,女,辽宁庄河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邱瑛,女,河北昌黎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文化、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