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鑫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扬州 225000)
[摘 要]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经过社会与企业的积累与考验,已具备了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实行现代学徒制可以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合理性、针对性和优势,提高毕业生技能水平与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关 键 词] 高职艺术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3-0178-01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社会适应性的技能性人才,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互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当下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成果。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经过社会与企业的积累与考验,形成了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实行现代学徒制可以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合理性、针对性和优势,提高毕业生技能水平与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一、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提倡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授课,学生、工人角色转换,学校与工作场景地点转换。推进现代学徒制:必将促进社会行业、相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推进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模式;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最终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二、现代学徒制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运用
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在构建内容与教学体系上,注重实际能力的提升,学校与社会、行业、企业用人相结合、教师学生与实际工作者相结合、理论结合实践,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而艺术设计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现代学徒制有助于高职艺术设计院校培养出艺术修养高、业务素质好和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艺术技能人才。
(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应从行业需求出发,学校、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完善、补充教学内容;加强以操作技能、实习等为主的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加强产学结合、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工作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最后成為一名优秀技能人才。
(二)课程设置针对性强
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对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创新设计、生产教学等实践环节。如广告设计,引入实践项目,分组讨论、设计,确定方案,输出打印,生产制作,增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三)以人为本,注重教学过程,强调师生互动
英国教育家斯特豪斯曾提出过“过程模式”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学过程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与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强调艺术设计运作的全过程,对设计创作的各个环节,比如前期调研、环境、人员分析、设计推敲、小组讨论、制作生产等都十分重视,而不是单单看重学生最后作业的好坏。在教学中,老师、学生进行充分互动,鼓励学生与老师共同讨论设计思路、特点和创新设计方法,强化过程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四)校企融合、订单培养,注重技能提升,强调角色互换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商业性。通过校企融合、订单培养、项目引进等方式实行角色互换。受教育者以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身份接受指导,他们一方面是学校学生,一方面是企业员工,学生分阶段在学校和企业交叉进行理论学习和技能提升;进一步利用社会行业、企业的资源优势,形成师傅、教师的复合,学生、学徒、工人角色的合一,达到学做互通、工学交替、提升技能、完成学习。
(五)注重个性发展,实行行业评价,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实行现代学徒制,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学校老师、企业师傅学习理论知识和行业技能,更多的是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与能力的提升。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和设计思维的培养,大量的企业实训、项目制作,提升了能力,创造了个性。由院校老师、行业专家、企业技师组成的考评团队更是从合作、创造、组织管理、实践操作能力,从职业道德规范、敬业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事业的责任心。
(六)拜师学艺,构建“双师型”队伍,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能力的更新就对学校老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现代学徒制有利于院校建立大师、名师工作室,聘请高级技师到学校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青年教师进行拜师学艺、企业挂职,为专业老师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学习提高机会,使得专业技能得到全方面的提升,构建“双师型”专业队伍,提高教学的质量。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贯穿于入学—毕业—就业—发展的全过程,也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适用的教育形式。全面、深入、有效地落实现代学徒制在人才培养、教学模式、顶岗实习中的作用必将对人才培养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海存.认知学徒制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
[2]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