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曦 齐垚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3)
[摘 要] 在我国现行的大学生教育方案中,实践教学是学校开展第一课堂之外的一个新的延伸,因此也在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故被稱为“第二课堂”。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开展第二课堂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实践教学。在社会实践中,第二课堂在提高学生素质,加深并且完善学生的职业和社会理想,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也可以发展其综合素质。
[关 键 词] 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3-0155-01
一、我国高校第二课堂开展现状
(一)高校第二课堂开展的意义
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总体来说是学生主要接受教育教学的第一课堂之外的补充性课程。其目的在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水平,完善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第二课堂是以海量的信息资源和空间动态为基础的开放性活动,所以我国当代高校很重视其发展。大学生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课程综合性较强,同时呈现范围广的特性,但是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因学时的不足普遍表现出实践活动教学较少,理论知识教授占大部分的教学内容,这样脱离学生实践活动的教学效率是很低的,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也只是浮于表面,不能够深刻地理解记忆。所以大学生常呈现出“阶段性记忆”的特点,即在这一时期的学习中就把上一时期的知识几乎全部忘却了,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所以,高校开展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教学极其重要,且发展实践教学应当具备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特点,全面且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实践操作的水平以及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高校第二课堂的多种形式
发挥相应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要有相应的教学载体。所谓实践教学,即是指在大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实践教学为思想来指导实践性教育的教学方式。在当代大学中,大学生所参加的活动、项目以及社团是超乎人们意料的。高校的实践性教学囊括着学科竞赛、科研发现、技能提升以及文体活动等具体内容。而人们常说的“实践教学”则不在其行列之中。实践教学因其教学性更强应该归属于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这些实践性教学的内容都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如学科竞赛以及科研发现侧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技能提升则侧重于培养并完善学生某一方面的基本技能。由此可见,高校第二课堂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开展。
(三)当前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开展效果
在我国,传统的思想认为第一课堂是远比第二课堂要重要的,所以不会将第二课堂的推广与应用作为教学重点,这让许多学生认为第二课堂就是一些“耽误学习”的娱乐与休闲活动,也不需要投入精力去学习,更不必说收获到什么知识。据调查显示,在参与过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学生中,将近90%在大学中参加过一些社会实践以及文体活动,这些活动因其丰富多元性吸引了许多学生参与,但是所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干部以及学科成绩顶尖的学生,导致大多数学生还是无法接受到优质的锻炼。
二、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主体的第二课堂的构建
(一)大学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
当前时代虽然开展第二课堂有着许多优点,各地也纷纷重视对于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但是这样的发展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以下两点较具代表性。
1.专业知识结合性差
虽说高校愈发重视对于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开展,但是大多数的实践活动呈现出片面性、非专业性等特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往往与实践活动没有关联,过多地开展一些慰问孤寡老人、体力志愿者等活动,学生的主观感性意识是增强了,但专业技能没有丝毫提升。
2.长效机制不健全
有些学校在教学实践基地成立之初开展很多活动,收到的反响也很好,但是不能够坚持下去,在一阵子过去之后就不能继续开展精品活动,虽然曾经有过较好的基础,但由于对一些问题的持续调查研究较为缺乏,社会实践所带来的真正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二)实现并发展第二课堂载体
针对上述所提到的问题,要实现并且发展第二课堂,首先要发展其课堂载体。具体要从内容规范化、形式多样化以及基地建设长期化这三方面来努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性,以其主观能动性为核心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一些暑期常开展的活动,高校也应当注重对于学生日常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将第二课堂也纳入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并给予相应的学分,从制度保证第二课堂的发展与运作。
参考文献:
[1]张庆,周青.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主体开展高校第二课堂的研究[J].教师,2011(17):60-61.
[2]李蔚然.基于突发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3]毛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李晨曦(1989—),男,汉族,硕士研究生,西安科技大学思想政治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