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显成
[摘 要]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建筑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建设工程法规》作为高校的一门专业性课程也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要想使我国的建筑业与国际接轨,就必须要加大对《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的改革力度,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及社会发展形势出发,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有真正的实效性。
[关 键 词] 《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4-0204-02
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中,《建设工程法规》是一门非常专业的课程,也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通过《建设工程法规》教育,不仅可以让在校学生学到更多的建筑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能够让人们在从事建筑活动中提高其规范性和系统性,保证建筑业的健康发展。这门课程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建设领域内的法律性问题,让学生对建筑法律法规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这就需要高校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精心组织和策划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的全面发展。
一、《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认识
在我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中,《建设工程法规》是一门必修课,更是一门基础课和专业课,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这样才能够对建设工程领域的法律常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能够正确了解和掌握工程建设中的相关法律和法规,懂得立法的原则、目的及程序。而且还能够通过《建设工程法规》的专业化学习,学生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在进行建筑工程建设中能够严格执法和守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建筑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在提高《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推动我国建筑业的规范化发展。
(二)《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因为《建设工程法规》是一门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课程,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受传统思想理念的束缚,大多数都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这就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不到乐趣,更不能达到《建设工程法规》教学的有效性。其具体原因及状况如下:
1.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
《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本身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果只是单纯给学生进行理论的讲解,难免会使课堂氛围变得死气沉沉、枯燥无味,而且也不能够激发起大家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只是掌握一些理论性知识,根本不能够合理的运用,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索赔问题、工程款拖欠问题等束手无策。而且这种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更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不到训练和实践,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手段落后
在我国新的教育体制改革下,传统教学理念正在被慢慢打破,但固守在老师们头脑中的传统思想却很难完全得到转变,尤其是对于《建设工程法规》教学中的课堂讲授过程,更是难以彻底改善,而这些落后的教学手段不但不能让学生对建设法规有更好的理解,而且让他们感到非常的厌烦,也使课程教学收不到实效性。
(三)课堂教学资源局限性大
要想使《建设工程法规》真正得到合理的利用,就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大教学案例的讲解和示范,但从当前高校《建设工程法规》教学的现状来看,课堂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很大,老师只是负责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学生只负责对这些法律法规死记硬背,这就使大家不能活学活用,对一些案例的分析也不能抓住中心,从而让《建设工程法规》教学变成一项闲置的摆设,在建筑业的发展中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二、《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策略
(一)有效改进教学模式
要想使《建设工程法规》教学模式得到彻底改變,就必须要从老师的思想观念入手,让老师在新的教育体制改革下,解放思想、改善头脑,把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融入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的呆板性,改善课堂氛围。因为《建设工程法规》本来就是一门条文较多、背诵量较大的科目,学生对这些枯燥的条款本身就不感兴趣,如果老师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推陈出新,就很难抓住学生的心,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合理的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建筑业常见的一些法律纠纷问题拿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结合这些问题展开讨论,然后再对于索赔或者拖欠等问题找到一个合理的法律说法,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能够把建筑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利用法律手段进行解决,既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使建筑业市场更加具有规范性。
2.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当今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只有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中,才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通过更加直观而形象的视频教学,对课程内容产生更加深厚的兴趣和爱好。而且在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时,既可以把文字和图片进行结合,也可以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并且制作成流程图,让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目了然,不仅使课堂氛围变得更有生机,而且还能够带领学生走出迷雾,以更加轻松和愉快的心情吸引更多的知识,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把案例分析直接引进到课程教学。高校老师在进行《建设工程法规》教学时,不需要像教小学生一样一字一句地给学生讲解,只要把主要框架以及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习之后,让他们结合教材内容找到相应的案例,然后再针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而且老师也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利用互联网的优越性,去搜集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这样才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比如,可以从建造师、注册造价师等考试中去寻找一些案例,还可以找与当下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总之这些案例越新颖、越贴近生活实际,就越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对案例分析更具有主动性,在和谐的课堂氛围里完成《建设工程法规》的学习。
(二)进行合理的考试制度改革
新的教育体制改革之后,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水平、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但我國一直实行的考试制度却一直没有得到改善,而考试的方式和方法却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改革和发展。考试的过程不仅是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过程,更是他们理论与实践结合及运用的过程。通过合理的考试过程,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一个自我检查、追求进步的机会。
由此可见,《建设工程法规》考试制度的改革是十分重要的,要想让考试制度达到为《建设工程法规》服务的目的,就必须要从考试的内容及成绩的评定方式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因为《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本身就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教材知识去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问题,所以,对于考试的内容一定要从传统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扩大它的宽度和深度,通过各种类型的考试来让学生能够把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际问题的研究与分析中。而且对于成绩的评定要加强其全面性,要让考试真正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选择题,不仅要让他们选择正确答案,而且还要让他们把选择的理由写出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学生碰运气的心态。而对于最后的成绩,也要改变“一纸定命运”的传统做法,要把考试成绩与平时的表现结合起来,这样也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能够坦然应对,轻松考试,从而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宽广。
(三)加强《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的体验
在《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全面的建筑工程法律法规,而且还能够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处理,但是未来的建筑业将会对他们的要求更加苛刻,对他们的素质要求更高。要想取得从业资格,能够在建筑界得心应手,就必须要在课程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从上面的教学改革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经在教学方法及模式的改革与完善中被调动起来,老师也已经从“满堂灌”的风格中走出来,他们能够利用更多的时间去为学生准备案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进行各种案例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中,学生对考试的看法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已经能够把考试当作一种磨炼和激励上进的工具,在不断的努力中学到更多的本领。只有加强《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和体验,才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了解当前建筑业的发展形势,取得课堂教学真正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在十九大召开之后,国际间的交流必定越来越频繁,而建筑领域也只有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中才能变得更加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才能更快的与世界建筑市场接轨。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加大对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育,在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学以致用,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业的质量和水平,让中国建筑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李海霞.基于翻转课堂的《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7(11):195-196.
[2]唐量.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中外建筑,2016(10):66-67.
[3]董玉立.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J].信息化建设,2016(6):198.
[4]陈春鸣,孙成访,朱伟超,等.独立学院土木专业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14):108-109.
[5]孙海燕.对高职院校《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内蒙古水利,2013(4):172-173.